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分析与对策
2019-09-10黄勤巧
黄勤巧
【摘要】近年来职业倦怠已成为各行各业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亦困扰着初中语文教师。本文拟聚焦于社会环境、课堂与学生、师生关系、教师自身探寻初中语文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以及寻找缓解的对策。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对策
职业倦怠(burnout)指个体在工作重压下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最早由费登伯格(Freudenberger)于1974年提出,他认为职业倦怠是一种最容易在助人行业中出现的情绪性耗竭的症状。据专家研究表示,教师、医护工作者等相关从业人员是职业倦怠症的高发群体。本文拟聚焦于社会环境、课堂与学生、师生关系、教师自身探寻初中语文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以及寻找缓解的对策。
一、什么是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就是“在助人行业中,个体因不能有效地缓解工作压力或妥善地应付工作中的困难与挫折所经历的身心疲惫的状态”。这是一种亚健康状态下的心理现象,持续时间的职业倦怠于社会、于家庭及自身都極其不利。
二、职业倦怠的具体表现
心理学家马斯洛等人在1981年把职业倦怠的具体表现确定为三个方面,即情绪衰竭,非人性化以及低个人成就感。这三个表现同样适用于判断初中语文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
情绪衰竭,即工作热情的消减甚至完全消失。非人性化,即职业倦怠者以一种消极冷漠,甚至憎恶的态度和情感去对待所接触的人。低个人成就感,即职业倦怠者不再认同自己的工作意义和价值。
笔者采用MBI-ES(教师职业倦怠研究测量量表)对本校23位初中语文教师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数据显示,初中语文教师低成就感因子处于中等水平,其他因子及总均分都处于低水平,担任班主任年限5—10年的教师比10年以上的教师在情绪衰竭因子上得分更高,且存在显著性差异;担任一年级教学的老师在去个性化因子和总均分上得分较低,且都存在显著性差异。问卷数据反映出职业倦怠已经成为初中语文老师工作、生活中的一大障碍。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提高教师职业幸福感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课题,需要思考与斟酌。
初中语文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是复杂多面的,近年来学者们都纷纷从外部因素(如社会、学校、学生层面)和内部因素(如教师职业特点、个人素质等)来进行深度剖析。
为了更加清晰地了解初中语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笔者在校内随机抽取了102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单多项选择题)。问卷内容共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不同风格教师受欢迎度。2.学生父母对子女的管理教育方式。3.学生对自己感受的在乎程度。
以上情况可以看出我们初中学生喜欢幽默友善朋友型教师,不喜欢严肃型教师,学生家庭父母对子女的管理教育方式民主倾听型的比较少,学生对自身感受的在乎程度高。
三、结合调查问卷进行情况分析,初中语文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
1.初中语文教师职业倦怠程度与社会大环境有关
初中相对于其它学习阶段而言,在教育体系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社会上容易产生特别高的期望值,教师容易面临来自社会与学校的压力,特别是作为初中主科的语文教师受到的外部压力更大。因此,初中语文科教师极容易出现工作的疲劳倦怠状况。
2.初中语文教师职业倦怠与课程本身特点有关
新课标对初中语文教学的要求越来越全面,语文素养更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语文教师授课时需要引导学生往更高层次发展,而学生原有的浅层学习模式不容易与教师在课堂上产生共鸣。长期课堂的低成就感与用心备课付出的反差会让教师产生极强的职业倦怠感。
3.初中语文教师职业倦怠与学生的原生家庭教育有关
学生群体是一线教师直接接触的对象。每一个学生的性格与行为都离不开原生家庭的影响。学生从小养成的学习习惯、言行举止,内化成个人素养,将表现在学业以及人际交往上。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优先考虑自己的感受,经常会跟教师唱反调,势必导致语文教师心生厌烦,从而累积发展成职业倦怠。
4.初中语文教师职业倦怠与教师自身的授课风格有关
初中生行为与习惯普遍尚未养成,且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不情愿被严格管教。初中学生更喜欢幽默型的语文教师和互动型的语文课堂。倘若语文教师是属于严厉型,课堂教学严肃有余活泼不足,就不易受学生的拥戴。教师一旦长期得不到学生的肯定,极易产生消极心理,职业倦怠的产生也就在意料之中。
四、缓解初中语文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
1.语文教师可以通过班级课程循环教学的模式来进行调节
初中学校每个班级都有各自的特点,班级学生性格的差异对语文教师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为了使语文教师的身心可以得到调节,缓解职业倦怠感,我们可以尝试让长期任教于同一年级的语文教师通过年级循环教学进行调节,感受不同年级的班级氛围,从一定程度上让语文教师找回工作的成就感,提高上课积极性。
2.根据各年级不同课程和学生特点设计教学内容来进行调节
语文教学是灵活多变的,“因材施教”在初中学校显得尤为重要,可以采用走班、选课的形式进行上课。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来进行教学内容的适当取舍,拓宽拓深拓新教学内容,以此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教师的存在感。
3.根据新技术发展,守正创新,适当改变授课风格来进行调节
当今社会多媒体技术发展快,运用广,我们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合理使用教育新技术辅助教学。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员的天职是变化,自化化人……”我们语文教师不能还死守着一块黑板和一支粉笔,应当合理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让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手段有机结合,通过多样化的授课形式,守正创新,适当调节个人的授课风格,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获得职业幸福感,从而缓解职业倦怠感。
4.通过主动求发展、创造新自我、个体勤增值的方式来进行调节
在工作中寻找自我价值,克服职业倦怠,教师要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不断提升内涵、提高能力,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以达到增效减负的效果。通过不断地学习与交流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提升专业技能,做到个体的自我增值。
总之,面对造成初中语文教师职业倦怠的诸多因素,无论是客观存在还是主观原因,我们都应该抱着正面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既然职业倦怠是属于心理范畴的问题,我们更应该努力通过自身的改变,认识自己来缓解它。社会、学校也应该给予我们初中语文教师有效的支持与帮助,让我们得以身心健康地在教育事业道路上走得更远。
参考文献:
[1]徐世贵.给教师战胜职业倦怠的建议[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2.
[2]金忠明,林炊利.教师,走出职业倦怠的误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王鹏程.把工作折腾成自己想要的样子[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