徜徉在书法教材的如诗美境里
2019-09-10林虹徐静
林虹 徐静
【摘 要】苏少版《书法练习指导》是一套独具美感的教材,教材中“书写准备课”“书写技法课”“学习与运用课”这三类不同课型,分别该如何教学?南京市中央路小学的经验是:“书写准备课”教学:赏美、观察、体验;“书写技法课”教学:发现规律、萃其精华、体贴儿童、循学而教;“学习与运用课”教学:任务驱动、基础训练、迁移学习、形成策略、回归生活、创意运用。
【关键词】苏少版《书法练习指导》;书法教学;书法课型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05-0019-05
2015年,苏少版《书法练习指导》通过教育部审定,被确定为义务教育阶段的课本。南京市中央路小学是众多选用该教材开展书法教学的学校之一。那么,苏少版《书法练习指导》究竟是一套怎样的书法教材?在教材使用的初期,我们带领教师反复研读,逐渐发现这套教材的独特之美:
第一,顶层设计:兼顾全程性和阶段性。苏少版《书法练习指导》教材是建立在宏观、科学的构想与规划基础上的,既兼顾各阶段之间的延续性、连贯性,又顾书法教育的全程性和阶段性。每册、每个阶段都体现出鲜明的特点,前后之间又保持一定的延续性与连贯性,整套教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各分册、各阶段之间联系紧密、过渡自然,符合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
第二,目标多维:关注审美性与实用性。苏少版《书法练习指导》教材的设计目标多维立体,与《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提出的书法教育总体目标与内容十分契合,无论哪个年段课本,均高度关注审美性与实用性的融合:版面设计、例字选择清雅美观,体现了书法艺术的疏朗大气。教材内容既注重书法技能的训练,又注重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从一年级至六年级,“趣猜汉字”“汉字名片”“跟着书法去旅行”等习惯、文化学习板块伴随始终,由简至繁、由易到难,适时加入书法审美和书法文化教育的内容,让学生感受汉字和书法的魅力,陶冶性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品位。“写字游戏”“学习与运用”等板块,则让学生在书写、体验、探究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汉字和书法的热情。
第三,形式内容:关照科学性与适切性。教材既借鉴传统书法教育的成功经验、遵循书法艺术的基本規律、努力探求科学的学习方法,同时又观照当下教育环境的变化,充分考虑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做到由简及繁、由易及难,设计多样的书法学习活动,适应教育环境和学生学习的特点。
那么,该如何用好这样一套精心编写的教材呢?我们尝试对其不同课型进行分类研究,让儿童在“美”中陶冶,在“练”中稳固,在“创”中生长。
一、如何上好书写准备课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习书法也是如此。所以,苏少版《书法练习指导》开篇并不急于让学生动笔书写,而是先安排了“书写准备课”——“文房四宝”“毛笔的选用”“正确的书写姿势”等板块,意在何为?孙过庭在《书谱》中有“五合五乖”的阐释:“神怡务闲,一合也;感惠徇知,二合也;时和气润,三合也;纸墨相发,四合也;偶然欲书,五合也。心遽体留,一乖也;意违势屈,二乖也;风燥日炎,三乖也;纸墨不称,四乖也;情怠手阑,五乖也。”由此可见,书法学习需要愉悦的情绪,适宜的环境,合适的纸、笔、墨,因此,让儿童在学书之前,先了解文房四宝、学会选用称意的毛笔,学会用墨,掌握正确的书写姿势,这样的准备课很有必要。
