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宁大学生创业与创业教育问题调查研究

2019-09-10王蓉李锦张会洁

辽宁经济 2019年12期
关键词:辽宁创业者专业

王蓉 李锦 张会洁

〔内容提要〕本文采用调查分析法,立足人才市场需求视角,通过调查大学生创业者、初创公司、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对辽宁大学生创业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进而倒推辽宁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顶层制度设计推动不同层次开环大学建设,建立以研究生群体为主、本专科生为辅的创业促进系统,提升辽宁省大学生创业质量的建议。

〔关键词〕辽宁大学生创业者开环大学

注:本文系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立项课题《基于互联网技术、思维、体制共同催生下的大学专业开环化建设研究》(项目编号:JG17DB412);沈阳化工大学教学研究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6-37-B)阶段性研究成果

被称为硅谷心脏的美国斯坦福大学,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建设开环大学,探索将人才培养从研究型向创业型转型,是全球高校中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典范,为硅谷培养了众多高科技公司的领导者。2019年,硅谷拥有全球最多的独角兽企业102家(独角兽企业被视为新经济发展的风向标),占比世界总数21%;中国的北京、上海、杭州、深圳、南京占据世界独角兽企业最多的前七大城市中的五席,总计拥有178家独角兽。这些城市的共性特征是重视创业教育的知名高校云集,培养出众多专业水平高又精通创业的大学生创业团队,他们致力于颠覆性技术研发和商业模式创新,形成当地新经济成长特有的生态环境。到目前为止,东北只有一家独角兽企业,位于辽宁沈阳,表明辽宁乃至整个东北地区是新经济发展的洼地,既懂专业又懂创业的高校复合型人才严重缺乏,反映出辽宁乃至东北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经济快速兴起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一、调研方案设计

(一)调研主题设定

立足人才市场需求视角,通过调研辽宁大学生创业者、初创公司、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分析省内大学生创业现状,倒推辽宁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改进建议。

(二)核心概念界定

本文提到的大学生创业者是指在读以及毕业五年内的本专科生与研究生创业者,主要依据中国大学生创新创业顶级赛事“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对参赛大学生的资格认定,这类大学生创业者群体因创造力强、经验不足被教育部认定是帮扶重点对象。

(三)调研范围设定

调研范围主要设定为辽宁高校、初创公司、孵化器与众创空间数量多的沈阳市和大连市,本次调研历时一年。

(四)调研对象设定

调研对象主要包括三个类别:一是选取10所高校的50个在校和50个毕业五年内共计100名大学生创业者,选取的高校样本基本覆盖了辽宁所有高校类型。二是选取在线教育、运动捕捉技术、高性能医疗器械、视觉媒体、AI人脸识别、工业动画仿真、服装设计、校园招聘APP等15家大学生初创公司。三是选取8家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包括省级与国家级、本土与外部引进、民营与国有、职能侧重不同的类型。

二、辽宁大学生创业现状

(一)本专科生“小本生意”是创业主力军

调查发现,省内大学生创业者多为本科生和专科生,研究生创业尚未形成规模,凤毛麟角,这严重制约了辽宁高校孵化高科技产业的能力和水平。调查中的本专科生创业项目绝大多数是科技含量低,过度依赖校园市场、很容易被模仿的“小打小闹”,如奶茶店、咖啡店、外卖、自动贩售机、自制甜品饮料、校园二手书网、校园旅游等,成本不高、收益也不高,属于小本生意。

(二)孵化器与众创空间不支持大学生创业项目

省内受访孵化器与众创空间普遍认为,由于本专科生专业水平不高,又缺乏职场、行业以及企业管理经验,多数创意都是人人都能想到的点子,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因此,产品上市后很容易被模仿,再加上商业模式不清晰等原因,企业生存能力与竞争力都很弱,导致受访孵化器与众创空间普遍不支持大学生,尤其是在校大学生创业项目。

