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操作、想象、抽象、拓展

2019-09-10张梅

家长·中 2019年11期
关键词:抽象操作拓展

张梅

摘要:苏科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表面涂色的正方体》,从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教学目标:通过数学实验,认识表面涂色正方体切成若干相同的小正方体后,小正方体有涂色面的个数规律;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由简单到复杂”的探究学习,提高其空间想象的水平。内容剖析:正方体的涂色问题涉及几何图形,简单的模仿记忆是行不通的,而且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进一步加剧学生学习的困难。为此,作者从简单的操作开始,通过想象和抽象,把学生的思维渐渐引向问题本质,最后的拓展进一步宽阔了学生的视觉空间。

关键词:操作;想象,抽象、拓展

一、在操作中,提出探究的问题

课堂一开始,要求每个小组在两分钟内把打散了的小正方体拼成—个三阶的表面涂色的正方体,这样的操作活动,学生很难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由此冲突引导学生感悟到,拼搭正方体不仅是—个动手的问题,而且是—个需要动脑的问题,进而引导学生发现不能快速拼成的原因,在于没有根据涂刨、正方体的特点进行操作。涂刨、正方体有什么特点?因为有了操作的体验,加之对核心问题的追问,学生对不同涂色小正方体的认识渐渐明晰起来。这些小正方体所涂的面数、位置各异,位置相同小正方体的个数往往不相同……面对这些不相同,学生必然需要探个究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集体交流,明白了为什么会有这些不相同。接着组织第二次拼搭比赛,通常睛况下大部分学习小组都能顺利地成功。显然,操作和思考后,学生对三阶正方体的表面涂色问题有了基本的感知,也有了成功的体验,也就奠定后续学习的基础。

二、在想象中,体验探索的过程

从三阶正方体表面涂色的问题过渡到四阶的正方体表面涂色的问题,不仅有棱长数量的改变,而且有思想方法的改变。研究的对象由实物正方体转为立体图形,从看得见的手工操作转变成半抽象的脑海想象。在四阶正方体教学的基础上,把“希沃”设置成自动剥离、组合、再剥离,在一离一合中,引导学生理清五阶、六阶……正方体中零面涂色小正方体的数量,形成证据链。引导依据“证据链”思考与讨论,直到学生意识对不同层阶的正方体而言,变化的是显性的数量,不变的是隱藏的规律。

三、在抽象中,发现问题的结论

到十阶正方体的表面涂色问题时,学生已经很有把握,虽然计算的数目比较大,但其规律已经越来越明晰了。追问:两面涂色“8×12”、一面涂色“8×8×6”,以及零面涂色“8×8×8”中的“8”从哪里来?“10-2”中的“10”与“2”分别代表什么?为何需要相减?顺势倒追,棱长为五、四、三之中的“3、2、1”也具有这样的规律吗?从而使规律进一步明朗。至此,当抛出n阶正方体的表面涂色问题时,对于不同涂色的小正方体的个数,学生就自然理解并发现了问题的结论。这时再来—个用于完善的追问:这里的n有限制吗?通过讨论理清n的范围。

四、在拓展中,稳定探究的欲望

学习的状态应该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是永久的、终生的。课堂教学内容可以-节-节地开展,探索的规律可以一条一条地发现,但是钻研的精神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课堂的最后,在小结的基础上进行延伸:表面涂色的正方体的规律同样适用于表面涂色的长方体吗?例如,把—个长7厘米、宽4厘米、高5厘米的长方体木块表面涂色后,切割成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木块,三面涂色、两面涂色、一面涂色和零面涂色的木块各有几个?虽然教材中没有提及这样的问题,但对于规律的拓展,既是对学生潜能的挖掘,也从而强化学生探究学习应有的追求精神。

综上所述,课堂是学生的,他们不仅是问题的发现者、提出者,而且是问题解决者;课堂是教师的,他们不仅是制造问题的“肇事”者,而且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助产师。把握好师生各自进退的度,是高质量教学的关键,也是需要永恒深究的问题。

(责编:杨菲)

猜你喜欢

抽象操作拓展
关于数控机床操作中防碰撞措施的探讨及分析
中小学数学中各类数的意义
泌尿外科手术及操作致输尿管损伤临床分析
浅谈门格尔与罗雪尔关于方法论的对比及启示
浅谈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操作能力
包埋在病理制片中的应用分析
关于新形势下公证业务拓展的一点思考
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孟子》课堂拓展
浅析吴冠中艺术作品中艺术的形式语言
外国美术史上浓重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