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一贯制学校德育工作的实践研究
2019-09-10范成琪
范成琪
摘要: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再怎么强调也不过分。德育工作要想做得好,家长、教师、学生的三方联动必不可少。学校通过“三维行动”稳定推进德育工作,并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
关键词:中小学 德育 “三维行动”
德育工作是各级各类学校管理中最重要的一方面工作。由于我们学校是一所拥有近7000人的超大规模九年一贯制学校,德育工作的科学性、有效性研究就显得特别重要。近年来,我们主要在德育工作的“三维行动”上进行了一些探索,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
一、让家长“行动”起来,力争“家庭教育”真正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起跑线”
因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之于孩子的意义不仅是给了孩子血肉之躯、给其一日三餐,更重要的是应教其成人、促其成才。广大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要重言传,重身教,重身体力行,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以自己的行动涵濡孩子的好习惯。家长应该把家庭教育做成像家常便饭一样朴素真切、富有营养,努力使家庭教育成为家庭生活的常态,让家长的“行动”成为学校行动德育的起点,让有效的家庭教育成为孩子人生发展的真正“起跑线”。
第一,实行家长“入学教育”。
一般来说,新生进校要开展入学教育,目的是让学生尽快了解新学校的各方面情况,熟悉新的环境下的学习生活,树立新目标,开启新征程。孩子要及时把握新起点带来的新变化,家长与学校第一时间达成认识与行动上的高度统一至关重要。义务教育阶段孩子的目标制定需要有家长的参考与指导,学校的教育教学要求和管理规定需要家长了解、理解,老师的教育方法与措施需要家长支持配合。因此,家长“入学教育”与孩子“入学教育”虽然内容与形式不同,但作用相同。
对一年级孩子来说,学校甚至要与家长同步培养孩子的基本生活习惯、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等,努力形成家校一致的“好习惯标准”及“好习惯培养方法”,有时还需要利用家长入学教育时间安排亲子集中训练以便孩子和家长顺利实现幼小过渡。
对七年级学生来说,学校除了要与家长共同巩固小学阶段初步形成的德育品质外,更要與家长一起针对初中阶段的课程特点、初中生的年龄特点明确新阶段德育内容和要求。因为初中生已经具有了基本的道德标准和道德判断,他们对家长在德育方面的要求已不仅是模仿和学习,家长的行动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开始影响着孩子的世界观与价值观的形成。所以,如果没有学校组织的家长“入学教育”,让家长用“行动”与学校形成“统一战线”,纯粹的新生入学教育和今后的学校德育工作效率都将会大打折扣。
第二,办好家长学校。
客观地说,家庭教育行动因为受家长自身教育程度、性格及家庭条件、环境等因素影响会有很大不同。对学校来说,缩小不同家庭教育成效差距的有效途径就是办好家长学校。
既然是家长学校,当然就应该像发挥学生在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一样,让家长真正“动”起来——以学校、年级或班级为单位,组织家长“听”外聘专家或本校有经验老师的家庭教育报告,“说”自己家庭教育故事,“读”著名人物家庭教育文章,“写”家庭教育成功经验或失败教训等。用家长的行动更新家庭教育理念,优化家庭教育方法,拉升整体家庭教育水平。
第三,开展家长志愿活动。
按照学校工作计划开展家长志愿活动是非常有效的行动德育形式,意义重大。首先,志愿家长的德育角色已不再是纯粹的“家长”,而是社会公益人士。家长的志愿活动不仅对自己的孩子是一种教育,也对其他孩子、别的家长乃至社会产生正能量影响。其次,家长志愿活动的内容不再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某个方面,而是服务于学校师生的安全、卫生、交通、生活等多个方面,从而丰富了学校德育的内涵。再者,家长志愿活动具有志愿服务的四大特征,即志愿性、无偿性、公益性、组织性,尤其无偿性和公益性能够增加学生对志愿精神和社会公德的进一步理解,有助于学生将德育实践从校内延伸到校外,从而拓展了学校德育的时空。
二、让教师“行动”起来,把“德育为首”理念内化为每一位教师的自觉行为
如果说,家长的“行动”奠定了孩子成长的德育基础,那么,教师在学校的“行动”则能为学生立德树人提供比较系统的示范与帮助,教师的言传身教是学校实施行动德育的主要路径。
教师“行动”一:在校园活动中勇当学生标杆。
学校的育人过程是由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构成的。在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中,每一位教师的言行都或多或少影响着学生。因此,学校要明确要求所有教师都要努力将自己在校园里的“行动”做成学生的标杆:要求学生不在校园内骑车,老师必须推车进出校园;要求学生文明礼貌,老师一定主动回应学生问好;推行教室内外无垃圾,老师坚持做到“随手捡起”;升旗仪式庄严肃穆,老师首先以整齐队列站在学生队伍中间;倡导文明用餐,班主任老师就和学生同在教室共进午餐;午间“静”校,值班老师就与学生一样趴在教室课桌上休息……
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举手之劳”实际上都给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幼小的心灵留下深深的烙印。
教师“行动”二:在学科教学中坚持育人为先。
