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层促“说”,提升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2019-09-10张瑜

学习与科普 2019年13期
关键词:数学语言小学低段表达能力

张瑜

摘要:几年来,随着课程的不断改革,教学模式正逐渐在改变,新的学习方式也逐渐被学生们所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操作”已经成为我们课堂的主旋律。但学生对于课堂上学生的发言还存在着说不完整,说不流畅,说不有序,说不独特的现象。针对这些现象我从有"法”可依,"说”得准确;"水”到渠成,"说”得有条理;循“序”渐进,说的有序;鼓励创新,"说”得独特这四方面着手,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能"说”会道,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让思维自由翱翔。下面,结合具体的实例谈谈我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说”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低段 数学语言 表达能力 数学思维

语言与思维有着紧密的关系,准确的语言是进行正确的数学思维的基本前提,它直接影响着孩子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影响着教学效果。严谨的数学语言表达诠释着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往往一個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决定了他的数学思维水平。

从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发现低段学生的“说”存在以下几方面的现象:

1.一问一答,说不完整。

有一些学生,心里有想法,能独立思考,却不懂如何表达,在回答时只能是问一句答一句,不能将自己的想法完整地表达出来。当别人表达的跟他一样,他才能跟着“鹦鹉”学舌般的表述,慢慢地理清自己的思路。

2.支支吾吾,说不流畅。

也有一些孩子由于课堂上未能认真倾听,对于老师的提问不知如何回答,支支吾吾说不出来,还有一些不举手的学生大部分都是不敢说的学生,他们对自己没有信心,回答问题时总是断断续续,生怕自己说错了,遭到班里学生的嘲笑和老师的批评。

3.语无伦次,说不有序。

低段孩子比较小,他们思想自由,新思想层出不穷,每每一个主题会被他们说成没有主题,或者偏离主题。常常在脑中思考的时间简短,还没有梳理就已经脱口而出,因此就错漏百出,闹出不少笑话。

4.人云亦云,说不独特。

课堂上,有绝大多数的学生总是受其它学生的干扰,不经大脑思考别人说什么他就跟着说什么,导致有些问题自己是能正确回答的,却随着别人的回答,抛弃了自己的想法。也有些学生自己不思考,听到别人的说什么自己就说什么,缺少自己的主动表达能力。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我们知道,学生只有在明确地说清楚的前提下,“说”就是思想进一步的加工,提炼过程准确有序,步骤是理论体系的形成。因此,我认为,要提高学生各种数学能力,离不开教师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结合教学实践,我认为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有“法”可依,“说”得准确

小学生正处于语言发展的过渡时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因为缺乏语言表达能力,他们常常只用一个词,甚至一个字来表述自己的想法。这种言语表述的不完整性是普遍存在的。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先示范说一句完整的话,让学生模仿说;然后再教给学生一些常用的句式,让学生造句说;最后让学生借助一些图示,让学生看图说。通过教给学生一种说的方法,让学生有“法”可依,说得完整。

1.鹦鹉学舌,模仿“说”

可塑性强是小学生的一大特点。我们知道,任何创造都离不开“原型启发”。学生口头表述能力的形成,也离不开“模仿—创造”的过程。因此,们教师课堂用语要精炼、严密,具有启发性,特别是有关数学概念的表述,数学问题的阐述,都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感染学生,给学生以“示范”,使学生仿有“范例”。

2.句式填空,造句“说”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让学生会说,有内容可说,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柴米”。在给出一些固定的句式基础上,让学生像语文课上的造句一样,把整句话说完整。譬如“先算……再算……”,“……和……一共有几个?”“……比……多几个?”等,在我的数学课上经常会用到。

3.图示借助,看图“说”

众所周知,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往往看似简单的算理和问题解决却蕴含着丰厚的逻辑思维和复杂的算法解说,学生在述说自己的思路时不能完整说出,提示一句才说一句,这种情况下我在教学中常采用图示帮助学生突破难点,让学生借助图示来分析问题,理清算理,完整地表达。

二、“水”到渠成,“说”得有条理

学生说得不流畅大多数情况下是他们缺少自信和缺少说的机会。故此,我们在课堂上应充分肯定,鼓励学生,给予自信之“水”;提供机会,多层次说,给予机会之“水”,从而形成流畅“说”之“渠”。

1.充分肯定,鼓励“说”

低段学生好胜心强,他们极其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因此在课堂上我们应以维护学生的自尊心,肯定学生,鼓励学生的发言。在学生“说”的过程中,面带微笑,耐心倾听,适时予以鼓励。每当孩子说错了或者不会说了,我都给予信任的目光,耐心的等待,并且在学生慢慢说出答案后,给予充分肯定。久而久之,学生消除了顾虑就会说得流畅。

2.提供机会,交流“说”

学生说不流畅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课堂上教师“一言堂”,没有给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得不到训练。为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应多给学生“说”的机会,提供各种“说”的舞台,熟能生巧之下,慢慢地就能说得流畅。

三、循“序”渐进,“说”得有序

1.说思维过程-----有序

语言的有序性,指说话有条理,先讲什么,后讲什么,要有顺序。教师在教学中语言要简洁明快,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不重复罗嗦,言简意明,使学生既容易接受,又便于记忆。

2.说理由根据-----有据

小学数学教学语言应合乎逻辑,句子连贯,环环相扣,层次化,避免不连贯的矛盾。在学生表达自己的主意时,要说得有理有据,同时反映出学生思维的条理性。

3.说解题方法-----有法

学生学知识,也是学习方法的积累。数学题有着“百变不离其宗”的特点,往往一个知识块的学习都会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所以在课堂上对解题方法的说一说中,要让学生说出解题方法,有方法的支撑,学生的思维才有序。

四、鼓励创新,“说”得独特

学生说话完整、流利、有序,在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思维灵活性的前提下,教师要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和不同的表达方式激发学生的问题。不被定势的思维和人与亦云的思想所左右,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表达出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

1.求同存异,说“差异”

在数学课堂上,很多时候会有“不同的声音”,这时教师要鼓励这些学生的发言,让他们的想法得以表达,往往很多异于别人的想法都会有其独特的思考方式。

2.奇思妙想,说“创意”

往往学生学数学会产生一种定势思维,按照正常逻辑去想,总能解决问题,但有时候定势思维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捷径。教学中,我们也应鼓励学生打破常态的思维,大胆的想象,借助画图或动手操作,标新立异,展开想象的翅膀,说出有创意的想法。

只要我们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的课堂教学能力的同时,紧紧抓住学生的语言是春天的主线将姹紫嫣红。教师要循循善诱善于启发,真正的让学生说完整,说流畅,说有序,说独特。只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学生必将在数学课堂上能“说”会道,数学思维也将随之自由翱翔。

参考文献

[1]周武胜,罗忠强.谈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J].小学数学参考.2014(08).

[2]余红宁.《如何在低年级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说的能力》[J].小学教学研究.2012(11).

猜你喜欢

数学语言小学低段表达能力
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方法
浅析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
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农村高中学生的英语听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探讨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试论体育教学中语言的巧妙运用
敢“问”路在何方
学好数学,从数学语言开始
培养和提高小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探索
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