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
2019-09-10胡三金
胡三金
摘要:估算作为一项数学技能,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新课标》在“课堂实施建议”中提到,教师应在教学中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技能。增强学生的估算意识,让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的估算方法,成了现代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内容。
关键词:估算;学生;数学技能
估算,是在计算、测量中进行精确计算和判断时所采用的大致推测,既可以发展学生对数的认识,培养数感;又能帮助学生在探索数学的过程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积极为学生创造估算的条件,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
一、贴近生活,感受估算价值
教师在教学中会发现,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是不估算的,不重视估算的学习,对其不感兴趣。因此,对学生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的培养,首先要从转变学生对待估算的态度开始,把学生带入生活,用现实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体验到估算的价值与作用,由原来的“不愿意估算”转变为“喜欢上估算”。估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估算两点之间的距离;估算购物时所花的价钱;估算春游外出所需的人数和车辆;估算一个电影院所能容纳的人数……
在估算教学中,教师不能单纯地教会学生一些估算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要结合估算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近似的估算意识,逐步渗透。例如在购买早点时,一个包子1-2元,一杯豆浆2-3元,不需要得到包子和豆浆的准确价格,我们就能知道一顿早餐大约5元就能解决。这样的估算思想虽然简单,但是在生活当中却又经常会用到。教师在教学时就可以结合这样的生活实例,让学生对估算有进一步的认识,感受估算的实用性。
二、提升兴趣,树立估算意识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升学生在估算教学中的兴趣,学生就会在潜移默化中有了估算意识。创设情境是教师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常用的教学方法,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通过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三年级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时,学生在已经学习过笔算的基础上,口算两位数的加法对学生来说并不困难。因此在这节课中,可以创设去玩具店购买玩具的情境。这样的创设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兴趣饱满,同时问题的难度不大,学生有了思考的动力,自然而然会有估算的想法。
三、結合教学,渗透估算方法
相比以前的旧教材,新课改教材中都增加了许多适合估算的内容。学生的估算意识与估算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有意识地对学生的估算意识进行强化,教师还应该结合课本内容,对有关估算的素材进行挖掘,在学生的思想上渗透估算方法。比如:数出一篇文章的字数时,可以先把这篇文章进行合理分割,先求出局部的结果,然后再对整体结果进行推算。
四、注重引导,增强估算技能
解决同一个问题,学生在进行估算时,往往会有不同的估算方法。由于估算方法灵活多样,出现的结果并不唯一,这时候教师就要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梳理,从而使学生的估算能力得到提高。例如:三(1)班49个学生去游乐园,入场门票104元一张,应该要准备多少钱买票?列式49x104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先进行估算。有学生是把49估成50,104估成100,50X1OO=5000;还有学生是把49估成50,104估成110,50X11O=5500。解题后让学生思考,哪一种估算方法更恰当,为什么?同时,教师也要尊重并鼓励学生使用多样的估算方法,对多样的方法所得到的不同结果进行交流和讨论,有利于学生在自评和互评的过程中,增强估算能力。
五、加强训练,养成估算习惯
目前,对学生估算能力的考察,主要借助估算中的近似计算来进行评估。其实,近似计算并不单是考查学生对估算方法的掌握情况,还主要是要引导学生养成估算习惯。当然,养成估算的习惯并不是短时间就能做到的,需要教师在较长的时间里,有目的地向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渗透和训练。新教材中,涉及估算的内容是丰富的,包括:计算、几何图形、解决问题等,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认知规律,设计相应练习,帮助学生熟练掌握估算方法,逐渐养成估算习惯,让估算在学生的生活中和学习中真正发挥作用。
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既要求学生转变对估算的态度,还需要学生提升自身对估算的兴趣。教师则要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渗透多种估算方法,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最终帮助学生养成估算的习惯。只有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坚持不懈,让学生在日常生活和数学学习中感受到估算的作用,学生方能将估算内化为一种自觉意识。
(责编 吴娟)
参考文献:
[1]何慧仙.浅谈小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J].课堂内外(教师版),2015(4).
[2]奚建龙.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J].新校园(中旬),2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