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沈阳市铁西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2019-09-10高兆铭

辽宁经济 2019年12期
关键词:服务业养老发展

高兆铭

〔内容提要〕本文立足区域实际,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和文化、养老产业,以及发展停车经济、飞地经济等入手,探索工业强区同步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区块链技术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

现代服务业的发达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地区、一座城市现代化和国际化以及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目前,沈阳市铁西区服务业占GDP比重仅为35.4%,在市内五区中最低,而工业占GDP比重则为58%,其中装备制造业对全区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60%以上。服务业已为成铁西经济发展中的一块“短板”。数据表明,铁西区经济发展呈现二三产业两极分化的态势,工业处于优势地位,呈现“一工独大”的局面,而服务业明显薄弱,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很大。究其原因,是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足,特别是金融保险、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一些高端服务产业相对落后,现代服务业总体技术含量不高,难以与先进装备制造为主导产业的工业结构相匹配,再加上缺乏高素质人才、经营方式相对滞后等导致整个行业竞争力不强,尚未形成国内外一流的现代服务业聚集的局面。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已成为现代产业发展的主流趋势,也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驱动力。因此,在工业总量艰难而缓慢回升之际,实施融合发展,补齐现代服务业这块短板,是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抓住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机遇,借助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和国家现代服务业试点以及沈阳成为国家中心城市的有利契机,不断推动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互动、相互依存,促使在这种共生态势下催生出新的产业、新的业态,大力推进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发展,走出一条装备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并辔前行的具有铁西发展特色的振兴之路。

一、应把政府引导和市场调节作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借助全省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的契机,应注重破除各种行政壁垒,打破部门分割,促进各类社会资源和经济资源合理流动。重新完善现代服务业产业规划,明确产业定位和发展重点,加快发展以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现代商业等为主的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以会展、新型旅游等为主的城市功能性服务业,加快发展包括文教、卫生等在内的文化知识型服务业,构建更为清晰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思路。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策,营造鼓励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环境。在土地、融资、财税以及人才引进等政策方面适度向现代服务业倾斜,加快与国际体制接轨,营造有利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形成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品牌效应。

二、应把“两城”互动、“两产业”互补作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广阔平台

在突出“工业强区”理念的同时,需要强化“服务业兴区”理念,实施区域共同发展战略,即“两城”互动“、两产业”互补。实施“两城”互动,依靠市场机制的作用,运用财政、税收、金融等经济政策,大力促进新城区与老城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实施“两产业”互补,把二产的三产化作为现实选择,抓住新型工业化快速推进的时机,适应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需要,加快发展服务业,驱动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探索建立开放式的制造业研发设计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国家生产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推进北一路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完善北二路“中国特色商业街”功能,打造享誉全国的汽车销售服务品牌一条街。推动兴华南街地下商业街建设,打造沈阳西部商贸中心。

三、应把科技创新作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前提条件

利用装备制造业的优势,推动装备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提升制造业对服务业的拉力,引导装备制造中的高新技术向现代服务业延伸。加大科技在现代服务业中的含量,优先发展技术含量高、关联性大的现代服务业。建立科技立项制度,搭建集申报、评估、交易等功能于一体的知识产权服务平台。推进科技园区和孵化器建设,鼓励远大科技园扩大规模,支持沈阳工业大学科技园提升发展水平。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核心技术突破,占据创新制高点,引导沈鼓、机床、远大等企业建立创新转型试点。加快推进沈阳中关村科技园建设,打造京沈对口合作新平台。推动汽车销售行业随科技的发展而加快转型,引导北二路汽车营销从传统燃油汽车销售向能源汽车销售转型。同时,积极应用电子商务推动贸易转型升级,引进和培育一批知名电子商务企业,打造具有铁西特色的知名品牌。

四、应把现代金融体系建设作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先决因素

进一步拓展金融市场的广度和深度,不断丰富金融市场产品和工具,探索并在条件成熟后推出以股票、债券、银行贷款等为基础的金融衍生产品,积极发展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及并购基金。通过沈阳铁西振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吸引社会资本合作。在智能装备、高端装备、汽车制造、工业服务等行业设立专业化的股权投资基金。推动上市企业联合股权投资基金发起设立并购基金,收购上下游关联企业,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加强金融机构和业务体系建设。依托生产性服务业基地吸引银行、证券、保险等总部型金融机构,依托装备制造业集群吸引基金及管理公司、投资公司、融资租赁公司、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制订并完善金融创新政策,形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金融市场和金融企业为主体的金融创新机制。

