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科技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019-09-10杨志生

家长·中 2019年10期
关键词:动手操作生活情境创新能力

杨志生

摘要:现在许多学生缺乏发现问题的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不足。给学生一个真实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引发思考,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多动手;引导学生多动脑,多参加各种科技活动,这些都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生活情境;动手操作;创新能力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其实也就是人才的竞争。然而学生在应试教育下大脑缺乏问题意识,没有质疑精神,唯书本、唯考试是从,合作能力差,没有创新精神,创造力差。因此,我们要加快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重视科技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创设真实生活情境,训练创新能力

生活是一切发明、创造的源泉,发明和创造的过程实际上是在不断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方便面之父”安藤百富发现人们生活节奏明显加快,有些人经常来不及做饭。处在破产边缘的安藤百富意识到如果发明一种快速冲泡即可食用的食品,肯定能解决目前的困境,也能赚到大钱。在经历多次的失败后,安藤终于在1958年成功推出世界上第一份“鸡肉拉面”。生活中到处有创新的机会,只要我们做有心人,创新就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在科技教育中创设真实的情境引发学生思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鼓励学生动手操作,锻炼创新能力

鼓励学生多动手操作是架设知识通往应用的有效桥梁,而且动作是思维的基础,是知识的源泉。比如,在学完小苏打与醋会产生化学反应这节课后,我设计了一个有趣的实验:把气球套在装有白醋的锥形瓶上,当我提起气球,这时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瘪瘪的气球突然涨了起来,变得鼓鼓的。学生们很快就被这奇异的现象给吸引住了。我就引导他们猜想:不让吹气,怎样才能让瘪的气球鼓起来?怎么制造空气?学生经过思考和激烈讨论后,得出白醋跟小苏打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那么要多少白醋和小苏打才能让气球鼓起来呢?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也揭开了教师刚才让气球鼓起来的奥秘。

三、开展多样科技活动,提升创新能力

少年儿童阶段是创新思维和创造力发展的重要时期,我们要积极引导他们投入创新、发明创造活动中去。可以充分利用多学科整合开展“STEM”教育,千方百计引发学生对现代科技的兴趣,唤醒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

(一)从生活中寻找,确定发明的选题

在科技教育中,我要求他们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关注学习、生活上遇到的问题和不尽人意的地方,并思考改进的方法。这些发现和自己的思考要及時记录到“创意笔记本”上,过一段时间之后,整理这些发现与创意,选择比较有价值的作为自己的发明选题。

(二)整理创意想法,优化发明方案

有了方案,还要在一起交流,在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回去继续整理和优化自己的构思,完成规范的创意文档。文档包括1.发明背景;2.发明介绍;3.发明原理;4.创新点;5.创意设计图。做完这些之后,引导学生上网查寻,以避免重复别人的劳动。

(三)制作模型,调试发明产品

把产品做出来,可以检验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造力,学生也可以收获更多的快乐。我指导学生寻找购买制作模型的材料,指导学生完成模型的制作,制作完成之后对产品进行最后的调试。

四、结语

总之,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是“慢工出细活”的过程,中间会有挫折,学生的创新能力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要利用多种的途径、多种方法,持之以恒地利用各种多样的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科技创新教育,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责编 吴娟)

参考文献:

[1]黄天赐.智力激励创新发[J].少年发明与创造,2017(10).

[2]陈余勇.开展科技发明综合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创新能力提升[J].少年发明与创造,2018(5).

[3]张衍.鼓励多动手,找到创新点[J].少年发明与创造2018(7).

猜你喜欢

动手操作生活情境创新能力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探讨
关于优化教学策略和建立空间观念的实践与思考
例谈打造生活化物理课堂
“上课时间太长,下课时间太短”的启示
在活动中探索求知
浅析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