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趣味实验,促进科学探究

2019-09-10林云娥

学习与科普 2019年12期
关键词:磁力磁铁趣味

林云娥

摘 要:小学科学是以实验教学为主的学科,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和思维能力,提升科学素养。除了教材中的实验教学内容,为了更好激发学生探究欲望,促进科学探究的进程,可以自行开发资源,引入科学趣味小实验,更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投入到科学课的学习中。也有利于提升课堂实效,帮助学生更好建构科学概念。

关键词:趣味实验、科学探究

小学科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课程。爱因斯坦说过,一个美妙的实验,通常要比从我们头脑中提取的 20 个公式更有价值。因此,除了教材中的实验材料和教学内容外,根据学生心理需求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实效,适当设计趣味实验到教学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巧用趣味实验,激发探究兴趣

我们经常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科学课上,我们经常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探究的情景,激发学生有兴趣,为后面的探究奠定了坚实基础。如《磁铁有磁性》这课,三年级的学生对磁铁既熟悉又陌生,知道磁铁能吸铁,还认为能吸引别的金属。怎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主动到探究中尤为重要。于是,笔者购买了儿童磁铁钓鱼的玩具,把其中一部分鱼嘴上的铁螺丝取下,换成了橡皮筋、棉线、木条、纸片等非金属物质,请同学上台做磁铁鱼竿钓鱼游戏比赛游戏,游戏后女同学赢了,男同学输了,让学生猜测磁铁鱼竿能或不能钓上来可能跟什么有关?这样既关注了学生的前概念,同时也给学生的猜测提供依据,形成学生自己的观点。在研究完磁铁有磁性后,再让学生观察所钓水槽里的鱼,发现在男同学钓鱼的水槽里鱼嘴上的材料,那些不能被磁铁吸引的不是铁螺丝,揭开钓鱼游戏比赛结果的秘密。与本节课的学习研究息息相关,实现了创设情境的有效性。还有如《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一课,教学中是用药勺盛放小苏打倒入装有白醋的广口瓶里,盖住玻璃瓶,然后观察两者混合后产生的变化。虽然是六年级的学生,如果能设置更有趣的实验,依然能够更容易激發学生探究欲望和实现探究实效。因此在执教这节课时,笔者把广口瓶换成小烧瓶,把小苏打放在气球里,把气球皮套烧瓶口,实验时再把气球拉直,这样气球里的小苏打倒进瓶里,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了气体把气球吹起来了,看到气球被生成的气体吹起来,学生热情高涨。小小实验的改变,大大激发了学习的欲望,也让学生更喜欢上科学课。

二、巧用趣味实验,强化科学概念的建构

科学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探究,经历探究过程,转变原来不对或不成熟、模糊的科学概念,建构正确的科学概念。通过趣味实验的增加,延续探究,从而可以强化学生对科学概念的建构。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磁铁的两极》一课,学生在探究玩条形磁铁有两个磁极之外,也很容易就找到了环形磁铁、马蹄形磁铁的两极。 在学习这个单元时,就有很多学生就购买了球形和橄榄形磁铁,而球形、橄榄形的磁铁,它们的两极在哪里呢?学生不懂,也更为好奇,于是笔者提供给学生回形针和小钢珠等材料,利用课堂上学习的方法,找出这两种形状磁铁的磁极。这种富有一定挑战性的趣味实验,不仅让学生巩固了所学的科学探究方法,同时也加强了对科学概念建构的有效性。还有如教科版二年级下册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一课,在学生通过分组探究后,建构了各种磁铁的相同磁极相互排斥、不同磁极间相互吸引的科学概念。在这里,笔者设置了2个游戏,第一个游戏提供5辆磁铁小车,利用5辆磁力小车做一列磁力小火车。第二个游戏是提供6个环形磁铁和一根吸管,做一串磁铁葫芦,比高矮。每个游戏分别请两个同学上来比赛,并说说自己利用了什么原理。此时,学生异常兴奋,整个班级几乎沸腾了,人人都想上来参与比赛。学生也很快做出磁力小火车和磁铁葫芦,巩固今天所学,把课堂教学推向了高潮。

三、巧用趣味实验,提高实效

路培琦老师曾经精辟论述:“我们的教材是什么,教材就是提供给老师进行教学的素材,是给你的一个思路。你遇到这个素材和思路,要想办法达到你制定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学中,不能一成不变跟着教材走,如果能更好达到教学目标,是可以适当做出调整的。如一年级上册《做一个纸带》一课,教材中要用学生自制的纸带测量小桶的周长, 学生准备或者老师准备小桶都不是很方便。在备课时,思考用什么代替小桶,后来想想小朋友们圆溜溜的脑袋,决定在学生制作完纸带后,就用纸带测量同桌的头围。实际教学中,这样的改变,学生不仅兴致更浓,你帮我测量,我帮你测量,做到人人都能动手进行测量,实现了全员参与,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提高了课堂实效。

四、巧用趣味实验,提高实证意识

实证意识是小学科学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部分,科学的本质是实证的,提高实证意识是最具有普遍意义上的教育价值,小学生科学课程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如三年级下册《磁力大小会变化吗》一课,教材中以环形磁铁的相吸或相斥来增加磁铁的数量,研究磁力大小是否变化,研究结果是环形磁铁相吸,数量越多磁力越大,相反磁力越小。在孩子的概念里,觉得只要是磁铁,就应该增加相吸的数量磁力就会增加,增加相斥的磁铁数量磁力就会减少。为了建构更为完整的科学概念,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在研究完环形磁铁后,提供给学生条形磁铁,按照研究环形磁铁的方法进行研究,发现增加条形磁铁相吸或相斥的数量时,结果跟环形磁铁的结果正好相反。巧用趣味小实验,不仅更加完善了学生对磁力大小会变化的认识,也培养了学生证据意识。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科学课更需要学生通过实践、动手获得科学知识。教学中能尽量增加一些趣味实验,驱动学生的好奇心,让科学课堂更加有趣而生动,让学生更加科学、学科学,用科学,提高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M]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2】谈趣味实验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 豆丁网 [J](长安镇第一小学 袁瑞纲) http://www.docin.com/p-94976105.html

【3】《巧用趣味小实验提高科学课堂教学实效》 郭俊涛 [J] 《实验教学与仪器》 2016.04

基金项目:

【泉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第二批)立项课题,课题名称:《小学科学有效落实科学概念建构的研究和实践》课题立项编号:QG1352-067】

猜你喜欢

磁力磁铁趣味
磁力不怕水
大战磁力珠巨人
剪得断,理不乱
磁力橡皮擦
午睡的趣味
妙趣横生的趣味创意
趣味型男
让你HOLD不住的趣味创意
玩磁铁
用磁铁治病,由不信到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