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得其“精髓” 方能“入体”

2019-09-10刘有林

江苏教育·书法教育 2019年1期
关键词:教学特点精髓颜真卿

刘有林

【摘 要】颜真卿《多宝塔碑》是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中推荐的临摹范本之一。小学书法教材选用颜真卿的《多宝塔碑》作为临摹范本,便教利学,适合于学生书法入门的学习。《多宝塔碑》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深入探究,包括笔画讲究变化,用笔注重书写性,结构追求和谐、均匀等。

【关键词】苏少版《书法练习指导》;颜真卿《多宝塔碑》;教学特点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05-0015-04

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简称苏少版)《书法练习指导》小学教材选用了颜真卿的《多宝塔碑》字体为主体范字,《多宝塔碑》全称《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塔感应碑》,是颜真卿44岁时所书,书写恭谨诚恳、笔画完备、结构严谨,整体秀美刚劲、清爽宜人,有简洁明快、字字珠玑之感。此碑大部分字体规范、笔墨清晰。为何苏少版《书法练习指导》会择其作为临摹范本呢?这主要考虑到以下几个因素:

其一,颜真卿《多宝塔碑》是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所推荐的临摹范本之一。中小学书法教育面向的是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写好汉字,字帖的选择尤为重要。小学生入门字帖,一直存在两种观点,一为规范字,一为经典碑帖。教育部审查通过的书法教材也包含这两种形式。我们推崇书法学习从经典碑帖人手。苏少版《写字与书法》省编教材一直使用《多宝塔碑》作为范字字帖,多年的实践探索表明《多宝塔碑》适合初学者,适合中小学生临习。

其二,《多宝塔碑》存字较多,镌刻精细,特别适合课堂教学使用,便教利学。此碑虽然是碑刻作品,但镌刻精细,与隋唐时代的遗流墨迹相比较,例如与存世的智永《真草千字文》、钟绍京《灵飞经》43行墨迹本对照,《多宝塔碑》较好地保留了原作的墨迹特点。且该碑有较为清晰的宋拓本传世,这本拓本对笔画的起、行、止都有清楚的交代,这对初学者来说,大有裨益。该碑存字两千多个,大多清晰可辨,实属罕见,对于编写字帖、选取范字,无疑得心应手,学生从众多例字中也能更好、更准确地学习。

其三,此碑风格平和,便于学生成长性学习。《多宝塔碑》是颜真卿早期成名之作,从历史纵向来看,颜真卿前代书家楷书笔法相对淳朴、古雅,后世则显得过于华饰,而《多宝塔碑》初具“颜体”风貌,此碑习气不重、笔力强健、结构严谨,单从基础入门来说不失为一个好碑。颜真卿《多宝塔碑》既不似初唐时期的古拙险绝、妩媚多姿,也不像他晚年以及晚唐楷书过于华饰、风格突出,而是相对比较平和,对于学生成长性学习没有阻碍,也就是说从《多宝塔碑》入手,以后再学习别的碑帖,不会有太大的禁锢。此外,《多宝塔碑》原帖虽然字体不大,但是放大临习,亦有气象,这对于学生学习运用也比较方便。更何况后世受《多宝塔碑》影响的名家比比皆是,如蔡襄、苏轼、董其昌等,这说明《多宝塔碑》伸展性比较强。选用《多宝塔碑》范字作为主体字帖,是我们经过深思熟虑,反复实践、讨论的结果。

苏少版《书法練习指导》教材以《多宝塔碑》为例,系统指导学生学习楷书,从技法层面上来看,体例上无外乎从笔画、偏旁和结构分布、结构规律、运用等方面加以指导。就《多宝塔碑》而言,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深入探究,笔者选取其中几点粗浅认识,与同道探讨:

一、笔画讲究变化

汉字没有变化就没有生命力,笔画也是这样,笔画如果没有变化,汉字也就显得没有生气。以“点”画为例。“点”画是楷书最小的笔画,是所有笔画的浓缩。“点”画是字的眼睛,“点”画变化丰富,字才会有神采。因此,教材就左点、右点、撇点、竖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就算是一个右点,也会有很多变化,例如“法”字的三个右点,写法是有区别的:第一点是起笔点,稳稳起笔,收笔顺势向左下;第二点为中间点,承上启下,用笔不能黏滞太久;第三点为收笔点,笔势缓缓收回,用笔凝重厚实。三“点”运笔的轻重、快慢各有不同,这个字才显得生动自然(见图1)。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有句名言:“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道理用在书法的笔画上也是很恰当的,“点”画是不一样的,教师指导时不能认为学生学习了一个右“点”就解决问题了,“点”画是因字而变的。

