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如何运用比较阅读提升学生鉴赏领悟能力

2019-09-10杜文娟

高考·中 2019年11期
关键词:语文课程标准比较阅读能力培养

杜文娟

摘 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之一是:“鉴赏文学作品,感受和体验文学作品的语言、形象和情感之美,能欣赏鉴别不同时代不同品格的作品,具有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本文将在这一课程目标的指引下,探讨如何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比较阅读”之法,提升学生鉴赏领悟能力。

关键词:语文课程标准;比较阅读;鉴赏领悟;能力培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之一是:“能欣赏鉴别不同时代不同品格的作品,具有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要达成这一目标,语文教师应该指导督促学生选读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经典名著,与文本展开对话,鉴赏领悟文本的丰富内涵,并将这一课程目标,贯穿到平时的教学中,深入到每一次课后阅读指导中。

古语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语文教学中,“比较阅读”正可以称的上“他山之石”,在课堂教学中,“比较阅读”的合理运用,有助于培养学生鉴赏领悟文学作品的能力,有助于学生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

一、远离时代的课文,借助名著解读其思想

高中语文教材,选录了许多文质兼美的古典文学作品,这些文章,学生读来,首先是获得音韵上的美感,然后是情境上的浸染,而这之后,最高层次的感受——精神上的震撼、交锋、共鸣,则是许多学生无法达到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时代的变迁,认知的局限。

为了弥补这一缺憾,教师可以借助相关名著来解读课文的思想,使之深入而浅出。

例如《长亭送别》一折,华美的唱词和婉转欲绝的离别情肠会对学生有较大的触动。可是,《西厢记》的伟大,不仅仅在于其词清香俊逸,其人丰满生动,还在于它公开提出了“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这一大胆的、人性化的积极主张。如何才能让学生跨越时代的距离,真正理解西厢的伟大之处呢?语文教师可以借助学生选读的古典名著《红楼梦》来帮助学生解读《长亭送别》的思想价值。《红楼梦》中至少四次出现了与《西厢记》有关的情节:

1、贾宝玉一个人捧着《西厢记》,如得了珍宝,“无人时自己密看”。

2、黛玉读了《西厢记》,“从头看去,越看越爱”,“自觉辞藻警人,满口余香”。

3、宝钗在一次行酒令时,听黛玉说出了《西厢记》中的唱词,于是劝说黛玉“拣那正经的看也罢了,最怕见了那些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可救药了。”

4、贾母的一席话将《西厢记》一类书判了死刑:“这些书,都是一个套子”,

“只一见了一个清俊的男人,不管是亲是友,便想起终身大事来,父母也忘了,书礼也忘了,鬼不成鬼,贼不成贼,哪一点是佳人?”

从以上情节中,学生稍作分析,就会得出结论:《西厢记》宛如晴空霹雳,打开了封建社会少男少女的心扉;但它也如同洪水猛兽,遭受到封建统治者的恶意诋毁。这恰恰说明了《西厢记》的伟大。通过这样的对比阅读,学生将不仅因为《长亭送别》的文质兼美而齿颊留香,更会为其歌颂自由爱情、冲击封建礼教的叛逆精神击掌称好。

二、幽深隐晦的课文,借助熟悉的故事解读其深意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选择性必修课程,包含了“外国作家作品研习”。有的外国作家作品,远离学生生活的时代,又幽深隱晦,教师可以选择与本篇文章类似的作品或故事,穿插在教学中,辅助理解幽深的文意。

例如《门槛》这篇散文诗,老师如果只停留在引导学生思索“门槛”和“俄罗斯姑娘”的象征意义,学生必将是隔着浓雾看花,留不下深刻的思考和审美体验。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针对这一问题,补充了很多课外材料,例如秋瑾,白莽,还有《牛虻》中的“牛虻”形象。这些形象都是学生接触过的为了革命而与亲人反目,最终孤独走向死亡的先驱者形象。有了这些材料的延伸,学生会对“俄罗斯姑娘”的革命者形象、对文中“你准备着无名的牺牲吗?”有更深刻的体会。这篇文章的教学,就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因为,课堂连接了课外,课堂连接了生活,课堂提升了精神。

三、情感有所隔阂的课文,创设情境、借助同题诗文解读其情感

有的文学作品所表现的情感,是学生没有经历过的,或者只在小说影视中有所体味,例如《雨巷》《再别康桥》《祭十二郎文》等。这个时候,教师可创造情景引领学生进入课文,并可借助同题诗文使学生快速沉浸于这种陌生的情感。

例如《边界望乡》这首诗歌,表达的是台湾诗人思念故国的情感,学生对这种情感的体会只是停留在浅尝辄止的层面上。我在教这首诗歌时,课前先播放罗大佑演唱的《乡愁四韵》,再播放余光中先生的《乡愁》。那包涵历史沧桑的歌词和诗句,那几近哽咽的朗诵,让学生的精神也经历了一场净化。对苦难的祖国、苦难的人民,有了更深层的认识。

通过高中语文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学习,学生要“提升思维品质”“增进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审美体验”,而“比较阅读”法,在课堂内即可促进学生鉴赏领悟能力的提升,并会使学生乐于进行交流和思想碰撞,在相互切磋中,加深领悟,共同提高。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2]《红楼梦》曹雪芹

[3]《西厢记》王实甫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标准比较阅读能力培养
谈比较阅读内容的专题化
小学低段随文识字教学之我见
浅谈优化阅读方法 提高阅读能力
培养学生的生活素养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原点之妙 终点之效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改变课堂从目标制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