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层级阅读,培养语文理解力
2019-09-10郑彩兰
郑彩兰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层级阅读活动,有层次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感知整体内容,品味人物形象,赏析语文特点,展开拓展应用的方法能让学生有层级化地展开阅读活动,学生的理解和赏析能力可以得到很显著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语文;层级阅读;理解能力
理解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核心内容,阅读理解能力包括从语言符号中获得正确意义的能力,也包括对于作品的赏析和评价,还包括促使学生解决问题并加以应用的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学生的阅读能力不强,所以一次性掌握阅读的方法实属不易。笔者在教学中采用的是层级阅读的方式,让学生通过一层层深入的方式由表及里、由词到句、最后到段落,这样就能让学生更好地把握作品的语言,促使学生提高积累和应用的能力。
一、初观其貌,梳理思路
在层级阅读的过程中,笔者首先鼓励学生阅读并了解作品的基本内容,起到初观其貌的阅读效果。学生首先可以阅读一下文章的题目,猜想一下文章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然后展开阅读活动,一边揣摩文章的标题,一边理解文章的内容。在此过程中,学生要尝试把握文章的内在逻辑,搞清楚作者的创作思路。这是阅读的第一层级,通过这一层级的阅读能让学生搞清楚文章写了什么,初步了解作者如何展开写作。
在指导学生学习六年级下册第6课《商鞅南门立木》一文时,笔者鼓励学生先围绕文章的题目展开想象,猜想一下文章的内容是什么。如有学生提出:“这篇文章讲的是商鞅在南门立了一根木头,但是他为什么要这么做,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题目中却看不出。”笔者就引导学生围绕这些疑问展开阅读,尝试探究作品的内容。如有学生在阅读后提出:“商鞅提出谁能将木头移动到指定的位置就给对方一定的奖励,这是为了表示出自己的诚信,这样以后推行变法的时候,老百姓就会认可他的做法,相信他能够兑现。”在学生了解了文章的基本内容后,又鼓励学生了解一下文章的结构特点。如有学生提出:“文章首先介绍了一下商鞅这个人物,并指出在当时变法有着很大的困难。此后就叙述了南门立木的故事,并提出他就是靠着这种方法树立了自己的威信。”在这样的阅读中,学生对文章的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
在指导学生初步阅读的过程中,笔者引导学生尝试说出对文章的大体感知内容,如可以挖掘出串联文章的线索,描述其中的主要内容。又如,可以把握住其中的关键词句,感知作品的大致结构,这样就能为下一部分的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细悟其神,品味形象
层级阅读的第二步就是要在理解文章内容和结构的基础上体会作品的人物形象,对文章进行立体化感悟。笔者鼓励学生先阅读文章的情节,思考在特定的情节发展中,是否展现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是否能让人看到人物的内心世界。这样学生就能细细品味作品深意,对于作者如何创作人物形象有一定的了解。
例如,六年级下册第5课《女娲造人》讲述了一个远古的神话故事,文章中虽然没有详细地描写女娲的外貌,但是如果学生能细细品味的话,还是能发现女娲的形象特点。笔者鼓励学生阅读一下文章中展现女娲在池塘边照影子的段落,说一下自己的阅读感受,说说能否从中感受到女娲的形象。如有学生提出:“这段描写展现出女娲的孤独,同时也表现出女娲的内心变化。当她看到只有水中的影子和自己一模一样,但是人间却没有其他的生物和自己一样,便感到十分孤单,同时又灵机一动,想到了可以制造和自己一样的生物。”此外,笔者又鼓励学生找出文章中其他描写女娲造人行为的词句,说说自己的感悟。如有学生找到“她就顺手从池边掘起一团黄泥”,提出其中的“顺手”一词用得十分巧妙,说明女娲并非有意为之,对于造人还在探索,所以是“顺手”。
