APP下载

如何开展小学音乐活动教学

2019-09-10丁艳茹

教育家 2019年10期
关键词:音乐探究活动

丁艳茹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音乐教学应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作为一名长期从事小学音乐教学的一线教师,笔者经常思考:学生通过小学阶段六年的音乐学习,是否具备了自主开展音乐活动的能力?他们能否胜任音乐活动参与者、策划者和执行者的角色?学生更喜欢哪些社会音乐行为?学生能否将课上习得的音乐知识与技能在生活中进行合理的运用与发展?鉴于此,本文根据研究需要,以构建自主、高效的“小学音乐活动课程”为研究途径,以“音乐活动教学”的运用为研究手段,阐述如何以有效的音乐活动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乐于创造。通过“活动教学”的研究使音乐教育中的“教”与“育”有机融合,达到音乐学科以美育人的功能性作用,逐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小学音乐课堂的现状研究

为了更好地了解当下小学音乐课堂的现状,笔者对北京市的中心小学、城镇学校、农村学校、私立学校等四类不同地区和性质的20所小学的五年级教师和学生开展了一次问卷调查。问卷涉及教师506人,学生4510人。

教师问卷的内容及反馈情况。教师问卷涉及的问题有:年龄、教龄、学历、职称、音乐特长,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关注哪类音乐教学方面的书籍,是否在课堂中尝试过活动教学,在日常教学中“教”与“学”的时间比例分配是多少,如何在课堂上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注重学生自主探究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谈谈你对活动教学的看法。首先从关注的书籍来看,60%的教师阅读比较广泛,20%的教师经常阅读音乐学习专业方面的书籍,只有10%的教师会阅读教学理念方面的书籍,还有10%的教师阅读比较少。在课堂教学方式转变方面,60%的教师关注对学生自主探究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但在平时教学中不知如何进行落实与开展;20%的教师在自己的课堂上尝试过活动教学,20%的教师认为只要学生“双基”学好了,用什么方法并不重要。

学生问卷的内容及反馈情况。学生问卷涉及的问题主要有:你在学校音乐课堂学习中喜欢老师多“讲”,还是你们多“做”?音乐课堂上,你们会自主完成哪些学习内容?课堂上学习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在学校或回家后你会与同学、老师、家人和朋友分享吗?形式是什么?你开过校级、班级和家庭音乐会吗?

经过对调查问卷进行梳理,我发现,85.6%的学生喜欢自己多做,5.2%的学生喜欢老师讲,9.2%的学生则认为无所谓。另外,就目前的学习方式来看,68.9%的学生反映老师讲得多、自主学习少,13.5%的学生反映老师会带领大家开展些探究音乐活动,17.6%的学生反映不太关注;对学生所学知识运用的反馈显示,3.6%的学生在教师帮助或者自己组织下,开过班级和家庭音乐会;89.3%的学生没有组织过任何音乐会与展示;7.1%的学生不愿意组织也没有能力组织。

通过这组调查数据,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目前的音乐课堂上,接受学习仍然占据学生学习的主导地位。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与大教育背景下的音乐教育价值方向背道而驰。学生在小学阶段的音乐学习中,虽然具备了一些基本音乐技能,但是他们没能在自主探究和音乐活动参与中掌握音乐学习的法则。学生只是在教师指导下被动地学习与接受,并没有形成影响终身的音乐学习能力。虽然有的教师观念有了,理念变了,但如何把教育之“法”(方法与法则)有效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仍然是一个很大的难题。因此,我们倡导通过各种音乐活动,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向往学习,在音乐活动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以学生为主体,强化参与、探究、合作

小学音乐活动教学的特点是学生参与、探究活动,在做中学,通过听觉、视觉、空间知觉、触觉等在大脑指挥下协同活动而获取知识和形成技能。在活动教学中,教师要遵循以下两个原则。

学生是学习主体的原则。通过听课与调研,我们发现,教师大都有意识地在课堂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设计一些音乐体验的实践活动。例如:指导学生如何确定主题,设计活动计划,收集整理音乐相关信息,组织学生展示活动,鼓励人人参与活动等。音乐学科实践活动中,鼓励学生大胆尝试,让学生做学习活动的主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参与、探究、合作”的原则。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始终关注音乐课堂教学活动与学习活动的有效性,将教学和发展作为首要任务,采取各种行动和步骤,体现“参与、探究、合作”的原则。如:完整地聆听作品时,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在音乐体验与感受中,享受音乐审美过程的愉悦,体验与理解音乐的感性特征与精神内涵;学生通过亲身参与演唱、演奏、创编等艺术实践活动,并自主设计音乐活动,运用观察、比较和练习等方法进行模仿,积累感性经验,为音乐表现和创造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老师们选出“音乐小助教”,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参与意识,使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不断深入。过程中,我们重视自主学习的探究过程,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以即兴形式自由发挥为主要特点的探究与创作活动。教师通过以音乐为主线的艺术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在集体表演形式和实践过程中,能够与他人充分交流、密切合作,不断增强集体意识和协调能力,使学生在玩中学、动中学、乐中学、做中学、模仿中学、体现中学、兴趣中学,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不受拘束地学习,从而得到更真实的情感体验。

因材施教,因材导学

小学音乐课堂活动与学科实践活动的策略是灵活多样的。策略的使用因人、因时、因事而异。帮助学生有效地使用活动策略,不仅有利于他们把握学习的方向,采用科学的途径,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还有助于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音乐活动学习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学有所获。同时,教学内容必须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时刻关注学生成长环境与周边世界中的音乐。活动中,以鼓励为主,放大学生的优点,如此就能发现人人都有的音乐潜能。

例如五年级以创作为主的活动教学设计如下:

五年级原创音乐活动课,李贺的诗《马》。

活动一:学科整合,确定要素。以同学们语文课上学习的古诗《马》的吟诵,导入本课的学习。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学习过的节拍与节奏的知识内容,学生4人一组进行讨论。

活动二:结合歌词,确定结构。教师及时点评,引导学生之间互评。最终一起定出本首歌曲的拍号、情绪、速度的特点。接着,确定歌曲结构。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展示和评价。最后教师带领学生确定歌曲结构。

活动三:确定调式,创编旋律。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将本首作品定为民族五声调式,更能表达出诗的意境。学生根据之前由讨论确定出的相关内容,独立完成歌曲的创作。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学具,如口风琴、平板电脑、钢琴等,便于学生对作品及时修改。

这样的音乐实践活动过程是一个生成、开放、发展的活动过程,是真正意义上的音乐教学。除此以外,教师还应把“教会学生学”作为己任,通过学法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依据学生的不同学习风格特点,设计教法和学习形式,让他们掌握一把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即教学中体现以生为本,以学为本,从“因材施教”走向“因材导学”。

“教”“学”“做”合一的音乐学科实践研究,将研究性学习、参与性学习、创造性学习、体验性学习等纳入音乐活动教学的范畴,让“活动教学”的内涵得以扩展、丰富、深化,从而改造、提升了教学的品质。这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了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机会,使他们能够主动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中,获得音乐审美的体验和成功的喜悦;丰富了学生的音乐生活,通过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使学生建立起一种音乐实践习惯,成為一个喜欢参与音乐实践的人。在活动中,学生的情操得以陶冶,正确的审美观得以确立,综合艺术素养得以形成。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以实践为途径的音乐活动教学,非常具有研究价值和育人价值,必将成为学校音乐教育的主流。

(作者单位:北京小学丰台万年花城分校)

猜你喜欢

音乐探究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设问引导探究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第五届手操报系列活动优秀作品展示
音乐
音乐
该活动活动筋骨了
秋夜的音乐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