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全身麻醉维持方式对妇产科腹腔镜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
2019-09-10方凡
方凡
【摘要】目的探析舒芬太尼、瑞芬太尼单用以及连用对妇产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妇产科行腹腔镜手术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3组,每组40例,A组单纯应用瑞芬太尼,B组单纯应用舒芬太尼,c组联合应用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对比三组镇痛效果。结果A、B、c组拔管时间为9.38±3.26min、17.24±9.1 8min、10.64±2.78min,A、c组和B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拔管后5-1 0minVA5评分为5.42±1.76分、2.36±1.75分、2.38±1.56分,B、c组和A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术后30min要求镇痛治疗率分别为55.00%(22/40)、22.50%(9/40)、17.50%(7/40),B、c组和A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醉维持应用瑞芬太尼术后置管时间短,术后疼痛发生率高,需镇痛治疗率高,舒芬太尼应用于麻醉维持导管留置时间长,但术后疼痛发生率和需镇痛治疗率低,两者联合应用能有效缩短导管留置时间,降低术后疼痛率和需镇痛治疗率,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瑞芬太尼;舒芬太尼;全身麻醉维持;疼痛
全身麻醉围拔管期患者发生疼痛应激时血浆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水平明显升高,主要表现为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心律失常,不利于患者平稳渡过围手术期,瑞芬太尼、舒芬太尼是目前全身麻醉维持最常用的药物,瑞芬太尼为新型u阿片受体激动剂,起效快,时间短且代谢快,术后切开易疼痛,舒芬太尼为目前最强的麻醉性镇痛药物,麻醉诱导快且镇痛效果明显。本研究对比分析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单独应用和联合应用于全身麻醉维持对患者疼痛的影响,选择我院妇产科120例腹腔镜手术患者,将其分为3组,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笔者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4年2月期间妇产科收治的行腹腔镜手术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均采用全身麻醉,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3组。A组40例年龄53 68±6.88岁,体重62.64±11.58kg,ASA分级I级29例、II级11例,sBP119.5±13.8mmHg、DBP75.3±7.9mmHg,HR73.6±10.3次/min。B组40例年龄53.98±6.16岁,
体重58.14±11.48kg,AsA分级I级33例、II級7例,SBP12 0.8±8.6 mmHg、DBP68.8±8.4mmHg,HR79.2±2.7次/min。c组40例年龄55.68±6.26岁,
体重62.96±14.38kg,SAS分级I级22例、II级1 8例,sBP1 2 3.8±1 6.6mmHg、DBP70.3±10.4mmHg,HR79.6±2.3次/min。三组患者在年龄、体重、ASA分级、血压水平、HR等临床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组具有可比性。
1.2麻醉方法
3组患者术前均禁食且未用药8-12h,进入手术室后快速建立静脉通道,采用静脉滴注04ug/kg舒芬太尼、0.05mg/kg咪达唑仑、0.6mg/kg罗库溴铵、2mg/kg丙?白酚。采用靶控麻醉泵,A组使用2-6ng/ml瑞芬太尼复合2.5%-3%七氟烷维持麻醉;B组使用0.4-0.6ng/ml舒芬太尼复合2.5%-3%七氟烷维持麻醉;c组使用0.2-0.3ng/ml+l-3ng/ml瑞芬太尼靶控输注效应室浓度复合2.5%-3%七氟烷维持麻醉。
1.3观察指标和评价方法
观察记录患者术后拔管时间,拔管5-10min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患者疼痛程度,术后30min需要镇痛药物治疗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采用SPSS18.0软件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问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x 2检验,检验标准α=0.05,P<α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A、B、c组拔管时间为9.38±3.26min、1 7.2 4±9.1 8 min、1 0.64±2.7 8min,A、c组和B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4.3519,P=0.0000;t=5.1029,P=0.0000);A、B、c组拔管后5-10minVAS评分为5.42±1.76分、2.36±1.75分、2.38±1.56分,B、c组和A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7.7975,P=0.0000;t=8.1751,P=0.0000);A、B、c组术后30min要求镇痛治疗率分别为55.00%、22.50%、17.50%,B、C组和A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8.9006,P=0.0029;x2=12.1704,P=0.0005),见表1。
3讨论
瑞芬太尼主要在肝脏外经过血液以及组织中非特异酯酶代谢,能迅速水解为无生物活性的代谢物,镇痛效果较强,起效快且恢复较为迅速,能满足术后患者苏醒的需求,但是术中大量应用瑞芬太尼可能会导致术后疼痛。表1结果显示,A组患者VAS评分最高,A、B、c组拔管后5-10minVAS评分为5.42±1.76分、2.36±1.75分、2.38±1.56分,B、c组和A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7.7975,P=0.0000;t=8.1751,P=0.0000)。A、B、c组术后30min要求镇痛治疗率分别为55.00%、22.50%、17.50%,B、C组和A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8.9006,P=0.0029;x2=12.1704,P=0.0005)。
舒芬太尼是目前临床广泛应用的镇痛效果最强的阿片肽药物,起效迅速,据临床研究报道其基本不会影响患者血流动力学以及激素水平,呼吸抑制程度轻,但是其拔管时间明显延长,表1数据显示,A、B、C组拔管时间为9.38±3.26min、1 7.2 4±9.1 8 min、1 0.64±2.7 8min,A、C组和B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4.3519,P=0.0000;t=5.1029,P=0.0000)。
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联合应用能有效缩短置管时间,VAS评分低于瑞芬太尼组,需要镇痛药物治疗人数均小于单独应用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可能和瑞芬太尼导致痛觉过敏有关,也可能和瑞芬太尼具有超短效的镇痛药物相关。
综上所述,麻醉维持应用瑞芬太尼术后置管时间短,术后疼痛发生率高,需镇痛治疗率高,舒芬太尼应用于麻醉维持导管留置时间长,但术后疼痛发生率和需镇痛治疗率低,两者联合应用能有效缩短导管留置时间,降低术后疼痛率和需镇痛治疗率,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