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最优化课堂”体系构建的案例研究
2019-09-10吴明明
吴明明
摘 要:最优化的数学课堂是有效的课堂,在本文当中笔者对其进行了简单的阐释,并结合中职数学教学当中的相关内容从正反两个方面讨论了最优化课堂体系的构建问题,仅供参考。
关键词:中职数学;最优化课堂;构建
对于中职学生而言,学不学数学关键是要让其知道数学有用,这样才有学习的动力,在课堂教学当中能够使教学有效的方法就是好的方法。最优化课堂源自于新课改理念下的方法,但重点还是新课改理念,最优化课堂是要实现教学的有效性,为此必须保证学生主体地位,由此灵活运用适当的方法来构建“最优化课堂”。
一、最优化课堂
最优化课堂本质上就是要实现教学的有效性,把课堂上的一切因素都高效地运用起来,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促进学生成长。
要理解它,可以从课堂教学体系来看,课堂教学体系是在一定理念指导下,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比较稳定的程序和方法构成的教学策略体系。现如今一般可以将课堂教学体系划分成教师为主和学生为主两个大类的体系,前者主要是突出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进而获取知识,常用的方法则是多媒体教学、启发式教学、答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后者则是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活动,教师只提供一定的帮助和指导,比如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情景模拟(角色扮演)教学法等。当然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是什么方法,都在落实一个关键点——学生主体。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关键是兴趣,而兴趣要转化成持续学习的动力,要让学生明确数学有用,这才能保证持续的学习热情。
二、最优化课堂体系构件案例研究
基于新课改,倡导合作学习,这种教学模式在很多学科的课堂教学取得了成功,但在中职数学课堂上却出现了问题。具体来看案例1。
(一)案例1
在三角函数最值问题的教学当中,基于同组异质的原则将学生分成了9个小组,每个小组也有分工,执行的面对面交流的形式。在教学当中用多媒体展示课件,用预设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进入状态。问题如下,函数的最大值。的最值。基于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此时场面非常热闹,但是教师在观察小组交流当中发现部分小组不是在讨论问题,而是在讨论题外话,有些小组却不交流,也不知道是不是在独立思考,还有一些小组的学生在睡觉,真正在讨论问题的小组只有一两个组。而且在讨论的小组也是两两同桌在讨论。这个过程持续了五分钟左右,然后请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结果回答困难,合作探究式教学的作用没有发挥出来。最主要的原因是课堂纪律不好掌控,学生的参与度不足,个别学生在睡觉,组内讨论缺乏合作,互动性弱。更进一步来说,学生没有学习的动力,对数学的认识不够。所以这里关键还是要结合上文的分析,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有用。
如何讓数学变得有用,或者说如何让学生觉得数学有用,笔者建议突出数学与学生专业学科的融合,如计算机专业。为指数函数,学习excel表格必然会接触到excel中的函数。那么就可以结合起来让学生研究如何在excel表格中搭建指数函数、绘制指数函数图像等。这样既能训练指数函数的应用,又能提高excel使用技能。也就是要突出数学在专业学科当中的应用,让学生掌握用数学解决专业方面的问题的方法。
(二)案例2
基于上文的分析,看一个物流专业的案例。课题是《堆垛的数学计算》,这个内容是数列知识后的扩展内容。堆垛在物流当中是物流堆码的一个知识点,数学有用就是要用数学来解决实际的问题。在教学时,恰好是物流学生刚好在超市实习回来,于是教师设计了如下教学。
先是根据学生在超市的表现展示学生在实习当中做堆垛的图片,以及超市内的各种堆垛,引起学生注意,并引入教学。
然后设计问题,你的主管要你做一个堆垛,需要在仓库提取多少货物。这个是基于专业课程以及现实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实际情况来创建情境设问。进一步引起学生关注和思考。
在课前时准备了四组易拉罐,总数是160个,每组40个。在课堂上邀请4位学生结合物流专业课程上堆垛的知识来把四组易拉罐堆叠起来,看谁堆得漂亮美观,堆垛方式有三种长方垛、四角垛和正三角垛,随意选择,然后引入如何来构建三种堆垛方式的数学公式,或者说数学模型。如果学生自主构建不出来,那么可以通过播放flash动画的方式揭示其中一种数学模型的构建方式,然后让学生自主或合作推导其他两种方式的数学模型。
进一步的看学生堆叠的情况,如果三种堆垛方式都没有堆到最顶层,如何来计算货物数量,又如何来计算垛底面在超市中占据的面积。还是用设问引导的方法来深化课堂教学内容。
最后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谁是最佳产品展示员。给出任务情境,超市需要促销一批货物,规划的场地只有100×110cm,促销品摆放要美观别致,堆头牢固,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堆垛方案,然后计算所需货品数量,再取货堆码。如果时间足够可以在课堂上完成,如果时间相对不足,可以要求学生在课下完成,在下一次课时展示并进行交流总结。
结束语:综上所述,中职数学教学当中要实现最优化课堂,最关键的还是要充分落实新课改的理念,然后基于学生的学情,灵活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结合学生的专业课程以及预测学生在实际工作岗位上可能遇到的问题,由此创建教学情境,并设计问题引导学生钻研数学。这样让学生觉得数学有用,进而可以持续保持对数学的学习热情。
参考文献
[1]张燕.因材施教,高效教学——以分层教学法在中职数学教学课堂的应用为例[J].亚太教育,2019(04):98.
[2]韦雪敏.依托信息化技术,推动中职数学教学改革[J].才智,2019(10):180-181.
[3]孙蓓蓓.探析中职数学如何打造高效课堂教学[J].才智,2019(07):164.
本文系第四期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研究2019年度立项课题《中职数学教学“最优化课堂”体系构建的案例研究》(登记号:ZYB187)阶段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