五、应把旅游文化产业作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的增长极

四中全会提出,注重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留城市历史文化记忆。因此,应充分利用现有的工业文化资源,着力开发特色旅游,提升旅游和文化产品档次,形成铁西独有的旅游产业特色,打造工业文化品牌。立足铁西区现有独一无二的“一廊、两馆、三园”工业旅游标志性建筑,完善华晨宝马铁西工厂AAAA级景区和浑河西峡谷、盛京驿站等景区环境,打造沈阳机床、北方重工、沈阳远大等国内一流企业为AAA级工厂景区,开发富有特色的“沈阳铁西工业之旅”直通线路,打造铁西工业旅游名片。立足工人村历史文化底蕴,借鉴上海田子坊开发旧民居的老城区改造的路子,大力推进以工人村生活馆为核心的文化旅游建设,使这一地区成为独特的工业文化旅游景区的示范。建设一批以工业元素为主题的特色旅游公园、文化名街和风情小镇,开发一批以生态农业为主题的旅游精品景区。利用体育馆的独特优势,引进国内外品牌文娱项目,鼓励举办具有影响力的大型文化演出和品牌赛事。同时,大力開发冬季冰雪旅游资源,发展冰雪运动、冰雪产业,让“冷资源”爆发“热能量”,逐步构建具有铁西特色的文化产业体系。

六、应把养老产业作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潜力股”

当前,老龄化趋势已无法逆转,促进养老产业发展是大势所趋。围绕老年化群体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应抓住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的机遇,从养老产业的顶层设计入手,将“医养结合”作为发展养老产业的突破口,完善养老产业政策体系,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拓展养老服务产业。鼓励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加强合作,引导有条件的医疗机构采取远程医疗、健康管理咨询等方式,建立“医养结合”服务体系。扩大多样化养老健康服务,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业,大力发展公立与非公立养老机构。以12349电话一键通、智能网络终端、手机应用APP三位一体终端服务体系为依托,采取“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的模式,打造OTO社区智能养老云平台,构建政府、企业、社会、家庭“共同缔造式”的养老服务工作新格局。同时,注重规划引导和统筹推进、协调发展,防止一哄而上,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和过度竞争。

七、应把“停车经济”作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优势股”

目前,停车难问题已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一大顽疾。铁西区曾获得联合国全球宜居城区示范奖,常住人口已达160万。因此,借助铁西优势,依据汽车保有量的增长,制订与铁西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停车设施总体规划,大力发展“停车经济”。充分利用闲置资源,建设地上立体停车场,利用学校操场和车站广场、新华街地下开发等建设地下停车场,并充分考虑停车场的服务半径,最大限度地提高其使用率。鼓励企事业单位、居民小区及个人利用自有土地、地上地下空间建设停车场,允许对外开放并取得相应收益。另外,按照“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原则,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新建、改建、扩建公共停车场,积极推广应用地上、地下立体停车设施,并采取在合适的位置给投资人预留一定比例的面积用于商业经营等形式保障社会资本的收益。

八、应把生产性服务业作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以金谷地区建设为牵引,充分利用铁西老工业基地装备制造业优势,注重把企业内置的生产性服务业分立作为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突破口,重点围绕研发、销售、采购、物流等领域推进主辅分离,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有机融合,加快发展从制造业派生出的服务业,不断延长产业链条,增强现代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渗透力。加快服务外包产业发展,鼓励和引导制造业企业以服务外包的形式拓展产业链条,培育和引进一批服务外包品牌企业,形成服务外包产业集群。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平台,搭建研发科技、公共检测、工业设计、信息服务等公共服务平台,全力打造“立足东北、服务全国、辐射东北亚”的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力争在“十三五”末服务业占GDP比重达到40%,逐步形成具有铁西特色的生产性服务业聚集区。同时,加强与北京、厦门等对口城市在产业方面的合作,共建一批产业合作园区,实施一批标志性跨区域合作项目。

九、应把“飞地经济”发展模式作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有效方式

“飞地经济”是创新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实行产业转移、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一种有效手段。目前,国内发达地区都在推行“飞地经济”。因此,应立足“一园一城一谷”,顺应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大趋势,积极在靠近最近港口,如营口等地设立综合性产业物流园区或汽车物流产业园,发展“飞地经济”,拓展园区发展空间,延伸铁西装备制造业、汽车产业去产能的平台,探索园区转型升级新模式。

十、应把人才培养和引进作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第一资源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人的素质是关键。因此,应与北京等对口合作城市建立干部交流和人才培养机制,鼓励区内高等院校、行业协会、企业培训机构等与对口城市建立人才培养机制,促进干部对口交流和服务业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发挥“中东欧16国国家馆作用,加快推进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建立畅通的人才流入渠道,引进国内外高技术水平人才。加强岗位职业培训,建立服务业职业资格标准体系,提高服务行业队伍的专业水平和整体素质,共同培养多层次、多领域的技术专业人才。此外,对引进的人才应进行长期跟踪,给予更多的关注和资金支持留住人才。同时,加强舆论引导,在全区范围内大力强化服务观念和服务意识,营造服务氛围,完善服务功能,加强服务管理,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作者单位:沈阳市铁西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猜你喜欢

服务业养老发展
养老生活
2019长三角服务业企业100强
2018上海民营服务业企业100强
注册养老机构已超2.8万家
养老更无忧了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2014上海民营服务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