不少叙事性作品都有精彩的人物形象,而阅读此类文章要尝试进入到文章相关的语境中。笔者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尝试设身处地展开遐想,这种入情入境的体验能让学生在头脑中有创造性地呈现出文章中的形象。通过这种方法阅读文章能让学生由表及里,进入到人物内心世界,感悟人物的思想和情怀。
三、研读其法,赏析语言
在了解了作品的人物形象后,还可以让学生将阅读重点逐步过渡到作品赏析方面,可以尝试根据作品的形式进行理解和审美。笔者鼓励学生探究作品的表达方式,揣摩作品如何遣词造句。学生可以找出作品中具有陌生化特点的词句,然后分析作者为何要选择这样的词语,作者是否有什么特别的意图。这样的分析能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作品表情达意方面的独到之处,进而提高自身审美能力和阅读的品位。
例如,六年级上册第26课《将相和》一文的语言很有特点,很好地展现了人物形象,推动了情节的发展。笔者指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尝试找出文章中的语言进行个性化分析,说说作品如何展现人物形象,如何写出自己的特点。学生首先提出:“文章中有不少人物的语言,这些语言看似寻常,但是作者十分注重用词,写出了人物的特点。”笔者鼓励学生找出具有这些特点的词句。如有学生提出:“在蔺相如告诉秦王和氏璧已经回到了赵国时,显得十分果断,体现出其勇敢的一面。但是文章中又特别用了‘您’,表现出蔺相如有礼有节,在果断的同时也很注重礼貌。”此外,还鼓励学生找出文章一些看似寻常的词句展开分析,如:“只好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这里的“只好”表现出无可奈何,说明赵王也不看好蔺相如,这样就更好地反衬出下文的蔺相如形象。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赏析作品的语言,并让学生尝试总结作者的寫作风格,笔者首先鼓励学生尝试挖掘作品的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然后可以感悟作品中的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说说它们对于烘托人物形象能起到什么积极的作用。最后还可以让学生抓住作品中的细节部分,展开详细的探究活动。这些方法都能让学生进一步地感受作品的语言,提高赏析能力。
四、拓展其能,习得应用
在层级阅读中,还要鼓励学生展开延展性阅读,并从中习得各种写作的方法。首先鼓励学生展开拓展阅读,可以上网寻找相同主题的作品,也可以阅读一下同一作者的其他作品。此外,还可以让学生总结作者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并思考自己在创作中要如何合理运用。学生可以按照难度不同向后展开仿写句子、仿写体式、仿写内容等活动,进行拓展运用。
在指导学生学习六年级上册第28课《赤壁之战》的时候,笔者提出建议,让学生揣摩一下文章中各个人物的内心活动,并尝试用文字将其内心的变化表现出来。例如,可以让学生想象一下曹操为何要让人用铁索将船连起来,在其作出这样的抉择时,内心的想法是什么。又如,可以让学生写一下,当曹操接到黄盖的信后,内心的感受是什么,为什么曹操如此相信黄盖?还可以让学生想一下当曹操发现自己彻底失败的时候,内心的想法又是什么?能否在作品中揣摩曹操当时的内心想法,写出其情感的变化。这样就能起到拓展应用的教学效果。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拓展运用,笔者还鼓励学生积极展开想象,尝试展开扩写、补写和续写等形式的活动,还可以鼓励学生撰写文学评论类的文章。这些方法都能让学生拓展其能,更好地展开应用学习。
在层级阅读的过程中,笔者设计了符合小学生阅读理解认知规律的阅读方法,这样学生就能从浅层阅读逐步过渡到深层阅读,有一个递进的过程。不同的层级虽然侧重点不同,但是彼此之间也有着一定的联系,这又促使学生的阅读具有整体性,这样就能让学生逐步提高阅读素养。
参考文献:
[1]江长冰,刘惠敏.三位一体,把握语文言语表达形式层级性[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8,(5):56-57.
[2]刘红英.“相似模块”支撑下的阅读教学[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16,(11):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