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锌颗粒治疗小儿慢性腹泻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儿血锌水平的影响
2019-09-10杨海燕
杨海燕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对小儿慢性腹泻治疗中使用甘草锌颗粒的治疗效果和其对患儿血锌的影响情况。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58例慢性腹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29例作为接受常规治疗的参照组,29例为接受常规治疗下辅以甘草锌颗粒治疗的实验组,分析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及血锌情况。结果:实验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10%(27/29),显著高于参照组的72.41%(21/29)(P<0.05);实验组及参照组患儿治疗14d后的血锌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实验组患儿治疗14d后的血锌水平为(67.16±3.01)umol/L,要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为慢性腹泻患儿使用甘草锌颗粒进行治疗能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提升患儿血锌水平,临床应用效果好,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小儿慢性腹泻;甘草锌颗粒;血锌水平
[中图分类号]R72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18-0089-02
慢性腹泻是临床中十分常见的一种病症,即出现两个月以上或者2-4周内间歇期复发的腹泻情况。儿童是慢性腹泻的常见患病人群,病因较多,免疫缺陷、酶缺陷、营养物质过敏、感染、先天性畸形、药物因素等可是小儿慢性腹泻的致病原因。临床治疗上常见有未彻底治疗、迁移不愈、治疗不当等的急性腹泻情况。有研究结果显示对腹泻患者使用甘草锌颗粒治疗的临床效果较为满意。本研究以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58例慢性腹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来分析探讨对小儿慢性腹泻治疗中使用甘草锌颗粒的治疗效果和其对患儿血锌的影响情况,现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58例慢性腹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随机分29例为参照组,29例为实验组。本研究经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儿临床病症及检查结果均符合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中对小儿慢性腹泻的临床诊断标准,具有稀便、粘液便、水样便、脓血便等大便性状变化,有大便次数增加,且为病程在2个月以上的1-3岁患儿,同时均无其他重大脏器及系统的严重疾病,无重症营养不良,无肠道器质性病变,对本研究用药不过敏。所有患儿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且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参照组男15例,女14例,年龄为1-3岁,平均年龄为(2.05±0.09)岁,病程为2-3个月,平均病程为(2.41±0.30)月;观察组男16例,女13例,年龄为1-3岁,平均年龄为(2.11±0.08)岁,病程为2-4个月,平均病程为(2.38±0.32)月。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上不具有显著差异(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为参照组患儿进行纠正脱水、及时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使用蒙脱石散对肠粘膜进行保护、饮食指导等常规治疗,进行为期4周的治疗。实验组在参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甘草锌颗粒(南京瑞年百思特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53318)口服治疗,一次0.75g,一日2~3次,开水冲服,进行为期4周的治疗。。
1.3临床观察指标观察并记录两组病患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和治疗14d后的血锌水平以及治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取患儿4mL空腹静脉血,离心后在-20℃冰箱中暂存,用原子吸收法进行血锌水平的检测。以两组病患治疗后的临床病症情况为依据将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及无效,显效:治疗72h内,患儿的大便次数及性状均恢复正常,全身症状均消失;有效:治疗72h内,患儿的大便次数、性状有所好转,全身症状有所改善;无效:患儿接受治疗72h内,大便次数、性状以及全身症状情况均无好转甚至有所恶化。
1.4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21.0統计学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用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血锌水平的计量资料,用百分率(%)表示治疗有效率等计数资料,分别进行,检验、卡方(x)检验,当检验值P小于0.05时,说明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治疗效果情况实验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10%,显著高于参照组的72.41%(P<0.05),见表1。
2.2治疗前后血锌情况实验组及参照组患儿治疗14d后的血锌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实验组患儿治疗14d后的血锌水平为(67.16±3.01)umol/L,要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正常入通常隔天或当天进行成型便排便一次,若出现的大便次数增加、稀薄则是腹泻。慢性腹泻病因复杂,病程具有迁延性,且临床上往往伴随各种病症,治疗原则差异较大。儿童由于抵抗力较低,在每年的夏秋季节易出现感染导致的小儿腹泻情况。腹泻有感染性腹泻、非感染性腹泻两种。小儿慢性腹泻的临床病症主要有大便稀、大便次数增加、大便气味酸臭、食欲减退等,情况严重的患儿会出现体重减轻、消瘦、腹部凹陷等症状,不仅对患儿正常生活带来影响,而且对患儿的生长发育有严重影响,甚至患儿脱水、休克,直接威胁患儿生命安全。临床中主要对慢性腹泻患者进行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预防脱水、合理用药等治疗。
有研究表明,急性及慢性腹泻可造成人体缺锌,而腹泻患儿能通过及时补锌而缩短病程,缓解症状,对患儿康复有积极作用。锌作为一种微量元素,参与了机体中生物膜完整、离子通道维持以及酶的合成及激活,对伤口愈合和机体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能够在细胞分化和增值中发挥重要作用。机体没有功能性锌的储蓄,是胃肠道负责从中进行锌的摄入,并根据机体锌营养状态进行锌吸收及排泄的调整,因此,若机体出现胃肠道问题,可出现锌的摄入不足或者排泄增加,机体出现缺锌情况。在腹泻状态下,营养物质在肠道中快速通过,使肠粘膜和特殊运输载体受损,锌排泄量增加,血浆、血清、组织中锌水平下降,机体出现吸收不良的情况,继而会引发患儿发育迟缓,并将腹泻发病风险增加。有研究表明,锌可对肠道吸收及分泌有所影响,可对肠粘膜的结构和完整性予以改善,作为多种酶的辅酶提高肠道消化酶的活性及水平,促进肠道菌群平衡,最终可促进肠上皮的再生及肠道功能的恢复。所以,腹泻情况下,患者小肠吸收不佳、饮食摄入减少、锌排泄量增加综合导致血锌水平下降,进而阻止了肠粘膜的再生,呈现出腹泻与锌缺乏的恶性循环。甘草锌颗粒为治疗小儿缺锌导致的生长发育不良、厌食以及成入锌缺乏症的常用药物。甘草锌颗粒作为中药制剂,主要组成有锌、苷酸、黄酮等,对粘膜细胞有修复作用,可促进黏膜对钠、水进行重吸收,因而可缓解腹泻病症。
本研究对慢性腹泻患儿在常规临床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了甘草锌颗粒口服治疗,结果显示:实验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10%,显著高于参照组的72.41%(P<0.05),实验组及参照组患儿治疗14d后的血锌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实验组患儿治疗14d后的血锌水平为(67.16±3.01)umol/L,要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而两组患儿在治疗后均没有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综上所述,为慢性腹泻患儿使用甘草锌颗粒进行治疗能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提升患儿血锌水平,临床应用效果好,具有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