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典咏流传》带给中学音乐教学的启示与思考

2019-09-10杨锐

学习与科普 2019年17期
关键词:经典咏流传历史文化中国元素

杨锐

摘要:音乐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课改也经历了脱胎换骨的变革,得到更多的重视和关注。但实际教学中依然存在片面强调娱乐功能的误区,如何让音乐教学的功能锚定认知、審美、陶冶、治愈,甚至唤醒?从《经典咏流传》节目中得到启示,认为应将传统音乐教学深入现代美学,从陶冶学生的心灵出发,探索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

关键词:音乐教学、艺术修养、历史文化、流行音乐、中国元素、培养塑造

一、音乐教学对陶冶情操的重要作用

法国作家雨果曾经说过:“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数学字母和音符,教育家孔子认为:“移风易俗,莫过于乐。”我们熟知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其实还是一位小提琴艺术家。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擅长弹奏钢琴,也是一位音乐爱好者。从狭隘的角度理解,我们或许认为音乐只是娱乐,低估了其潜移默化的塑造力,对开发智力、提高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巨大作用。无论是学唱还是聆听,其过程就是培养学生了解美、感受美、辨别美甚至创造美的过程。《黄河大合唱》的史诗篇章,在中国最危险的时刻,唤醒民族的自尊,点燃了华夏儿女不屈奋斗、一往无前的血脉;《沧海一声笑》高亢的旋律中仿佛流趟着刀光剑影和江湖侠义;《隐形的翅膀》激荡人心的是生生不息奋斗的力量……每一个好的音乐作品,必然源于生活并与时代共鸣,每一首好的乐曲必须浸透文化的力量传递时代的声音。因此用音乐教学来提升中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趣,用优秀的音乐作品陶冶学生情操和心灵,引导中学生在音乐中表达和释放青春的力量,抒发以向善向美的真实情感才是音乐教学真正的意义。

二、《经典咏流传》为什么走红

一是立意高远。《经典咏流传》深度挖掘诗词背后的内涵,讲述文化知识阐释人文价值,采用“和诗以歌”的方式演绎经典诗词, “诗言志、歌永言”,通过咏唱经典诗词带领亿万中国人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让经典诗词在新时代焕发勃勃生机,唱出新时代最强音,再造当下的流行和未来的经典之声。

二是形式新颖。《经典咏流传》将文学性和音乐性合二为一。集合大批优秀音乐人共同传唱经典诗词,星素结合、老少同台、中外交融。让诗词以音乐为媒,穿越古今、跨越国界,实现中西方文化互动和交融。这是过去与现在的结合,历史与未来结合。

三是内容经典。《经典咏流传》所选择的诗歌均有价值诉求。比如古人有关“惜时”“励志”“亲情友情”“家国”等主题,让人更易共鸣。能够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恒久魅力,让经典诗词和现代音乐相碰撞,让中华文化的风骨与魂魄插上歌声的翅膀飞入亿万中国人的心中,促进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开花和结果。

三、《经典咏流传》带给中学音乐教学的启示

怎样可以让青少年跟上流行音乐前进的脚步,又可以从中受到良性影响?既感受旋律之美,又能透过歌词读懂其中的美好。古诗词介入流行歌曲让我们看到了希望,传统文化加入流行元素,用文化力量平衡学生的视听感受。

一是“经典+流行”,在音乐教育中坚定理想信念。二00四年,中央召开未成年人教育工作会议,时任国务院委员吴怡请音乐泰斗谷建芬老师为孩子们写歌。时至2017年逾古稀的谷老师从唐诗宋词中遴选出适合少年演唱的作品,编写出《新学堂歌》。孩子们唱属于自己的歌曲的同时也弘扬了优秀传统文化。这种为青少年量身定做的新型流行歌曲的出现,轰动了教育界和音乐界。