教什么?如何教?以“毛笔的选用”这一板块教学为例,学习目标如下:
其一,了解毛笔的文化,学会区分不同类型的毛笔,能正确选用毛笔;其二,初步学习毛笔的使用方法,培养良好的用笔习惯;其三,试用毛笔,在书写纵横垂直交错线条及三角形图案的过程中感受笔毫的变化。
围绕目标,我们可设计以下活动:
(一)赏美:感知文化
教学之初,教师播放视频“毛笔的历史”,让学生感知文房四宝的“宝中之宝”是毛笔,小小一支毛笔,历史却很悠久,制作与使用也很有讲究。进而使学生产生要了解研究“如何正确选择运用毛笔?”的浓厚兴趣。
(二)观察:知晓功用
1.学生通过观察毛笔及教师书写线条示范发现,毛笔由笔杆和笔头组成。笔头又包含笔尖、笔肚、笔根三个部分,它们在书写过程中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笔画中最细的部分和出尖儿的部分是笔尖部分写成的;笔画中中等粗细的部分是用笔肚部分写成的;笔画最粗的部分是用笔根写成的,笔根这部分较少用,只有用小笔写大字之时可能会用到。
2.学生通过触摸不同的毛笔笔毫,发现差异,再看黑板上教师轻摁毛笔书写的点画,感受毛笔弹性的不同。根据笔毫的材质,毛笔可以分为三类:依据笔头的大小,毛笔可以分为大字笔、中字笔和小字笔,比大字笔大的还有提笔、斗笔等;依据笔毫的长短,毛笔还可以分为长锋笔、短锋笔。之后,出示三支毛笔,请学生用“火眼金睛”辨别哪个是硬毫、软毫?哪个是兼毫?哪个是大字笔?哪个是长锋笔?哪个是短锋笔?知晓依据书写不同书体,选用不同的毛笔。
(三)体验:挑笔用笔
教师创设挑笔的情境“湖笔工坊”,让学生在购笔的体验活动中尝试挑选一支称心的好笔。可以通过以下方式选笔:
1.滚。毛笔放在桌上,推动笔杆滚一滚,判断笔杆是否笔直(教师示范)。
2.察、捏。看笔毫是否具备尖、齐、圆、健四个优点。
学生再看视频,了解一支新毛笔的“正确打开方式”,之后跟随教师的口令,按照润笔、入墨、洗笔三部曲来开笔,试着练习润笔、入墨。
(四)画线:“前书写”训练
学生进行线条练习,手臂稳住,手腕左右摆动,画格子、三角、圆圈,体会毛笔在宣纸上运行的感觉,体会力度对笔毫入纸位置以及线条粗细的影响,练习控笔。
至此,学生已感受到学书法的过程中,我们手中毛笔的重要,它就像武士手中的剑一样,我们要会选、会用,要懂得八面出锋,向“四面八方”运行,有时写出横向纵向的笔画,有时写出斜向的线条……各种招式挥洒自如,运笔时气要平,力要均,能体会到如锥划沙的感觉。
这类“书法准备课”的教学内容,往往会涉及不少专业的知识、术语,教师在教学时,须心怀儿童,力求目标清晰、知识精炼,让儿童在兴趣、体验、活动中感知文化、了解功用、掌握方法、形成意识、养成习惯,切忌过满、过难,或一味枯燥讲述。
二、如何上好书写技法课
“书写技法课”是苏少版《书法练习指导》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上好这一类型的书法课呢?
清朝蒙学大家唐彪提出,临摹学字是一个由“似”到“不似”再到“相似”的过程。由此可见,书法学习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儿童要经历“练习一进步,退步一再练习,再练习一最终掌握”的过程。明白了这些,我们又该怎样教儿童学书法呢?
