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的影响因素

2019-09-10宋娇

学习与科普 2019年12期
关键词:干预危害影响因素

宋娇

摘 要: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对学生以后的人生、社会、家庭甚至是下一代都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与幼儿和成人相比,青少年健康问题与行为密切相关。而文章从我国学生中各种健康危险行为的了解,并对该行为的流行现状、特征、影响因素,及在随着社会不断进步的发展趋势。并为各学校、卫生机构、教育部门提供一些关于预防、整治措施,根据科学的依据,去开展学生健康行为教育,减少健康行为对青少年学生及成年后的潜在威胁甚至是后代带来的负面影响,并为他们的成长塑造一个健康的身心。

关键词: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现状;危害;影响因素;干预

学生身心健康的问题一直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关注的焦点、重点。由于中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而且学生们的心智还不成熟,他们极易在这个成长过程中做成健康危险行为,从而影响了身心的健康成长。如果我们对健康危险行为不给予重视和及时的整治,其产生的后果可能会对青少年造成不可挽回的危害。关于健康行为的产生,主要有分为两类,一是自身因素,二是外部因素。本文就此展开分析,积极寻找科学合理的方法加以改正。

中小学生处于人生成长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身心发展不协调。由于学生时代经常会面临考试,频繁的考试、紧张的学习以及升学压力等,都极容易使学生产生不健康心理行为。在高压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大脑神经长期处于紧绷状态,导致神经功能失调,容易引起学生失眠、多梦、焦虑、抑郁、神经衰弱,有可能引起学生厌学、惧学、逃学,严重者甚至有厌世和自杀意识。不健康的心理行为还会导致学生社交能力退步,人际关系处理差,容易引起学校斗殴事件或治安事件,产生恶劣的校园负面影响。

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的影响因素分为自身因素和外部因素两类,也分为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其中,增加或引起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的各种因素就是危险因素,它能提高学生发生健康危险行为的概率,并对危险行为的耐受性进行弱化。保护因素是指能减轻健康危险行为带来消极结果,或者是引导学生远离健康危险行为的因素。

学生在成长中会经历各种环境,而环境与健康行为之间又存在这一种若有若无的联系。当学生处于具有危险因素的环境中时,能否表现出健康危险行为,这都取决于学生自身对于危险因素所作出的反应,这也时学生个体的心理因素,学生个体作为健康危险行为的创造者也是受害者,所以自身因素也可以叫做“自我创造的危险因素”。年龄、性别、个人兴趣爱好、学习成绩是常见的引起学生发生健康危险行为的因素。如,喜欢体育运动的学生,危险行为发生概率远高于不喜欢运动的学生或是一般运动量的学生。据有关数据显示,生活质量低满意度的与中等或者优越的生活质量满意度的学生比起来,他们有更多的自卑感、孤独感、失望感等负面心理,严重可能还有自杀倾向。中小学生所处年龄阶段,好奇心特别重,同时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他们盲目崇拜着大人抽烟、喝酒的样子,认为那就是成熟的标志;他们经常喜欢盲目模仿电影中明星的做派或者生活父母的行为包括他们的不良行为;同样是好奇心的驱使,他们会受到各种网络刺激游戏的吸引,而陷入其中无法自拔。

外在生活环境因素是一个引起危险行为发生的重要因素。经许多心理学家研究表明,社会中的许多危险环境或潜在危险环境都会引起学生健康危险行为,且心理学家认为,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已成为一种社会生态现象,要想真正理解青少年健康行为的发展和发生,我们就要从生态角度进行分析,对青少年生活的环境(家庭、学校、身边同伴、常去的地方、社区等)的影响出发。其中家庭环境包括父母受教育程度、经济收入、亲自关系等。数据显示,父母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单亲或者重组家庭容易让男生产生暴力行为,而父母文化程度高、家庭关系和谐、同伴关系良好是男生暴力行为发生的保护因素。

同伴也是很重要的外部因素,好的同伴有正向作用是危险行为的保护因素,而坏同伴则会带来负面作用是危险行为的危险因素。中学时期同伴对健康危险行为的影响是逐年提升,已经超过学校、教师和家庭带来的影响,他们在日常中往往可能会因为递上一根烟就缩短了心的距离,喝一口酒成为莫逆之交。直到青春发育的中期,同伴影响才开始慢慢下降。

周边生活社会环境中充斥着许多不良影响,学校周边环境也在不断的受到污染,酒吧、网吧、饭馆随处可见,这些都是潜在的危险因素。

学生在社会、家庭、学生三位一体教育系统中,它既具有危險因素又有保护因素。例如,学校过重的学业、教师的不良作风、同学之间的暴力行为、学校过于严苛的控制等都是学校带来的危险因素,而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同学关系、学校对危险因素的有效监控等这些都是学校的保护因素。

校领导阶层和相关部门首先要明确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的危害及干预工作实施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再落实到各个班级、学生个人上去,并长久坚持,将这项工作融入到日常对学生教学教育的各个环节中。

学校、家庭、社会都要明确认识到健康危险行为的危害,并对保护学生远离危险行为达成共识,建立一个三位一体的保护体系,形成一个外在的屏障。学校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制定实施有力措施,规范学生的个人行为;学校各部门(教师、后勤部、安保部)在教学、日常中协调监督,教学中坚持渗透德育,对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并主动联系周边社区负责人、公安局、环保局等,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治理,排除一切存在的危险因素和潜在危险因素;学校加强与家庭的合作,常与家长沟通,普及健康行为习惯养成及危险行为的危害知识,引起重视,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根据青少年该年龄段的生理心理特征,在科学合理的前提下,展开以学生为主体,科学、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营养卫生知识普及、德育培养教育等教学活动。以心理辅导为主要辅助干预手段,排解学生的负面情绪,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理;以选取文明标兵、“三好学生”等形式,增强学生主动规范个人行为竞争意识;开展丰富多样的校园文体活动,强化身体素质,以充实的德育环境,渗透学生思想,让他们主动远离网吧、低俗内容、烟酒等危险因素,引导他们树立文明健康的行为习惯;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公益实践活动,在一次次活动中,感受社会正能量,洗涤心灵,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我国对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的检测活动已经开展了十几年了,但是学生的行为与体制方面的检测数据始终缺乏联动性,对于干预方面缺少可利用的综合数据。通过不断的研究调查,思考出有效的干预侧率和机制,让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和服务联系起来,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将是整个教育体系的主要目标。通过对行为、环境的干预,利用科学合理的教育手段,尽最大能力去降低学生健康危险行为发生率,将是未来几十年整个社会共同努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梁凤娟,周保松,李瑶,姜成华.台湾省2015年贫穷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现状[J].中国学校卫生,2018,39(2):307-310.

[2]马爽,陈晶琦,吕林景,武俊珍,郭苏影.青少年童年期同伴躯体暴力受害与健康危险行为的关联[J].中国学校卫生,2018,39(4):566-569.

[3]周焕宁,余少珍,梁少明,兰智,刘静,姚伯宁.广州市越秀区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7,28(11):801-806.

猜你喜欢

干预危害影响因素
降低烧烤带来的危害
喝饮料的危害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久坐”的危害有多大你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