流行音乐在世界舞台上对中国音乐有巨大的影响。中外音乐的交流使传统与流行碰撞,在引入与采用的基础上结合中国音乐发展的风格,对音乐的发展开辟一条更广阔的路。2018央视推出的《经典永流传》无一不是以诗歌或者词曲的形式,将传统诗词经典与现代流行相融,在注重节目时代表达的同时,深掘诗词背后的内涵,讲述文化知识,阐释人文价值,解读思想观念,为现代文化树立文化自信。用流行歌曲演唱经典诗词,带领观众在一众创作歌手的演绎中领略诗词之美。其文化艺境悠远,曲式形式通俗易懂,融会贯通意义深远。艺术的感知方不单单是听,还有看更有融,一段音乐唤醒的不仅是耳朵,还有内心的那段忽远忽近的情景轮廓,让人沉浸其中。

中央音乐学院教师曹轩宾将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加入关中方言,加之著名演奏家赵家珍老师的古琴相结合,音乐响起的瞬间,将我们拉入了大漠风沙王维送别友人的离愁别绪。一首千年绝唱依然能打动现在的我们?就是诗词的灵魂。如果说《别君叹》让我们走入了唯美的历史画面,那么凤凰传奇将国民诗人李白《将进酒》的改编完全像一场头脑风暴。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高台明镜悲白发等这些诗句都流露出李白对时间飞逝的感慨,对自己功成名的失望。此时借酒消愁写出: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极为矛盾的诗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去还复来。纵然对未来充满失望仍旧要调整心态,透过诗词能够感受到其中的纠结,然而演唱瞬间点燃听众,让不满与压抑“一泻千里”,让斗志再一次被唤醒,不问西东无惧未来。千余年前的《将进酒》在摇滚乐中别样的身份复活。假如李白穿越到现代,他会感受到引爆全场的热情吗?

二是“视听+互动”,在音乐教学中彰显人格力量。

引用著名翻译家许渊冲的一句话:中外结合才能使传统文化走的更远。任何美的产生多在于和谐,平衡视听冲击的和谐之美才能长久。让传统文化插上流行音乐的翅膀,让中国风的音乐更为大众化、普及化最终世界化。让音乐的历史氛围恒久,调整展现方式引发学生正确的审美判断。用流行音乐传播具有中国特点的文明,“结合式”传递历史发展历史,让传统文化与音乐的结合更加有力度。

音乐课是不定式。自发性学习知识是让学生从中受益的命门,教学方法应该多样。从理念上接纳流行音乐的超强感染力,从传统型转换为与时俱进型,结合教学内容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流行音乐,找寻甄选优良作品与课本上的契合点,尊重学生的爱好接纳他们的选择,这样能发挥教师教学的特长,同时能够制定一些适合这个区域学生特点的教学内容。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提高艺术修养。让青春期的学生缺失的艺术教育得以弥补,为走入真正的艺术教育素质教育的队伍中努力。同时,作为音乐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关注课堂改革,将一首作品中所涉及的各类相关知识带给学生,而不再局限于只是教唱。

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音乐是蕴含人们心中情感的声调,是价值文化传承的方式。网络的出现让世界近在咫尺。着装流行外套的传统音乐用它新的方式撬动社会改变我们的生活,就像《经典咏流传》被赋予更高的呼唤意义。用网络传播,用美乐治愈人心,这是全民情感更是时代意义,是中国稀缺的全球艺术品。让我们每一位音乐人运用音乐去对身边的中学生从当下补充曾经缺失的艺术教育开始,一步一个脚印的进行生命个体的丰富与塑造,唤醒这个年轻群体的心灵梦想,对抗孤独,认识自我,平衡情绪,缓解压力,找到久违的信仰,激发自身最大的动力,让音乐帮助学生做更好的自己!

猜你喜欢

经典咏流传历史文化中国元素
《经典咏流传》:文以载道,歌以咏志
《经典咏流传》:歌以咏志,乐以抒怀
《经典咏流传》
传承诗词之美 《经典咏流传》“和诗以歌”
服装设计中的中国元素研究
中国元素在城市空间中的运用研究
地方历史文化开发的媒介策略
动漫电影中的中国元素研究
论如何能更好的继承好古建筑的历史文化
浅析意大利歌剧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