(一)发现规律,萃其精华
书法是有其独特规律的,每一个静态的笔画,都藏着动态的笔势,藏着书写的笔法,教师理应如食笋剥衣一般引导学生去提取归纳,让学生去发现规律、汲取精华。以苏少版教材四年级下册《含有立刀旁的字》教学为例,教师应做到三个“对话”:
1.与纲要对话。《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小学三四年级,要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那么在学写“含有立刀旁的字”时,就可引导学生静心观察:一观字形,宽窄?大小?二看笔法,直曲?藏露?方圆?三想笔势,顺还是逆?让学生学会从字形、笔法、笔势三个角度观察,轻松地发现“利”“判”“前”中立刀旁的变化,进而体会书法“形义结合之美”。
2.与例字对话。引导学生潜心地读帖,与例字对话,萃取出每个例字最核心、精妙的书写要领,如:立刀旁:短竖略靠上,竖钩挺拔有力,钩平出;利:左收右放,横画轻起笔,向左伸,两个竖钩,一柔一刚;判:点撇似刀,左竖粗重,立刀劲挺,撇变垂露,横有变化。
3.与文化对话。《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提出:“书法教学要适度融入书法审美和书法文化教育,要重视课内外结合。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书法、用书法,积极开展书法教育实践活动。”因此,书法课还要融入文化、融入生活。课前,可先从南京的名胜古迹人手,介绍南京名胜中的名家书迹,从位于灵谷寺的三绝碑、吴道子重摹“宝志像”的画、大诗人李白作的像赞、大书法家颜真卿写的字,引出颜真卿《多宝塔碑》中含有“立刀旁”的字,让儿童感受书法与文化、与生活息息相关,书法的魅力无处不在。
(二)体贴儿童,循学而教
如何让每一个学生爱上书法课?教学设计需体贴、理解、观照儿童的身心发展需要,接受暂时的“不似”的现实,激励儿童从“不似”走向“相似”。仍以苏少版教材四年级下册《含有立刀旁的字》教学为例:
在课前的热身互动中,教师并没有直接切入立刀旁的学习,而是先让学生做一做指腕操,播放轻松欢快的音乐,学生跟着节拍活动手指、撑撑手掌、握拳伸展、活动手腕,再在纸上画一画格子和蚊香练习控笔,最后复习练写两个基本笔画:短竖和竖钩。这样的热身环节考虑到学生在上课开始不容易进入写字状态,通过热身环节调优身心“模式”,再进入毛笔书写的情境中。
在学习立刀旁时,教师出示大刀的图片,讲解立刀旁是怎样从汉字“刀”演变而来,让学生仔细观察,颜真卿《多寶塔碑》中的立刀旁有什么特点,再结合短竖略靠上,竖钩挺拔有力,钩平出这三个要点练习基本笔画,立刀旁写到位了再比较立刀旁在“利”“判”“前”中字形、笔法和笔势的不同,其中“利”和“判”字,师生可结合字源共同研究书写要点,而“前”字则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己观察后再书写。在学生掌握了笔画和结字的基础上,再去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比较不同书家笔下立刀旁的不同,这样由浅入深式的设计遵循了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学”为中心的书法课,只有了解学生真实的起点和需求,才能教有所得,不断臻于完善。
三、如何上好学习与运用课
苏少版《书法练习指导》每个单元均安排一课时的“学习与运用”。这类课型旨在让儿童尝试在真实的活动情境中学习、运用书法知识,增强儿童的书法审美力和表现力,感受“书法丰富生活、美化生活、创造生活”的独特意义,热爱书法学习活动,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以苏少版四年级下册《写好自己的名字》为例,来看看“学习与运用”板块如何教学?