再来看这个“言”,上面三横除长短区别外,起笔、收笔以及笔势的俯仰角度也有不同,长横向下俯,而两短横右上翘,呈仰势,这是笔面精彩之处(见图2)。这样的细节在《多宝塔碑》中很常见,例如“言”的长横往上“翻”,下面“口”的左竖向内收,略带弯弧,从中可以窥见颜真卿取法褚遂良之处,也体现出颜真卿楷书的“筋”,这些变化都不能忽视。

二、用笔注重书写性

《多宝塔碑》虽然是碑刻作品,但由于镌刻精细,一些笔画的牵丝映带都能体现出来,我们从中观察到古人起笔、行笔、收笔、顿挫等笔法的变化。近年来,随着大量隋唐经生抄本墨迹的问世,特别是智永《真草千字文》、钟绍京《灵飞经》墨迹本的影印发行,我们发现《多宝塔碑》字形的实际大小比前两者稍大一些。我们把碑刻拓本与墨迹真本相互对照,不难看出两者的区别,古人楷书墨迹静中有动,笔画灵活,这对我们准确理解《多宝塔碑》的笔法相当有帮助,那就是下笔务必追求自然书写(见图3)。

笔法学习就会涉及笔画线路图的问题,编写入门字帖、教材,通常会有一个运笔线路图(如图4),这张示意图分析了笔画的来龙去脉。对于初学者来说,直观地分析每一笔画的由来十分必要,拍球的动作过程也可用类似的图来示意。那么,是不是通过对示意图刻板模仿就可以完成实际的拍球动作呢?显然不行。拍球动作虽然可分解,但实际操作中触球、发力,再触球、再发力的过程都是顺势而发、因地制宜地完成的。同样,运笔线路图只是示意了书写时的运笔方向,也是对自然运笔过程的总结。在理解这个示意图时,教师提醒初学者要注意一气贯通、保持笔意通达是十分重要的。

例如上述图3中颜真卿《多宝塔碑》的“書”的中间一竖,如果简单地按笔画线路图书写,每一笔“藏”头“护”尾,看起来很认真,但这变成了“描”头“画”尾,哪里叫“写”?分明是在“描”字。再对照一下智永、钟绍京的墨迹,可以清楚地看出古人是怎么运笔的。例如图5,竖画起笔,明显承接下面“聿”的最后一横的收笔,稍顿,然后顺势而下,起收顿挫,动作连贯,干净利落,这就是自然书写。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临习时,应该讲究笔画的书写性——是“写”一个笔画,而不是“描”一个笔画。

三、结字追求和谐、匀称

基本笔画就像是字的零件,要把零件组装成字,需要一定的技巧,这些结字技巧、方法,总结出来就是我们常说的结构规律。元代赵孟頫说:“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每个碑帖都有一定独特的结字规律。笔者认为《多宝塔碑》最主要的结字原则是和谐、匀称。

匀称是汉字最基本之美,从甲骨文开始,大篆、小篆、隶书无不蕴含这些最朴实的美。在《多宝塔碑》里,不难发现那些字体,或左右对称,或部件对称,或笔画之间距离的“匀”,或平行一致……这些作品特别注意虚实相生,计白当黑。这些都是《多宝塔碑》秀美工整的因素。《多宝塔碑》在布白处理上,相信也顾及这些因素,有些笔画繁杂的字,往往会尽量将一些笔画处理得疏密匀称,平行有致。如“经”的绞丝旁上面的一点,一般写成“撇”画(见图6)。这不仅与下面三点笔意相连,同时,这一笔“撇”画与上面两个撇折排列在一起,显得和谐有致,下面三点全部向右排列,布白均匀,《多宝塔碑》在用笔上极尽变化,令人叹服。如前面的例字“言”“书”,横画之间间距均匀,但写法绝不雷同,如“非”(见图7),短横之间间距均匀,和谐中有变化,六个短横与竖画的碰接也各不相同。再例如“多”(见图8),撇画大致平行,但粗细有别,间距从上往下,由紧变疏,呈渐宽变化,这些结字智慧需要我们仔细观察才能体会其中妙处。另外,此碑用笔横轻竖重,大小匀称,沉稳厚重,给人一种和谐之美。

我们用《多宝塔碑》作为教材范字,不能说这是唯一的、最好的选择,更不能要求学生临习碑帖必须“从一而终”。所有刻板的教条都有违书法教育的初衷。《多宝塔碑》只是一个范例,只有认真观察、实践,才能体味其中魅力,才能进入书法之门。

猜你喜欢

教学特点精髓颜真卿
闻一多教育思想的精髓初探
藏在静宁“三宝”里的美食精髓
大家都是告身帖,為啥你就這么獨特——聊聊颜真卿《自书告身帖》
诗的艺术精髓在“意象”与“意境”
探究高校英语类课程教学特点及慕课的设计理念
劝学诗
颜真卿勤学苦练书法
提高高校声乐教学形式与方法探析
基于数控机床联网后教学特点的研究实践
用国学精髓为企业家“洗心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