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革教学方式,让小学语文课堂“活”起来
2019-09-10周志庆姚世芳
周志庆 姚世芳
【摘要】课堂改革就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从而培养学生探究精神,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和合作的能力。在课改中,笔者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运用了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小主人,让学生在课堂中动脑、动口、动手,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小组合作;重视预习;激发兴趣;师生参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合作者,起教学的主导作用。”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活力,提高课堂的效率。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摒弃陈旧的“老师说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模式,充分调动学生“主人翁”的学习积极性,这样才会更好地构建高效课堂。近两年来,笔者结合信宜市教育局提出的“课改”精神,在课堂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了探索实践。
一、合理组建合作小组
合作学习主要是通过小组为单位来完成学习任务的,因此,建立学习小组是非常重要的。在学习之初,小组可以是由4—6人的自由组合。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可以由教师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能力高低等指定学生组成比较固定的学习小组,便于更好地沟通,达到优势互补的目的。为避免固定的小组产生固定的思维模式,有时也需要稍微调整,或者以其他的形式重新分组,这样既有利于自主学习,又有利于互相促进。
为提高合作实效,每小组设定小组长,由老师选派优秀生作为组长,也可以由学生推荐产生。小组长以及科代表、班干部等同学在讨论、协作方面能充分发挥他们的组织能力,同时为更好地完成合作学习任务起到示范带头作用。为调动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老师也要选择时机让其他同学轮流担任小组长职务 。
二、重视做好课前预习
学生在课堂合作学习前,一定要对课文做好充分的预习,这样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学生预习前教师要把围绕教学目标的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围绕问题积极主动去思考。如,在教学《陈嘉庚办学》这篇课文前,笔者布置这样的问题给学生预习:陈嘉庚为什么要积极办学?他是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的?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还可以搜集有关陈嘉庚的资料。学生课后如果能基本把问题弄懂弄通,那么上课进行合作交流时学生就有话可说,就能畅所欲言了,从而让课堂“活”起来,“实”起来。
三、重视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使学生积极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十分重要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如现场演示、开展竞赛、创设情境、巧设问题、运用多媒体等,但无论采用什么方法,都应注重问题性、情感性、形象性,要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要能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重视鼓励学生质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学生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的体现,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在传统的教学中,一般是老师说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在教学中,笔者认为,应以问题为导向,尽量让学生在课堂中思考问题、讨论问题、提出问题,允许他们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因势利导,让学生合作探究,最后让他们达成共识,解决好问题。
五、重视师生合作交流
合作交流不仅指同学之间的合作,也指老师对学生的适时调控和老师与学生讨论问题、交换意见。在学生开始合作学习时,教师就应“与生同乐”,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合作学习的情况,纠正他们不良的合作行为,以便更好地进行有效的指导,使学习任务得以顺利完成。如在“下班”巡查中,笔者发现有些组内的学生东张西望,不去倾听别人的意见;有些学习好的同学自以为是,忽略学习差的同学;有些同学交流时声音过高,影响了其他组同学的正常交流。遇到这些情况,笔者一一给予纠正,教导他们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学会尊重别人,也为了更好地深入探究问题;要真心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把学习的思路告知后进生,达到帮助后进生的目的;发言的声音要适可而止,不能影响其他组的同学。对合作交流偏离主题或遇到困难的小组,笔者及时加以引导、适时点拨,使他们回到正确的主题中去。这样的合作学习,学生就会更有序,合作才会更愉快,交流学习才会更高效。
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在课堂中活中学,学中实。小组合作学习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和合作意识,又能使学生“当家作主”,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存在价值,释放出自身的思考力和创造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导论[M].教育科學出版社.
[2]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王慧敏.对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问题的思考[J].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