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助产护理模式对促进自然分娩的效果研讨
2019-09-10戴丽娟
戴丽娟
【摘要】目的:研讨新助产护理模式对提高产妇自然分娩率的效果。方法:择取2017年1月-2019年10月本院妇产科接收的104例产妇为对象,依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这些产妇纳入试验组、基础组,各组52例;基础组沿用传统的产科护理模式,试验组实行新助产护理模式,对比两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产程时间及产后出血率等指标。结果:相较于基础组产妇的情况,试验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显著更高,且第一、二、三产程时间显著更短,产后出血率显著更低(P均<0.05)。结论:产科护理中推行新助产护理模式的效果突出,在促进自然分娩、缩短产程时间、减少产后出血方面都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妇产科;自然分娩;新助产护理模式;实践效果
产科临床中,剖官产术是在母婴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时采用的一种生产方式,其有助提高产妇及胎儿的生存率,确保母婴生命安全。但实施剖宫产术后可能诱发诸多并发症,不利于产妇术后恢复。自然分娩相较于剖官产来讲,能显著减少产妇及新生儿的并发症,进而降低不良分娩结局的出现概率。所以,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促进产妇自然分娩是医护人员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笔者择取本院妇产科接收的104例产妇为对象,旨在研讨新助产护理模式对提高产妇自然分娩率的作用,详述报告如下:
1.对象、方法
1.1对象
择取2017年1月-2019年10月本院妇产科接收的104例产妇为对象,所有产妇的临床资料齐全、均属于单胎妊娠;排除胎儿缺陷、伴严重脏器疾病及妊娠并发症的产妇;年龄23-37(29.7±4.53)岁,孕周38-41(39.6±0.42)周,67例为初产妇,37例为经产妇。依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这些产妇纳入试验组、基础组,各组52例,两组产妇的各项基线资料经对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基础组沿用传统的产科护理模式,在产妇入院之后,产科护士引导其进行全面检查,并结合检查结果对产妇生理情况进行仔细评估;注意测量产妇的血压、监听胎心,同时施予日常护理;待产妇进入产房之后,按照其实际情况选取合适的分娩方式,且指导亲属签字。
试验组实行新助产护理模式,详细措施为:(1)分娩前护理。1.健康宣教。护士向产妇讲解本院产科的基本环境,同时介绍临床分娩的相关健康知识,重点介绍自然分娩和剖宫产的优势和缺点,为产妇耐心讲述自然分娩的优点及对胎儿、自身的好处,强调采取自然分娩的重要意义;另外,结合产妇个人情况,为其拟定相应的分娩计划。2.心理干预。在分娩前,护士注意观察产妇的心理、情绪变化,并及时予以疏导干预;和产妇交谈、沟通的过程中,要保持亲切、真诚的态度,使用温和、轻柔的语言,尽可能缓解产妇紧张、不安、害怕等负性情绪,并指导产妇调整自我情绪,引导家属加强与产妇的交流沟通,让家属给予产妇更多的情感支持和精神鼓励,以加强产妇对于自然分娩的信心。(2)分娩时护理。1.导乐分娩镇痛仪与麻醉镇痛分娩相结合。我科使用LK-D型导乐分娩镇痛仪(助产设备)帮助产妇自然分娩;采取VAS评分法评估产妇的疼痛程度,当VAS评分超过6分且宫口开至2-3cm时,利用导乐分娩镇痛仪对其进行镇痛干预,期间配合自由体位;分娩镇痛仪的使用方法:将分娩镇痛仪的传导贴片放置于产妇的腰背部、手部虎口及腕部;参照仪器说明书正确放置传导贴片,按照产妇的疼痛感受与宫缩状况,合理调整参数直至产妇可耐受;如果调节好参数后15分钟,产妇疼痛感仍未缓解,需重新调整参数;部分产妇需要接受麻醉镇痛分娩,通常采取硬膜外阻滞麻醉,当其宫口大于1cm时,助产护士告知麻醉医师,在监测各项指标的前提下,建立静脉通路,选定L2-3间隙,遵循椎管内穿刺操作的技术规范予以硬膜外穿刺,并向头端插入硬膜外导管4cm,从经硬膜外导管中注入3mL利多卡因(浓度2%),静待5分钟明确已处于硬膜外腔后,连接电子镇痛泵,合理配置200mL麻醉药(0.4ug/mL舒芬太尼+0.1%罗哌卡因+生理盐水),严格控制输注速度(4mL/h),且PCA锁定6mL,设置锁定时间为30分钟,胎儿娩出之后停用药物。2.分娩陪护。实行助产士、家属全程陪护的方式,为产妇提供充分的分娩指导及精神支持,让其合理掌握深呼吸、运用腹压等技巧,以促进宫缩、加快产程,提升自然分娩率。3.分娩护理。产妇分娩期间,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医疗干预,比如使用催产素、人工破膜、胎监等措施,尽量采取阴道检查;助产士指导产妇调整呼吸,让产妇掌握正确的呼吸、屏气方式,采取拉玛泽呼吸法缓解疼痛感;加之局部按摩减轻产妇疼痛;在分娩用力时,助产护士及时予以鼓励性语言,有效地鼓励和安慰产妇,使其更好地进行分娩,尽量采取无创接生法完成接生;必要情况下,可采取无痛分娩。
1.3评估指标
记录两组产妇的自然分娩例数、产程时间和产后出血率等指标。
1.4数据分析
运用SPSS22.0软件对该研究中的所有数据开展分类计学处理,计量数据以(x±s)来表示,计数数据以(n/%)来表示,计量数据之间比较时通过t检测,计数数据之间比较时通过2检测,如果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即表示为p<0.05。
2.结果
2.1两组产妇分娩方式对比
试验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显著高于基础组,而剖官产率显著低于基础组(P<0.05),具体数据见表1:
2.2两组产妇产程时间、产后出血对比
试验组产妇的第一、二、三产程都显著短于基础组,而产后出血率显著低于基础组(P<0.05),具体数据见表2:
3.讨论
伴随我国二孩政策全面开放及助产技术水平的持续提升,促进产妇自然分娩、保证母婴安全已成为产科医务人员的主要目标。新助产护理模式属于新型的产科护理方式,强调以产妇为服务核心,按照产妇具体情况,拟定合适的护理、分娩计划,并指导临床护理实践。将新助产护理模式用于产妇分娩护理中,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产妇的身心需求,帮助产妇缓解、控制不良情绪,加强产妇对自身分娩能力的信心,以减少对各项医疗干预的依赖,同时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出现几率,加快分娩速度,同时确保产妇及胎儿的生命安全。该项研究中,笔者择取本院妇产科接收的104例产妇为对象,依據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纳入试验组、基础组,基础组沿用传统的产科护理模式,试验组实行新助产护理模式;结果表明:相较于基础组产妇的情况,试验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显著更高,且第一、二、三产程时间显著更短,产后出血率显著更低(P均<0.05)。可知,新助产护理模式在提高自然分娩率、减少产程时间、降低产后出血率等方面都有显著作用。
综上,产科护理中推行新助产护理模式的效果突出,能促进产妇自然分娩,使产后出血率降低,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