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深度学习对地理教师课堂语言“易受性”的探究
2019-09-10居兵
居兵
摘 要: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深度学习更需要地理教师在课堂语言中,注意课堂语言的“易受性”。笔者借鉴语文“古文”教学的经验与方法,尝试运用“五化”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与记忆。地理教师除了注意课堂教学语言的“易受性”外,还要注意其他因素的影响,全面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与水平。深度学习原本是指机器学习、人工智能中一种基于对数据进行表征学习的方法。深度学习的更要求地理教师在课堂语言中,克服普通讲授法的不足,精确的讲解好地理概念、原理的特征,并充分考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呼唤被学生“易受性”的好口才的老师。教师的课堂讲述语,除了应注意它们的思想性、逻辑性、准确性、规范性之外,还应特别注意它们的易于接受性,要便于学生好理解。地理学科的“理”恰恰是高中地理老师课堂语言教学,讲授、讲解绕不过去的重难点。为此地理课堂中,教师的语言艺术的“易受性”重要性不言而喻,笔者借鉴语文“文言文”教学的经验与方法,尝试运用“五化”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与记忆。
关键词:深度学习;课堂语言;易受性
一、化晦涩与畅达:
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部分的知识,思维严谨、逻辑性强,要求学生有相当的空间思维,逻辑思维,且地理思维还要有流畅性、连贯性、整体性。为此需要地理老师的语言要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讲授时要慢节奏,小台阶,聚焦难点突破化晦涩,找寻关键特征舒畅达,先记忆后理解,夯实重点基础。课间多用层层小梯度的设问、追问,激发学生的地理学思维。再讲练结合,当场训练,温故而知新。
例如,讲解青藏高原的气温年较差小,而日较差大的原因时?教师需要特别强调青藏高原最大的区位特征是:海拔高!海拔越高得到的地面辐射就少,大气的温度就低,再加维度偏低,太阳辐射的年变化小,地面辐射的变化也小,月均温变化小,所以气温年较差小。海拔高!白天空气稀薄,大气的削弱作用小,太阳辐射强,地面辐射也强,地面传给大气的热量多,白天气温高;晚上,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的保温作用弱,地面得到的大气逆辐射少,近地面气温低,气温日较差大。
二、化枯燥为生动:
注意从学生身边的真实的情境入手,就可以把枯燥的文字道理变成为生动有趣、浅显易懂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讲课时恰当的举例,同学说都会兴趣盎然,比起从概念到概念,从理论到理论的讲述,会生动很多,通过最近发展区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与理解。
例如讲气旋,必须先大讲特将带来狂风暴雨的“台风”;讲反气旋,必须先讲家乡地区的热死人的“三伏天”;从父母亲的职业,引导出产业结构,一产、二产、三产的概念等等。讲到植被类型时,我会不遗余力的号召学生,到校园绿化带中,采集雪松叶谈针叶林、法国梧桐叶言落叶阔叶林、桂花树叶谓常绿阔叶林、广玉兰树叶为常绿硬叶林等等。
三、化抽象为具体:
凡是讲到比较抽象的内容,我们不妨先从具体、形象、生动的实例、现象入手,使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得到启发,然后通过老师的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描述到一般规则,从现象到本质的分析与引导,最后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想认识的飞跃。例如:化抽象的城市体系为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大湾区、环渤海经济圈;化抽象的区域差异为苏北的赶超、苏中的崛起、苏南的富庶。
四、化分散为集中:
地理学科的大多知识点多而碎,缺乏内在的严谨的逻辑性,不利于学生的深度学习,也不利于教师的课堂讲解。需要教师找寻、梳理知识点中一般、概然性的逻辑关系,通过列表、思维导图的形式,整理出从碎片到整体的讲解,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让学生理解,大气圈的知识点是环环相扣、由小尺度到中尺度、大尺度,由分散到集中的构成一个整体。
五、化无形与有形:
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让地图开口说话,更加有利于教师的讲解,学生的理解与掌握。通过实时的图文、图图的转换,非常有利于学生的深度学习,大力提升学科素养。例如在讲解地转偏向力章节时,一条经典例题:在地球赤道南北两侧,各有一向东作水平运动的物体,其偏向的叙述,正确的是:都偏向赤道地区。如果没有图形的帮助,学生的空间思维没有着力点,容易产生混淆与错误。当有了图形的帮助,学生根据题意画出图形,难点随即被突破!
综上所述,如果地理老师课堂语言的“易受性”好,学生就容易接受,有利于学生的深度学习与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而课堂语言的“易受性”还受到教师个人的魅力,课堂讲解声音的高低、语言表达的流畅性、逻辑性以及普通话的标准度、语调变化的影响。其次,语言的“易受性”还会受到学生内在因素,如学生的重视程度、注意力、学习能力等影响。总之,强化深度学习,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不断地加强学习与研究,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能力与水平。
参考文献
[1]吴刚平;知识分类视野下的记中学、做中学与悟中学《全球教育展望》2013年6期
[2]曹东;基于核心素养的考试评价与学科教学的思考;扬州教研培训课件;2018年12月
[3]李小军;文言文翻译“四化”方法探究《黑龙江教育(中学教育与案例研究)》2016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