(三)融资困难是主要问题

调查发现,融资难是辽宁大学生创业者面临的主要难题。其融资主要依靠家人资助、社会小额贷款、老乡商会投资以及校友会优秀校友投资等,远不能满足创业需求。另外,其获得银行贷款与风险投资成功率较低。调研沈阳、大连部分风险投资人了解到,他们在项目选择上非常谨慎,一般只选择“互联网+”、轻资产、特色服务等盈利能力强、资金周转快、商业模式清晰、创业团队管理经验成熟的项目。但是,大学生初创项目符合要求的很少。银行贷款一般需要抵押物或严格担保条件,这恰是大学生创业者的短板,因此很难从银行获得融资支持。

(四)商业模式不清晰是普遍问题

調查发现,辽宁大学生创业项目普遍存在商业模式不清晰问题。在调查的100个大学生创业者中,商业模式不清晰的占比高达65%以上,多集中在具有一定创意的项目上,这些好点子虽然存在潜在市场需求,但是由于商业模式不清晰,创业团队找不到盈利点,无法实现获利效应。

(五)法律纠纷困扰大学生创业者

调查发现,辽宁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经常遇到被侵权等法律纠纷,由于市场经验不足,又请不起律师,因此陷入经营困境。如有创业者专利还未产业化就被大企业模仿并形成规模效应迅速占领市场,创业团队很难与之进行市场竞争,又因交易成本过高而无法诉诸法律,严重打击了大学生创业者的创业热情。

(六)多数创业者对政府支持政策不了解

调查发现,省内大学生创业者与当地政府政策支持体系之间对接不畅问题普遍存在。多数创业者都反映,对省市政府的创业支持政策不了解,对申请政府财政补贴程序与渠道不了解。政府没有设置专门针对大学生创业者的政策解读与对接渠道;一些孵化器和众创空间虽然能够为创业者提供基本的政策解读,但是尚不能为创业者提供个性化政策对接服务;高校也没有平台和渠道帮助学生对接本土支持政策。

(七)大学生创业团队人员构成不合理

调查发现,除了少数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建立跨专业创业团队之外,省内多数大学生创业者愿意找本专业相熟同学组队创业。以纯工科生组成的创业团队缺少必要的企业经营人才,而以纯文科生组成的创业团队缺乏必要的技术研发人才。人才结构不完整经常使创业团队遇到商业模式不清晰、成本控制难、技术含量低且容易被模仿、创业失败率高等问题。

(八)特殊大学生群体创业盈利性较好

调查发现,有三类大学生创业项目盈利性较好。

1.少数创业原生家庭出身的大学生开展创业相对顺利,父母创业的言传身教给了他们必要的指导,主要集中在创业初期项目选择、团队组建与管理、成本控制、职场经验等方面。

2.民办本科与专科学生创业成功率相对较高,这些学生的创业项目,如网络直播+奶茶店、外卖店、校园跑腿、校园摄影,虽然没有什么科技含量,但是胜在接地气、紧跟时尚需求、盈利性好。

3.虽然硕士、博士研究生创业团队在省内大学生创业团队中占比不高,但是其创业项目技术含量高、商业模式清晰度高,潜在成长性较好,如中小学生网上创客教育、动作捕捉技术、医疗机器人、工业仿真动画等初创公司已经表现出较好的市场竞争力。然而,由于本土融资困难、政府扶持政策不足等限制,导致其成长性慢,不得不计划去南方找机会。

三、辽宁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调查显示,省内大学生创业情况不容乐观,盈利性强、商业模式清晰、高科技、高附加值的好项目凤毛麟角,大学生创业失败率居高不下,多数大学生创业者从在校开始创业,到毕业5年时,围绕低科技含量和低附加值的项目均失败了三个以上项目,实现成功突破的很少,有的不得不退出创业。虽然影响创业成功率的内外部因素很多,但是受访者普遍认为省内高校创业教育不足是根本因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创业与专业教育融合度低

目前,辽宁高校的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只是通过各种创新创业竞赛建立了初步联系,促进深度融合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远未实现深度融合。

1.只有以学以致用思想为指导构建专业教育体系,创业与专业教育才有融合的可能。但是,省内绝大多数高校的主讲专业课教师没有行业经历或者接受过企业岗位培训,因此传授给学生的专业知识多为与产业实际相脱节的理论,缺乏将学生引入创业之路的桥梁。

