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对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影响

2019-09-10陈芳

健康前沿 2019年12期
关键词:罗哌卡因超声引导浓度

陈芳

摘要:目的:探析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应用于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的影响。方法 本次实验选取我院行超声引导下的120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将其分为三组,每组各40例,

甲组使用0.3%的罗哌卡因浓度,乙组使用0.4%的罗哌卡因浓度,丙组使用0.5%的罗哌卡因浓度,对三组患者的麻醉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甲组与乙组比较,甲组运动阻滞恢复时间与镇痛持续时间均短于乙组,麻醉起效时间长于乙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性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与丙组比较,甲组运动阻滞恢复时间与镇痛持续时间均短于丙组,麻醉起效时间长于丙组,组间数据比较,差異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3%~0.5%的罗哌卡因浓度,浓度越高,就会取得效果更好的神经阻滞,减少术后并发症;较短的麻醉时间,会延长运动阻滞恢复时间与镇痛持续时间。

关键词:超声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罗哌卡因;浓度

目前,已经广泛应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使用过程中,具有明显优势,创伤小,很少出现不良反应,具有明显的麻醉效果。临床上经常使用罗哌卡因进行麻醉,能够将运动阻滞与感觉分离。本课题针对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应用于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的影响进行实验探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选取我院行超声引导下的120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将其分为三组,每组各40例,甲组,20例男性、20例女性,年龄值在24~67岁,平均年龄值为(39.24±2.45)岁;乙组,22例男性、18例女性,年龄值在23~68岁,平均年龄值为(40.27±2.36)岁;丙组,23例男性、17例女性,年龄值在25~69岁,平均年龄值为(38.12±2.87)岁,比较组间数据,差异性不明显,应基于此比较其他指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由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与其家属均需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加本次实验。排除标准:对局部麻醉出现过敏的患者、糖尿病患者、血液系统功能障碍患者、肝肾功能异常患者、长期使用抗凝血药患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均需给予常规检查,包括监护生命体征,测量血压、心率等,对基础值进行记录,之后给予患者2毫克的咪达唑仑,起到镇静作用。使患者呈平卧位,放松肩膀,头部向对侧偏,双手于身体两侧自然放置,在扫描患者肌间沟臂丛神经时主要应用便携式彩色多普勒超声系统,于前斜角肌外下探到目标神经后,将超声探头适当的移动,在超声图像中间位置放置臂丛影像,之后在注射器上的 7 号注射针头连接延长管,进针位置于超声探头外侧,在超声的图像辅助下利用平面内技术对进针的深度与角度进行合理调整。在进针的过程中缓慢地从外侧分别贴近臂丛神经上中下干,若回抽无血,应将普通的麻药注神经干周围。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三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相关指标包括运动阻滞恢复时间、麻醉起效时间以及镇痛持续时间。麻醉起效时间越长,患者临床效果越好,运动阻滞恢复时间与镇痛持续时间越短,患者临床效果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测评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患者的麻醉效果,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用x2检验,对比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对比三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甲组与乙组比较,甲组运动阻滞恢复时间与镇痛持续时间均短于乙组,麻醉起效时间长于乙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性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与丙组比较,甲组运动阻滞恢复时间与镇痛持续时间均短于丙组,麻醉起效时间长于丙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我国医疗技术发展十分迅速,以往的盲探操作麻醉形式具备较低的麻醉成功率,会损伤患者,出现一系类的并发症,现阶段,该麻醉模式逐渐被取代,在临床上开始广泛应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穿刺于直视下进行,确保准确进行穿刺,有效提高阻滞麻醉成功率。想要保障麻醉效果,需挑选合适的麻醉药,布比卡因与罗哌卡因具有相似的化学结构,并且具备更高的安全性。罗哌卡因是一种局麻药,属于酰胺类,其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神经元钠离子通道的方式,阻断传导与神经兴奋,作用于阻滞神经,不仅能够起到麻醉效果,还能发挥镇痛作用。阻滞臂丛神经的重要条件是浓度与容量。因此,控制麻醉药物浓度与充足的臂丛神经鞘充盈容量是非常重要的。浓度过低的罗哌卡因不具备明显的阻滞作用,即便增加肾上腺素,也不会使罗哌卡因的连续性时间与阻滞强度得到改变。高浓度的罗哌卡因很容易使患者损伤神经功能,出现一系列的不良反应,严重情况下,还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胁。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选择合适的麻醉药浓度是非常关键的,对临床具有重要意义。相关研究表明,罗哌卡因药物主要介于布比卡因与利多卡因之前,其麻醉效果良好,对中枢神经具有较小的毒性,是阻滞区域神经的主要药物。增加罗哌卡因剂量,会使心血管系统出现不良反应,除此之外,还会加剧麻醉风险。相关研究表明,罗哌卡因具有神经毒性,会减少血液供应,加重神经内血供失代偿,严重损伤神经,延长缓解上肢功能的恢复时间。因此,在临床上,选择罗哌卡因的最佳剂量仍没有达到一致。本次实验主要对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应用于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的影响进行实验探究,研究结果表明,甲组与乙组比较,甲组运动阻滞恢复时间与镇痛持续时间均短于乙组,麻醉起效时间长于乙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性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与丙组比较,甲组运动阻滞恢复时间与镇痛持续时间均短于丙组,麻醉起效时间长于丙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参考文献:

[1]郭能起, 吴论, 伍嘉艳,等.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 27(8):105-106.

[2]吴春林, 梁集玲, 颜水娣,等.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观察[J]. 中国处方药, 2018,15(3):112-113.

[3]高孝坦, 郑晓春, 李学山,等.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7, 10(36):74-76.

猜你喜欢

罗哌卡因超声引导浓度
生长素的两重性剖析
罗哌卡因用于腰硬联合阻滞麻醉的分娩镇痛及对母婴安全影响
超声引导下不同硬化剂注射治疗肝囊肿的临床效果评价
探析等效剂量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麻醉中的临床效果
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对术后硬膜外镇痛60例疗效观察
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策略
化学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