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留存乡村记忆 强化档案有为

2019-09-10谢伟春

档案与建设 2019年12期
关键词:江宁区档案局街道

谢伟春

千年的农耕文明决定了国人骨子里的乡土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安土重迁,长幼有序,这些早已经潜移默化地融入人民生活里。而在我国大大小小的村落里,宗族聚会,风雨无阻,互帮互助,联络不断;耄耋老人,不辞辛苦,寻根问祖,修订族谱;乡长乡贤,大事小事,主持意见,排忧解难——这便是长久以来自然形成的乡村文化。江宁区《关于加强村史馆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要按照“先行先建”的原则将“美丽乡村”示范村作为试点,把村史馆打造成展示新农村建设成果和村民精神面貌的重要窗口。

一、合力推进,为“乡村记忆档案”工作奠定基础

1.政策引路。2017年,江苏省政府把“加强档案记忆的保护、传承和利用”列为年度百项重点工作之一,明确提出要推进“乡村记忆档案”工作。江宁区委、区政府结合省委、省政府建设“立足乡土社会、富有地域特色、承载田园乡愁、体现现代文明”的特色田园乡村的要求,把承载“乡村记忆”的村史馆建设纳入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中,印发了《关于加快农村改革创新开展全域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意见(试行)的通知》(江宁委发〔2017〕82号)。区档案局作为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协助单位,围绕省、市档案局“乡村记忆档案”项目建设工作有关要求,紧扣区委、区政府关于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的意见,主动把特色田园乡村村史馆的建设同“乡村记忆档案”项目结合起来,同谋划、同部署。

2.基础铺路。江宁区于2013年成功创建为“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区”,6个街道、9个社区被命名为江苏省社会主义新农村档案建设示范街道(社区),200个社区完成了档案规范化建档工作,档案工作基础扎实,档案资源丰富,为乡村记忆档案收集、整理、编研、展览、开发等工作奠定了基础。

3.先行探路。2017年初,江宁区委宣传部、文明办就把村史馆建设列入了议事日程,印发了《关于加强村史馆建设的指导意见》,档案工作作为基础项列入其中,江宁区东山街道章村、横溪街道石塘村、淳化街道茶岗等社区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以社区发展为主线,加大乡村文化的宣传,逐步开展村史馆的建设计划。

二、规范指导,为“乡村记忆档案”工作提供保障

1.高度重视。江宁区档案局、馆组织业务、信息科室工作人员及时开展学习研讨,吃透省、市、区有关文件要求,深刻领悟“乡村记忆档案”项目和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内容,精准把握乡村记忆档案指导工作方向。

2.调研试点。为全面调研相关街道、社区档案管理建设情况,实地查看了档案室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程度、档案保管场所建设情况,特别是乡村记忆档案的内容、编研资料和村史收集等。市档案局领导也多次来江宁调研乡村记忆档案工作,给江宁区“乡村记忆档案”建设提出宝贵的指导意见,为工作指明方向。通过前期工作调研,按照省、市局要求,结合江宁区新农村建设的特点,报送了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中富有特色、档案资料较为丰富的谷里街道、湖熟街道杨柳湖社区、淳化街道茶岗社区3家单位作为江宁区第一批“乡村记忆档案”试点街道、社区。把“乡村记忆档案”收集、整理和保管的比较好,且村史馆、乡贤馆等建设的有当地文化特色的茶岗社区,作为重点打造对象,并向市档案局推荐其作为全市该项目推进会的现场。在区有关部门和街道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社区两委班子统筹谋划、精心组织、狠抓落实,经过1年多时间业务建设,3家试点单位的乡村记忆档案工作有了很大提升。2018年9月,3家单位的档案工作均通过了省三星级评审,并且顺利通过了市档案局“乡村记忆档案”项目验收。

3.严格标准。为使乡村记忆档案能真正反映一个街道、一个社区的真实历史,区档案局在调研的基础上,结合街道、社区实际,出台了分类大纲、归档范圍和保管期限表(试行),规定凡是能反映各街道、各村的村史村情、民俗风情、发展历程等内容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声像、图表等相关文件都应该收集、归档到档案室中。区档案局工作人员连续多次上门指导,听取意见,要求3家单位按照分类大纲、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进一步扩大档案资料收集范围,特别是加大对能直观反映乡村发展的声像档案、口述档案的收集力度,对收集来的档案资料及时进行规范化整理、归档。并对档案台账、档案编研和档案展示、村史馆建设等工作提出建议。同时还提供馆藏有关乡村记忆的档案服务特色田园建设。在对馆藏档案进行数字化时,彻查馆内乡村记忆档案和资料,及时将馆内涉及该街道、社区的乡风民情、改革变迁、建设发展等有关档案、志书等资料提供给街道、社区档案室,丰富乡村记忆档案内容。充分发挥档案“存史、资政、育人”的作用,推动和规范乡村记忆档案为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助力。

三、档案利用,为“乡村记忆档案”工作亮出成果

南京市“乡村记忆档案”项目建设试点工作推进会在江宁区淳化街道茶岗社区召开,省、市档案局领导和全市17家“乡村记忆档案”项目建设试点街道、社区及相关区的档案局领导参加了会议。会议期间,与会人员参观了茶岗社区的村史馆、乡贤馆和综合档案室,江宁区档案局、茶岗社区等单位分别作了工作经验交流发言。

为了让村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茶岗村委会在档案室建立的基础上建成了村史馆和乡贤园,通过编写村镇史志、举办展览、制作图片等形式,运用档案独特的记忆功能,将档案资源转化为鲜活的文化资源,记住乡愁、留住乡情、汇聚力量,为美丽乡村建设点亮“档案元素”。村史馆内的历史沿革、名人烈士、协商民主资料等等都来源于档案室,其记录了一个时代、一个村庄的历史变迁和人文地貌。

四、留住记忆,传承文明,档案工作任重道远

“乡村记忆档案”项目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我们要把它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相结合,与特色田园乡村试点创建相结合,与全区区域旅游发展相结合,充分发挥乡村记忆档案承载乡愁、传播文明、教育下一代的功能,为实现“强富美高”新江宁作出应有贡献。

1.强化推进。“乡村记忆档案”是农村文化建设的基础,是巩固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区创建成果的体现。我区的村史馆建设尚存在数量少、功能单一、成效不足等问题,我们将以全市推进会为起点,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明确专人分管,指定专人负责,联合相关单位做好乡村记忆指导工作,指导街道、社区及时收集反映乡村记忆的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要求反映地域特色,不断完善乡村记忆档案的收集管理工作。

2.加强培训。为保证“乡村记忆档案”管理工作的有序推进,我们将到街道、社区实地指导,通过举办培训班、以会代训等形式,对相关档案管理人员进行面对面的业务培训,传授业务知识和实际操作方法,为今后的工作提供保障。

3.突出特色。我们的特色田园建设要求是“一村一品”,因此在具体的指导过程中,我们将加强对“乡村记忆档案”建设的宣传,要求充分发挥当地群众的参与积极性,进一步深入挖掘各村的村史村情、文化底蕴和民俗风情等,收集民间档案资料,不断丰富内容,突出特色,为“乡村记忆档案”的开发、利用、展示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江宁区档案局街道
热闹的街道
街道生活
正定县档案局恢复挂牌
南京市江宁区农作物绿色防控示范工作的做法及成效
南京市江宁区不同稻作方式调查与分析
河北省档案局“健步走活动”走出新风采 展示新风貌
石家庄市档案局开展第二批次重要档案数据异地备份工作
风居住的街道
街道等
唐山市档案局荣获国家档案局“2014‘走进档案’征文活动组织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