2.绝大多数高校的创业课程由校内没有创业经验的教师主讲,各种创新创业竞赛的指导教师也多是没有任何创业经验的校内导师担任。除个别名校外,多数高校并未配置具有创业经验的专职导师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培训指导。由于师资队伍与创业教育不匹配,使学生的创业教育成了与实际严重脱离的“纸上谈兵”。

3.高校缺乏针对大学生创业项目的选育与孵化机构,无法为学生创业团队提供一揽子创业支持服务。

4.省内高校大学生考研热大幅减少了本科生深入学习专业课程的时间。众所周知,根据国内当前高校教学体系,本科生大一和大二主要以通识教育和基础课教育为主,专业教育主要集中在大三和大四,而从大三开始,相当数量优秀学生进行考研准备,专业学习不精、深度不够,大大降低学以致用进行原创的可能。

(二)社会与高校开展创业合作缺乏顶层制度设计

创业教育需要产教融合,需要政府支持,高校自身没有办法完成。目前,省内高校创业教育相关软硬环境建设均由高校整合自身资源完成,缺乏社会与高校长效合作的顶层设计。只有极少数“985”“211”等知名高校由于平台与渠道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社会各方与高校合作开展创业教育,但是多数普通高校缺乏对接社会创新创业资源的渠道和平台,导致高质量创业教育由于缺乏顶层制度设计而变得稀缺,成为极少数知名高校的“武功秘笈”,占比90%以上的大学生没有渠道享受高质量创业教育。

四、改善辽宁高校创业教育质量的建议

(一)顶层制度设计推动不同层次开环大学建设

省政府应全省一盘棋,以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为突破点,完善高校产教协同化育人制度,对全省高校全覆盖,顶层设计推动不同层次开环大学建设。

1.政府应建立专门针对大学生创业者的政策服务对接平台,采用激励政策引导企业主动参与到高校创业教育中来。

2.研究型为主的高校可以考虑与企业开展合作,建立成果转化研究园区,设置评估、选育与孵化功能,为大学生、教师、校友创业项目提供一揽子服务,促进教师或学生成果在园区内转化落地,鼓励教师加强与产业界联系,开展科技研发合作,在产学研用平台上培养高端创业人才,孕育高科技初创公司,助力辽宁新经济动能孕育与发展。

3.教学型為主的高校,应该紧紧围绕学以致用原则,重构人才培养体系,将创业教育融入到专业教育人才培养各个环节:邀请产业界精英参与专业课程体系设计,合作开发适用的创业课程;外聘产业界优秀企业家、高管、工程师、市场推广高手担任创业课程主讲教师,采用模拟情境化、案例化、实践化教学方式,主讲创业课程,开展体验式创业训练,培养学生创业素养和企业家精神,为新经济提供“创业+专业”二位一体的复合型人才储备。

(二)建立以研究生群体为主、本专科生为辅的创业促进生态

1.研究型为主的高校应联合校友会共同建立面向研究生创业的专项创业基金,成立创业工作室,采用注册会员制,为对创业感兴趣的研究生以及少量优秀本专科生创业团队提供良好创业促进生态。创业工作室不但可以为研究生创业团队提供办公场所、还可以开展学术与创业经验交流,为创业者提供项目评估、创业培训以及风险投资对接等一揽子服务。

2.教学型为主的高校不应鼓励在校读书或刚刚毕业的本专科生在经验缺乏、专业不精、缺乏系统指导的情况下轻易创业,应坚持学以致用原则,建立完善的体验式创业教育训练体系,强化创业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培养和储备具有潜在创业能力和素养、专业水平高的复合型人才。

(作者单位:沈阳化工大学)

猜你喜欢

辽宁创业者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读辽宁 爱辽宁
部分专业介绍
专业修脚店
2018年最值得关注的女性创业者新锐榜
2018年最值得关注的女性创业者榜单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人生哲理等
数据中的创业者
互联网创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