“德育为首”“教学至上”“要成才先成人”是很多教师挂在嘴边的话。但我们细细观察后不难发现:对于教学工作,绝大多数老师都能做到尽心尽责、不辞辛劳,他们围绕学科内容精心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组织考试、阅卷、订正、找家长……不惜付出、不计报酬,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在育人方面,很多老师则关注较少,认为那是班主任的事。
对此,我们学校结合“培养学生终身受用的好习惯”的办学理念和“行动德育”的办学特色要求,明确提出老师在学科教学过程中须认真落实“行动德育四个有”:备课笔记有“好习惯目标”,上课之前有“好习惯检查”,上课过程有“好习惯指导”,课后作业有“好习惯训练”。学校教务处、校务督导室同步加强对教师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情况进行检查,力保全体教师在学科教学中真正做到“育人为先”。
三、让学生“行动”起来,力争“立德树人”成为全体学生健康成长的第一目标
学生“行动”是学校“行动德育”的出发点,更是“立德树人”的落脚点。
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家长和老师都只能起到“外因”的作用,真正的成长原动力只有学生自己。学校激发每个学生“立德树人”的主动性、积极性的最有效路径无外乎让学生“行动”。学校、班级依照学校总体工作规划,制订切实可行的阶段性工作计划,组织学生开展系列有针对性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德育要求、理解德育内容、培养德育习惯、形成德育品格,力争“立德树人”成为全体学生健康成长的第一目标。
首先,分级制订学生活动方案,指导学生“行动”。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校实施行动德育更是需要制订比较完善的活动方案,按照方案开展活动,指导学生在预定德育框架内“行动”。
第一,学校年度主题活动要突出学生全员参与。
开学典礼、入队仪式、校园体育节、艺术节、科技活动周、研学旅行等是全体学生非常期待的一次次盛典。学校不仅要考虑这些活动的内容安排,还要考虑其组织形式,尤其要考虑全体学生的参与。活动组织者要让全体学生成为这些主题活动的主角,要让所有同学成为“运动员”“裁判员”,至少也是“啦啦队员”,而不是置身事外的“观众”,以期最大程度地发挥年度主题活动的行动育人功能。
第二,学校特色活动鼓励学生个性发展。
学校特色活动,如艺术、体育类传统项目学校活动、学科特色鲜明的竞赛活动、综合类社团活动等,一般能够较好地展现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特点、学校所在区域人文地理特点、学生个性特长。这些活动虽然无法要求全体学生实质性参與,但学校同样精心组织开展。一方面,有特长的学生可以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和展示;另一方面,其他同学也能够在此过程中受到“行动”感染与启发,激发他们开始自己的“行动”,向成人成才努力。
第三,学校一日常规活动强化学生习惯养成。
帮助学生养成好习惯是学校行动德育的重要内容,而一日常规活动则是强化学生习惯养成的最基本途径。
志愿中队轮流服务活动:让志愿学生在捡拾垃圾、指挥停车、引导家长、帮助老师等服务校园的过程中增强对志愿精神的理解、锻炼自己社会实践能力。学生“好习惯督察”活动:使督察员们在指导、纠正其他同学不良言行习惯的同时巩固自己的好习惯。大课间体育活动:促使全体同学既培养良好运动习惯,又培养集体意识、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午间“静”校活动:虽然强调以“静”为主,其德育目标却是一种实实在在又非常重要的文明“行动”——在公众场合不影响他人。
第四,学生假期德育“行动”致力于学生自主创新。
假期是学生调整身心、观察自然、体验社会的大好时机,同时也可能成为学生学习懈怠、“行动”停滞的灰暗阶段。为了让同学们有效地利用假期,除了布置一般意义上的学科假期作业外,学校还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放假前布置不同类型的假期实践、探究、体验类作业。鼓励学生自主创新假期作业形式,可以是游记、调查报告、小论文、图片、视频、表格、手抄报等,避免学生假期德育“行动”真空。开学后学校组织开展“行动德育”特色作业展评活动,班主任借助于校园网及多种信息平台将学生优秀假期作业推送给家长。一份份特殊的优秀作业展现出孩子们精彩纷呈的假期生活,让孩子们在分享假期快乐的同时,相互切磋交流,进一步提高德育“行动”的兴趣,巩固在校养成的好习惯。
其次,完善组织保障机制,助推学生“行动”。
要提高学生行动德育效果,学校需要建立行动德育管理网络,完善学生“行动”保障机制。
一是学校成立行动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行动德育工作督导机制和奖励表彰制度。学校团、队和校务督导室依据学校行动德育方案在各项学生活动过程中适时进行检查评比,确保“行动”前有方案、“行动”中有规定、“行动”后有总结。
二是构建以学校为主体的“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大德育格局,实现教育力量整合与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学校积极争取公安、城管、文化、卫生等有关部门对学校组织学生活动的支持,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的作用,为学生“行动”保驾护航。
三是树立服务意识,保障学生活动专项经费。学校确保德育活动经费的投入与使用,为德育骨干培训、学生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建设、德育活动的开展、德育设备的添置更新、德育评选表彰等德育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坚实物质保障,让学生真正有机会、有可能兑现“行动”。
“栉风沐雨,薪火相传;筚路蓝缕,玉汝于成。”我们专注“行动德育”的研究与总结,重视“行动德育”的内涵式发展,不断完善学校德育过程中家长、老师、学生三维行动机制,“立德树人”工作一定能够不断取得新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