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阅读教学中拓展性材料的选择
2019-09-10纪雪梅
纪雪梅
阅读教学中的拓展性材料是指教科书文本内容之外的、对文本内容进行延伸和拓展的文字类材料。这些材料,或是为了补充文本教材,或是为了运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技能,它与课文文本不是完全脱离的,而是有机的整体。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如果仅仅局限于教参和课本是远远不够的,在语文知识的浩瀚海洋中,课本仅仅是沧海一粟,仅靠课本知识进行融会贯通是不可能的。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加入有效的阅读性材料是相当必要的。那么,该怎样选择有效的拓展性材料呢?
依据学情,合理选择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就是一种对话,是教师、学生、课文、编者、作者等多方交流对话的过程。我们在进行拓展性材料的选择时,应考虑学生的生活阅历、认知水平、现有知识、年龄特点等,选择的材料要切合学生实际,使学生感兴趣。对于低段的孩子,重在激趣。不求深度和广度,以学生愿读、爱读并乐于表达为目的。对于中段的孩子,则引导他们有目的地读整篇的故事。对高年级段的学生,除了围绕主题收集资料,开展阅读活动并交流外,还要引导学生对所阅读的材料作深入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带领他们通过质疑、辩论、争论等形式开展探究性阅读和审美性、批判性阅读。
紧扣文本,认真甄选
紧扣文本,就是要以课文为本,以教材为生发点,在课堂上进行一定范围的有度拓展,而不是脱离文本、漫无目的的无度拓展。每篇课文可以拓展延伸的“点”都很多,教师在研读教材时,可以一一罗列下来,然后根据单元主题的内容、课文体裁的特点,精心地选取拓展材料的内容、形式。
内容相关的拓展 如有关课文作者的介绍,课文写作背景的介绍,文中涉及的某个知识点的补充阅读以及作者的其他作品等等,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为学生更好地学习课文储备能量。阅读教學过程中,学生经常会遇到疑难,适时地利用拓展性阅读材料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无师自通。
从作家角度延伸 我们的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但一斑并不等于全豹。不妨藉此机会,乘热打铁,向学生推荐该作家的其他作品,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其风格。
《金色的脚印》是日本著名动物小说作家椋鸠十的一篇动物小说。椋鸠十是日本动物小说的开拓者,我阅读了他的多部动物小说之后发现他的小说饱含人与动物之间的温情,动物亲子之间的真情,动物与动物之间的友情。这样的情作者是通过一个个细腻的细节描写向我们娓娓道来。因此,在教学时我引领学生品词析句,交给学生“抓细节,悟真情”这把阅读椋鸠十的动物小说的钥匙。课文学习之后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拓展阅读的小册子。这个小册子的首页向学生推荐了椋鸠十的多部动物小说:《山大王》《月轮熊》《野性的呼唤》《野鸭的友情》《阿尔卑斯的猛犬》《野兽岛》《孤岛野犬》《一只耳朵的大鹿》《深谷里的羚羊》《生于天空》,后面选取了3篇椋鸠十的动物小说的节选。
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要想给学生们认同作者及作品的过程,这里的选文就很重要,选文出现的层次以及每一个层次当中铺设一个什么样的话题也很重要。在选文的呈现方式上,希望让孩子们有一个读小说的感觉,所以小说节选的前边是故事前因后果的一个简介,下边是相对完整的最精彩的一部分情节,力争给学生一个故事的全貌。三篇选文从不同角度在短时间内最大限度的凸显出椋鸠十的动物小说的特点。
当学生拥有了阅读的钥匙,当学生对作者及作品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相信孩子们在这节课之后会自觉地捧起椋鸠十的动物小说,酣畅淋漓地去阅读。
相同主题的拓展 最好的阅读材料是同题文章,即表现的主题相同或所写的题材一致,这样既能丰富课内知识,又能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便于开展有针对性的比较阅读。
围绕目标,精心选择
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出发点和归宿。拓展的内容要为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服务。语文教学的拓展延伸,必须最有利于达成这节课的特定教学目标。否则,再精彩的拓展也不过是一种作秀。拓展得有依据,拓展延伸的内容与所要达成的目标之间得有紧密地联系,与课文之间应存在着“互文性”的关系,是自然的,而不是虚矫的,是不露痕迹的,而不是强行安插的,它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从而有助于发展学生语文能力。
立足发展,深度拓展
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中,流于形式的拓展阅读是不应该存在的。笔者认为,拓展阅读应该立足于学生的长远发展,要尝试深度拓展。如在教学辛弃疾词作《清平乐·村居》一课时,老师搜集了辛弃疾的生平、写作背景等作为拓展材料,帮助学生理解词作表面“喜”实则“忧”,辛弃疾表面向往“闲适”的农家生活,实际上写出了自己身为“武将”却无用武之地的悲伤之情。
总之,在选择拓展性阅读材料时,必须为完成课内阅读教学任务服务,既不必矫揉作秀,为拓展而拓展,作应景式的点缀,也无须随意加大阅读剂量。拓展性阅读材料的选择应考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所教年级、不同学生的阅读能力等因素,因人而异,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本,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北京市昌平区昌盛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