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诗文教学“本地化”设想

2019-09-10冼耀通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19年11期
关键词:本地化诵读品味

冼耀通

【摘要】 随着普通话的推广和普及,各中小学的课堂教学都是采用普通话教学。但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有着几千年的历史,许多的古籍都是用方言所写,用普通话来读,就会缺少一些韵味。本文基于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品读古诗文的具体设想,引入方言诵读古诗文,将古诗文教学“本地化”品味古诗文的韵味,提升学生对古诗文阅读的兴趣。

【关键词】 方言 诵读 品味 本地化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11-020-01

0

一、指导思想

新课标指出:“适当强化文言文的学习,目的是促使学生加深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充实文化底蕴,提升文化品味”。它引导我们要重视文言文教学,引导学生认识祖国文化博大精深,培养青少年一代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来自于不同民族,来自于不同的区域。这样就形成了我国文化的多样性,精彩纷呈。这样也增加了学生现在学习我国传统文化的难度。一个没有见过沙漠的同学怎么也体会不出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浑壮阔;一个没有登过山顶的同学怎么也体会出来“会当凌绝頂,一览众山小”的凌云壮志,一个没有到过农村躬耕的同学是无法体会“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辛劳与恬静。“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体味书中的意境,必须要身临其境。

二、现实基础

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多民族的国家,现在仍然存在方言区,而且方言与方言之间无法完全无法沟通,就算是同一方言也会出现所谓的“五里不同音,十里不同调”说明了我国语言差异十分巨大。为了消灭这种状况,我国大力提倡讲普通话,课堂教学必学采用普通话。这样一来,我们祖先留下来的文化瑰宝——古诗文的真正韵味,将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消失,这样不得不说这是一大遗憾。

一首用四川话写成的古诗我们用普通话来朗诵,那韵味就淡多了,怎么能够领略到诗歌的韵律美呢?情感也不会以前足够的共鸣,如果用四川话来读,是不是更能体会到这首诗的韵律美呢?我想如果引导学生用方言的形式来读古诗文,会不会更能体会古诗文的韵律美呢?为什么我有这样大胆的想法,是因为我国的古诗文来源十分的广泛,学生也是来源于全国各地,学生的语言也是多样性,这样一来就有了让学生来诵读古诗文的基础。

三、理论依据

冯善亮老师在《构建广东特色初中语文课堂的设想》中提到:“广东特色语文课堂必须以传承民族文化传统为己任,把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作为课程内容重要组成部分,并适当突出岭南文化特色”,也就是说在语文教学当中要适当的加入“本地”文化教育。正所谓入乡随俗,我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方言众多,导致了我国各地有着不同的风俗和民俗,“本地话”就是该地区特有的特色之一,如果用本地话来读该地方的俚语和民歌才能真正领略到当地的地域风情,才能领略当地的风土人情。

“信天游”是流传在我国西北广大地区的一种民歌的形式。它节奏大都十分自由,旋律奔放,粗犷,荡气回肠。如用陕北方言来唱出“信天游”才能真正的展现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连绵起伏,苍茫、恢宏而又深藏着凄然、悲壮;清峻、刚毅而又饱含着沉郁、顿挫。著名的歌手阿宝,2005年参加中央电视台的“星光大道”,他一出场就是头戴白羊肚毛巾,一身白色羊毛衣,腰系红腰带。典型的西北农民的打扮,操着一口浓浓的西北方言,一曲《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原汁原味的唱出了西北“信天游”的韵味,由于表现惊艳,获得年度总冠军。

四、具体设想

秦朝成为了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秦朝的建立统一了国土,统一了文字,统一了度量衡等,但是没有统一语言。因此,秦朝以后,我国很多的古诗文都是用“方言”来写的,因为每一个人最擅长的语言就“母语”就是他的方言。只有母语才能够彻彻底底的抒发他内心的情感。方言虽然经过了几千年的融合有所变化,但是底子还在。因此我们可以用湖北话来读屈原的《离骚》、《九歌》,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用四川话来读李白的《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用湘方言来诵读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用江西话来读王安石的《伤仲永》;用陕北方言来读贺敬之的《回延安》;用陕西汉中话来读《关雎》等等。我们也可以用粤语来读“秦腔汉赋”,用吴语来读“魏晋诗赋”;用闽南话来吟诵《盛唐古诗》;用客家话来吟唱“宋词元曲”。通过启发,学生也尝试用不同的方言来朗诵古诗文,这样就会出现“鸡同鸭讲”欢乐的场面,鼓励学生相互学习,相互教授,形成一种浓浓的学习氛围,这样一来让学生在欢笑中学习文言文,提高了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学习兴趣。

结语

立足于学生语言实际和中华传统文化,增强语文学习与现实生活联系,让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也能感受到文言文就在身边,也可以学以致用,不让课堂与生活脱离,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更能实现古诗文教学的情感目标。现在我国在大力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方言也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通过方言朗诵诗歌,让学生感受到方言的魅力,可以引起学生对方言的重视,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让学生有一种文化传承的责任感和自豪感。

[ 参 考 文 献 ]

[1]周振鹤,游汝杰.方言与中国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12.

[2]王力.诗词格律[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6.07.

[3]冯善亮.构建广东特色初中语文课堂的设想[J].课程教学研究,广东教育出版社,2014(12).

猜你喜欢

本地化诵读品味
品味六城:追溯中国的印记
品味中考 提升能力
目的论视角下的电子游戏翻译
如何利用Memoq进行网页本地化项目翻译
创译的本质与创译在霍姆斯、图里翻译结构图中的定位
产品的本地化翻译技术
拒绝撞包的好品味
如何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