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过劳现象及解决亦法
2019-09-10王艾佳
王艾佳
摘 要: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迅猛,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与科技进步促进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但是,尽管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劳动者的幸福指数却在逐渐降低。劳动时间增加、休息时间减少、加班文化日趋严重,使劳动者身心受到极大损伤,劳动者过劳现象日趋明显。本文主要阐述过劳现象为何产生以及如何应对该现象。
关键词:过劳:加班文化;收入分配;信息化时代
一、中国劳动者的过劳现象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改善。劳动力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同时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却并没有得到社会应有的关注与重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围劳动法》关于工作时长的规定,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的工时制度,并且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然而,根据2019年5月,国家统计局发布最新经济数据显示,全国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6.3小时,同比增长0.5小时,比法定最高工时多出2.3小时.、
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本应减轻劳动者的压力,提升广大劳动者幸福指数。然而,现实却恰恰相反,越来越多的劳动者感到工作压力过大,休息时间过少,身体健康因工作而受到损害。2019年网络流行语“996”代表着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加班文化,也可以被当作是中国全体劳动者现状的缩影。
“过劳”是一种与持续-作有关的慢性综合征,由劳动时间过长、职场压力过大引起。过劳会使人感觉精疲力竭,降低劳动者工作效率,损害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及心理健康。过劳对于中国来说,已经不再是一个新鲜的词汇,应该引起国家、社会及广大劳动者们的高度重视。
二、过劳现象产生的原因
(一)缺少对加班限制的强制措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只有在生产经营确有需要的情况下,可适当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超过一个小时,而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每日不超过三小时,每月不超过三十六小时。由于上述法律规定较为弹性,且政府监管工作不够到位,企业便明目张胆的要求员工加班,剥夺劳动者的休息权利。如今已有八十四家企业被列入加班文化“黑名单”,阿里巴巴、腾讯、华为、百度等企业均在其中。根据2018年全国总工会开展的第八次全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显示,每周工作在48小时以上的职工占比达到21.6%,然而其中能够足额拿到加班费或倒休权利的劳动者仅占44%。
法律的弹性制度,缺失的政府监管,使得“加班文化”在各企业中得以盛行。加班文化从中小企业、私营企业扩散到一部分事业单位和国企,企业往往会诱导员工“自愿加班”,在企业中形成自愿加班气氛,以加班为荣,在无形中给广大劳动者增添压力。劳动者不得不加班,工作时长被强制增加,劳动者过劳问题日趋严重。
(二)收入分配不够合理、贫富差距大
2017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联合多机构单位共同发布的报道显示,2017年中国低收入人群工作超时率(每天大于8小时)高达56.7%,其中低收入者、低学历者、非正规部门工作超时现象尤为严重。低收入者由于工作福利差、工资低,为了生存,不得不增加工作量、加大工作时长。然而低收入者们即使过度劳累,工资仍只能维持最基本的生计,低收入者的权益没有得到基本的保护,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比较低。
对于白领等中等收入者来说,收入分配也存在不合理现象。根据历年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与中国劳动统计年鉴调查显示,2008年金融危机以前,劳动者工作时长呈现下降趋势,I一j时劳动者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呈现上升趋势。白2008年以后,劳动者工作时长始终呈现上升趋势,然而,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却在放缓甚至跌落。这说明虽然劳动者工作时间不断增加,但却没有得到与劳动时间增加相匹配的报酬,这无疑是在压榨劳动者。
(三)雇佣关系多样化
随着中国从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中国经济已经逐步融入了世界经济,成了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中国企业间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企业在不断发展创新的同时,也在找寻各种办法来降低企业成本,提高利润,这就使得中国雇佣关系正在向多样化方向进行转变.、企业不再只雇用正式员工,也开始雇用临时工、合同工、兼职人员、小时工、个人承包者等工作性质相对不稳定的非正式员工,并且正式劳动者数量在减少,非正式劳动者数量在增多.,企业与劳动者之间多样的雇佣关系使得就业不稳定性增大。
正式员工与非正式员工在工作上的竞争不断加剧,让企业拥有的主动权越来越大。对于非正式员工来说,接受的是相对较低的工资和相对更长的工作时间,容易产生过劳现象。而对于正式员工来说,由于非正式员工增多,正式员工的就业不稳定性增大,迫于压力,也需要适当加班以维持稳定工作,而在这其中最大的获利者是企业。
(四)信息化加重劳动者负担
中国已经步入了信息化时代,互联网、电脑、手机等产业不断发展,越来越方便的通信技術,越来越低的沟通成本,原本是用来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劳动者工作压力与负担的。然而,事实上,便利带来更多的是加速业务流转,加剧从业者在时间上的竞争,从而带来更多的业务,这在无形中增加了劳动者的劳动时问和劳动量。
同时,微信、微博、qq等社交软件的普及与运用,使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缩短了,只需要动动手指,随时随地都可以联系到想要联系的人,下达想要下达的命令。工作变得不分昼夜,即使下班了,也要在看到领导的微信命令后立即回复,然后继续工作。家里家外都变成了职场,劳动者的休息时间被回复微信工作消息、回复邮件工作等无情占用,这加重了从业者的劳动负担,增加了工厂工作压力。
三、劳动者过劳问题的应对方法
(一)相关部门加大监督力度
为解决过劳问题,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相关部门应该严格按照劳动法规定,大力监管各企业,严格禁止企业倡导“自愿加班”来压榨员工。不仅是无偿加班问题,所有有可能损害劳动者身心健康的行为都应该被严厉打击。同时,相关部门要督促企业切实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企业优化工作流程,对于无视劳动法规定的企业应该给予严厉的处罚。
(二)优化收入分配、缩短贫富差距
为减少低收入者的过劳现象,降低低收入者工作时长,政府及社会应增加低收入人群福利,切实保护其利益不受损伤。2018年个税法修改,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从每月3500元上升至每月5000元,有效缓解了低收入者的生活压力。同对,税率的修改也有效缩短了贫富差距,增加了中低收入者的福祉。目前,中国仍需继续优化收入分配制度,提高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占比,让广大中低收入者可以不用以增加劳动时间来换取维持基本生活,切实保护广大劳动者利益不受侵害。
(三)企业自省
企业应该多关心员工的身心健康与生活状态,要意识到劳动者除了工作以外,还需要生活所必不可少的休息时间与自由时间,要充分理解员工在生存和生活方面的需求。并且要重视员工福祉,采取多项措施为员工减负并有义务维护员-的合法权益与身心健康。
(四)劳动者学会保护自己
对于劳动者来说,应该重视自己的身心健康,每天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要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保持身心愉悦。在努力工作的同时,要确保不以牺牲健康为代价。当面对企业违反劳动法规定时,如发生无偿加班、占用劳动者在家的休息时间等现象,要拿起法律的手段保护自己。
参考文献:
[1]森冈孝二.过劳时代[M].北京:新星出版社,2019(1):3-4.
[2]杜凤莲,王文斌,董晓源.时间都去哪儿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11).
[3]李迅雷.劳动延长时间背后[J].李迅雷金融与投资,20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