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重要性及策略

2019-09-10江健龄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10期
关键词:融合策略小学数学教学重要性

江健龄

摘 要:论述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融合的价值和意义,探索和实践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融合策略,对提高学科教学质量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關键词:小学数学教学;信息技术;重要性;融合策略

引言: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一切有条件和能够创造条件的学校,都应使用计算机、多媒体、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那么,如何实现小学数学学科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本文从教学改革和实践入手,对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性和融合策略作了初步分析及总结。

一、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价值和意义

(一)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优化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让学生自己动手将圆尽可能多地平均分成若干等份,然后拼接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由于受材料和操作技能的影响,将圆十六、三十二等分时,学生拼出来的图形粗糙,而且费时耗力,严重影响学生对“转化”的理解,此时,将圆等分拼接的过程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出来,形象生动,既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又提高学生的操作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信息技术的有效利用,为教与学的资源共享和家校联系创造了快捷、便利的沟通渠道。信息化教育可以实现优秀教学资源的共享和及时更新,信息技术进入教学将会最大限度地扩展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源,方便师生访问各种电子化的课程资源库,获得直接相关的教学素材、资料和学科教学的最新信息,为教师更新教育理念,获得最先进的教学方法提供了快捷方便的通道。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使得手机短信、微信或互联网进入寻常百姓家,通过这些信息工具,我们教师可以将学生在校的情况发送给学生家长,使家长和学校零距离沟通,实现互动交流。

(三)运用信息技术,转变教学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信息技术背景下的教学使学生处于更加自由、开放、轻松的学习环境,为师生之间提供了一个平等、互动的交流平台,我们教师在教的过程中更多的是起到引导和点拨的作用。在这样的学习条件下,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课堂上学生动起来了,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学生的数学智慧被全方位地开启。例如教学在方格纸上画出面积是12c㎡长方形。如果用方格纸张画,费时耗力,没有足够的时间展示所有的答案。教学时我先让学生放飞想象空间,踊跃发言,说出自己的不同答案。然后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所有的答案,这样既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增大了课堂容量,实现了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也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主体作用。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融合策略

通过找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切入点,促使小学数学课堂“活”起来: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引起学生兴趣和注意的动因往往是那些具体、直观的事物,而数学本身是枯燥无味的,很多学生怕上数学课就是因为数学课太单调,而新课程中的数学内容一般都有主题情境图,我们利用多媒体技术把这些情境图变成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的生动画面,使原本枯燥的数学课堂变得丰富多彩,极大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时,我借助多媒体课件让学生首先欣赏蝴蝶、蜻蜓、剪纸等一些轴对称图形,很自然地导入了新知识,美丽可爱的图形也激发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化抽象为形象,让学生学得更轻松。多媒体技术极具变抽象为形象、化复杂为简单的优势,对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教学质量能够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教过“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这一内容的教师都知道,这个概念比较繁锁,也比较枯燥,凭着嘴讲,教师讲得非常苦,还不一定讲的清楚;学生学得很累,还不一定领会。然而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使学生形象地、直观地看见小数点这个顽皮可爱的小精灵向左移动一位原数就缩小 10 倍;向左移动两位,原数就缩小100 倍,反过来再向右移动一位、两位,让学生看到原数就扩大 10 倍、100 倍,由此学生直观地感到只要小数点位置一移动,原数就要起变化,至于如何变化(扩大或缩小)那就看小数点是向左移动,还是向右移动。再通过多媒体演示,使学生真正理解了“向左移,小数与原来相比是缩小;向右移,是扩大”的实质。

(三)紧扣连接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而有的数学知识又比较抽象、枯燥,难于理解,这就构成了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与数学的抽象性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能够成功地实现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例如我在教学长方体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引用多媒体软件,提出问题“应用几根2 厘米长和3 厘米长的小棒,才能搭成一个长方形?为什么?”先用多媒体课件演示,随着课件的不断变化,展示了几种不同算式的计算过程。2+3+2+3=10(厘米),2×2+3×2=10(厘米),(2+3)×2=10(厘米)。从中得出启示,归纳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信息技术以它丰富的表现能力、良好的启发性,促进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了学生的探索和创新精神。

(四)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感知知识的形成过程。应用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教学,能把教学时难讲解清楚的知识,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及时有效的反馈,将知识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例如在教学“角的概念”一课时,应用多媒体课件,先在屏幕上显示一个亮点,然后用不同颜色从这一亮点作出两条射线,同时闪烁着这个亮点及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使学生看后马上能悟出角是怎样形成的。再分别闪烁出亮点和两条射线,使学生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又将一条边固定,另一条边移动,形成大小不同的各种角,让学生认识到角的大小跟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跟边的长短没有关系。通过这样动态显示,使学生获得正确、清晰的概念。

结束语:

总之,利用信息技术的音、形、像等功能,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同时也克服了以往教师表述中的平淡现象。我们一定要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融合,让信息技术更好地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本文是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信息技术背景下农村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2019YQK463。)

参考文献:

[1]马红斌,《课程整合中的教学合作》,《中小学信息技术》2005第7期.

[2]殷红,李忠海。小学数学实验的教学模式探讨[J]。数学教育学报,2001.10(3):75.

猜你喜欢

融合策略小学数学教学重要性
浅谈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重要性
论变更管理对项目效益的重要性
浅谈内蒙古农村信用社在电商大趋势下的融合策略
微博文化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与融合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数学游戏的指导策略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性学习结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