(一)任务驱动,基础训练
这类课型我们通常可以设计一个有趣的生活情境,一个颇具挑战性的任务,驱动学生基础性的书法学习,举例如下:
师: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今天咱们这节课就要从三国聊起。
师:三国是哪三国?(魏、蜀、吴)这三国的首领分别是谁呀?(教师相机出示《颜勤礼碑》字帖中的“曹”“刘”“孙”三个字。)魏国——曹丕,蜀国——刘备,吴国——孙权。他们各方交战的时候,都会扛起一面大旗,旗上写有将领的姓氏。
师:这节课咱们就先学习用集字的方法为这三位头领写战旗,写写“曹”“刘”“孙”这三个字。
随后,教师带领学生在《颜勤礼碑》中找到这三个字,让学生临帖练字、探寻写法并归纳:
1.“曹”字书写要点:横画顺峰起笔,渐行渐提,轻按纸面,收笔。竖画稍弯,折画内收,两竖由重到轻,注意日字宽度与上面横画底横同宽,折画直一些,最后一横稳稳地收笔。
2.“刘”字书写要点:“刘”是个长方形的字,笔画简洁利落。左上是个“卯”字,刻在石碑上的字,风吹日晒,部分笔画缺损,咱们可以根据颜体特点“想像一下”。下部撇画直,撇尖收住,不出锋。三横渐长,竖画先细后粗,像把锉刀。提画向右,不出锋。立刀旁,短竖偏上,由粗到细,竖钩先横,起笔往下,细长,末端轻顿,隐隐出勾。
3.“孙”字书写要点:“孙”字是个梯形字,上紧下松。这个字的古体字,左边是一个大脑袋小身子的人,就是儿子的意思。右边像是一个被包裹住的小孩子,就是儿子的儿子。左右“儿”“孙”头靠头,很亲密的样子,这就是书法中提到的“势”,写的时候,注意上收下紧。之后,学生描红临摹,教师巡视指导。
(二)迁移学习,形成策略
教师在带领学生用集字训练的形式学写了《颜勤礼碑》中“曹”“刘”“孙”这几个字后,接下来的环节,就可以请学生效仿这一过程,举一反三,迁移训练,学写自己的名字,进而梳理、形成“集字”的路径与策略:
师:不是每个人都那么幸运,都能在碑帖中直接找到自己的姓氏,比如徐老师的“徐”字。怎么办?教你们一招(教师边讲述边范写):老师在翻碑帖的过程中,发现了双人旁,我立刻把双人旁临摹了下来(教师范写)。接着又发现了“人字头”,我将它和双人旁组合在了一起,不过写的时候要注意,人字头右边撇画要收,捺画要放(教师继续范写)。这里有一个“示”,我把竖画伸伸长,就是“徐”字下面的部分。组合这个“徐”字的时候,要注意结体合理,书写时还要注意体现“颜勤礼碑”的“原汁原味”。
师:现在,你们能说说集字的步骤吗?
生:先在碑帖中找到自己要临摹的字(板书:找)。找不到的,可以找相应的部件拼搭(板书:拼)。拼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对笔画进行修改(板书:改)。
师:找一拼一改,这就是集字的一种方法。
学生用集字的方法在战旗上写自己的姓氏。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要依据碑帖临摹,将写好的作品贴在黑板上进行展示。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立足于学生在集字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亲切地讲述自己集字临摹的过程,教会学生集字的方法,再让他们整理集字临摹的步骤和策略,然后放手让学生亲历集字的实践活动,通过翻看《颜勤礼碑》,在碑帖中“找一拼一改”,找到并臨写自己的姓氏,然后写在战旗上,不仅有情境、有方法,还很有童趣。
(三)回归生活,创意运用
我们学写自己的“姓氏”,不仅可以写在战旗上鼓舞士气,还可用来创作书法小品,怡情养性、美化生活。
师:徐老师就以自己的名字为内容创作了一幅书法小品呢!瞧,我姓“徐”,字“静之”,就以“徐”作为主字来写吧,居中稍偏右。落款“静之书”,这三个字在左,略小,偏上。“徐”有清风徐来,舒缓、安宁的意趣,挂在书房里,每每看着这幅字,心就会静下来。
师:你们的姓名背后,也一定都有故事!请同学们以自己的姓名为内容,用集字的方法,创作一幅书法作品吧!
学生利用集字的方法在宣纸上创作书法作品。
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回归生活,学以致用,创意运用,用书法美化生活,甚至下课了还追着教师问:“老师,能再给我几张作品纸吗?我回家还想再创作几幅作品……”书法学习的意义由此突显。
在苏少版书法教材不同课型的分类研究中,我们聚焦问题,汲美生长,努力创设感性与理性、审美与实用、精微与广大共生的书法之境,学生在书法学习过程中,不仅学到方法,还触摸到“书法”的温度,感受到古老书法艺术的现代价值。苏少版《书法练习指导》已经成为师生徜徉书法的如诗美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