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无缝隙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19-09-10叶红
叶红
[摘要]目的:研究手术室护理中采用全程无缝隙护理的临床效果,为后期开展护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以我院于2018年8月-2019年8月期间收治的124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病例单双号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数量均为62例,将常规手术室护理干预模式应用于对照组患者,将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应用于研究组患者,研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护理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指标比较,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中采用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可提高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全程无缝隙护理;手术室护理;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18-0121-02
手术是临床治疗多种疾病的有效方法,实施手术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提升手术效果,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如手术室护理干预措施存在缺陷,将会导致患者的手术及预后效果无法达到预期。手术室护理专业性极高,工作强度及风险较大,涉及患者体位调整、生命体征观察等细节,对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全程无缝隙护理属于临床应用广泛的全新护理干预模式,护理过程以患者为核心,重点强调护理的完整性以及连续性,可在满足患者需求的基础上改善护理质量,本次研究以我院收治的124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分析全程无缝隙护理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以我院于2018年8月-2019年8月期间收治的124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病例单双号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数量均为62例,研究组男性患者数量为38例,女性患者数量为24例,年龄为25-56岁,平均年龄为(41.28±5.84)岁,其中腹部手术24例,骨科手术22例,妇产科手术16例,对照组男性患者数量为37例,女性患者数量为25例,年龄为26-57岁,平均年龄为(41.35±5.89)岁,其中腹部手术25例,骨科手术23例,妇产科手术14例,常规资料(年龄、性别、手术类型)两组患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本次研究结果无影响。纳入标准:认知能力无异常,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多器官病变及术后严重并发症患者。
1.2方法(1)将常规手术室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对照组患者,具体措施包括术前准备及探视、术中密切配合医师完成各项手术操作、术后护理、生理指标检测等。(2)将全程无缝隙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研究组患者,具体措施包括设立全程无缝隙护理小组、术前护理、术中护理、术后护理及延伸护理。设立全程无缝隙护理小组:对我院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实施评估,主要评估内容包括工作能力、学历、职称、专业技能、临床经验、性格特点等,选择符合要求的护理人员组成全程无缝隙护理小组,组内成员包括组长及责任护士,组长负责检查护理情况,定期组织组内护理培训,责任护士负责全程无缝隙护理干预措施的具体实施。明确组内成员的工作职责,采取24小时大小夜班制度,护理人员新老结合完成每个班次的护理工作。术前护理:护理人员术前至病房探視患者,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过敏史、病情进展等情况,通过与患者的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详细为患者讲解手术的注意事项、手术设备、手术室环境、术中体位等内容,并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各类问题,消除患者存在的心理障碍,使其能够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各项手术措施。术中护理:合理摆放手术室内的急救药品和手术器械,患者入室后保持面带微笑,为其简单讲解手术室环境,避免患者产生陌生感和恐惧感。术中处于麻醉状态的患者无法有效调节体温,护理人员需保持手术室温度在25%左右,湿度控制在60%,通过良好的手术室环境预防术后肺炎、呼吸抑制等并发症。术中,护理人员需与医师密切配合,调整患者体位,注意对患者隐私部位的保护。对于术中长期维持截石位的患者需加强下肢按摩,改善血液循环。术后护理及延伸护理:术后麻醉复苏阶段患者易发呼吸抑制、窒息、呼吸道阻塞等并发症,维持护理人员需加强监测,患者苏醒后及时告知其手术成功。术后第2d至病房对患者回访,了解其术后恢复情况,观察各项生理指标及精神状态,征求患者及家属对手术室护理的意见,为后期开展护理提供参考。实施延伸护理的重点是对患者家属开展护理服务,术前护理人员需对家属讲解手术的相关内容及注意事项,满足家属的合理要求。术中及时告知患者家属手术进展,给予必要的心理疏导,提高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1.3评价标准统计两组患者护理质量指标,主要包括护理环境、护理技能、护理文书等,满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表明护理质量越高。利用我院护理满意度调查表统计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0分以上为满意,60-90分为较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满意和较满意为护理满意。
1.4统计学方法护理满意度使用%表示,x检验,护理质量使用x±s表示,t检验,利用SPSS23.0软件进行本次研究数据分析,如P
2. 结果
2.1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护理质量各项指标评分,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
2.2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指标比较,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手术室是医院内部重要科室,主要负责疾病的治疗以及危重患者的抢救,日常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具有较高的技术性及医疗风险。多种安全隐患均会对医院手术室护理的质量产生不利影响,继而对患者造成严重损伤。为提高手术治疗的临床及预后效果,改善医患关系,需结合医院手术室的实际情况,创新护理模式。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经全程无缝隙手术室护理后,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指标优势显著。常规护理模式注重护理的技术,重点强调医护人员的相互配合,忽视患者的需求及手术护理风险。全程无缝隙护理是由相关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中心提出的全新护理模式,护理过程中以患者为核心,重点强调患者的护理体验,将为患者提供全面、细致、高质量的护理服务为主要护理目标,通过各个护理操作环节的紧密连接,使患者能够在治疗的不同时间段均体验到良好的护理服务,有效的解决了传统护理模式下存在的护理缝隙,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及预后效果。具体实施全程无缝隙护理的过程中,通过护理小组的设立及相关护理监督机制的建立可确保各项护理措施的落实效果,降低护理安全事故的发生率,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护理的主动性显著提高,护理质量及工作效率也可得到有效改善。全程无缝隙护理中加入了心理护理、健康宣教、专科护理、延伸护理等内容,通过设置防药物外渗、防压疮、防跌倒等警示标语,可提高护理的针对性和细节设置水平,有助于医患关系的改善。
由此可知,手术室护理中应用全程无缝隙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提高护理满意度及护理质量,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同时,本次研究选取样本量不足,缺乏同类医疗机构数据分析比对,全程无缝隙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需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