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研究

2019-09-10马新民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19年14期
关键词:盆底功能障碍产后

马新民

[摘要]目的:探讨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抽选我院在2018年1月-2019年7月间医治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121例)开展研究,单双号法分成乙组(51例)、甲组(70例),甲组盆底肌肉康复治疗,乙组肛提肌训练,总结会阴肌力、漏尿次数、尿失禁发生情况。结果:对比会阴肌力四到五级的概率,乙组{70.59%)低于甲组(86.71%),差异显著(x=4.118,P=0.042)。对比漏尿次数,乙组[(225±0.39)次/天]大于甲组[(1.22±0.33)次/天],差异显著(t=15.696,P=0.000)。对比尿失禁发生率,乙组(9.80%)高于甲组(1.43%),差异显著(x=4.392,P=0.036)。结论:给予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盆底康复治疗,可有效提高其盆底肌力,减少漏尿次数,降低尿失禁发生风险。

[关键词]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盆底康复治疗

[中图分类号]R71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20-0051-02

对于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来说,是因分娩导致的产妇的盆底支持结构出现缺陷、损伤和功能障碍而引发的疾病,患者主要表现是压力性尿失禁、女性性功能障碍以及盆腔器官脱垂等,对产妇产后生活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为探讨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效果,抽选我院医治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121例)开展研究,研究内容为: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抽选我院在2018年1月-2019年7月间医治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121例)开展研究,单双号法分成乙组(51例)、甲组(70例)。所有产妇均为初产妇,且单胎妊娠。在甲组中,产妇年龄在20~37岁,平均(28.12±1.25)岁;产妇体重56~69kg,平均(59.20±1.25)kg;新生儿体重2.6~3.9kg,平均(3.12±0.25)kg。在乙组中,产妇年龄21~35岁,平均(28.19±1.30)岁;产妇体重55-68kg,平均(59.12±1.33)kg;新生儿体重2.5-3.8kg,平均(3.08±0.20)kg。分析乙组和甲组的资料,P>0.05,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1.2方法乙组行肛提肌训练,即:帮助产妇放松身体,深呼吸,然后对产后产妇收缩肛门括约肌进行指导,包括放松、反复、向上提肛门、吸气的时候收缩肛门、呼气的时候放松肛门,重复动作,每天两次,每次十五分钟,连续训练90天;甲组行盆底肌肉康复治疗,即:在产妇产后42天后,指导产妇进行盆底肌肉康复训练,此训练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通过电刺激和生物反馈进行治疗,脉宽在320~740us,参考频率在8~33Hz之间,将电极放置在产妇的阴道内,用适当的的电量进行刺激,通过生物反馈治疗仪观察产妇的情况,并适当的进行调整。第二时期是初级训练二类肌纤维,脉宽在320-740us,参考频率在20-80Hz之间,每次20分钟,每周两次,连续治疗90天。

1.3观察指标乙组和甲组干预后,观察漏尿次数、尿失禁发生情况。

1.4评价标准会阴肌力:零级:阴道肌力持续零秒;一级:阴道肌力持续一秒;二级:阴道肌力持续两秒;三级:阴道肌力持续三秒;四级:阴道肌力持续四秒;五级:阴道肌力持续五秒。

1.5统计学分析本研究数据经SPSS21.0软件做分析,(x±s)表示会漏尿次数,开展t检验,(%)表示会阴肌力、尿失禁,开展x检验,两组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用P<0.05进行表示。

2結果

2.1总结会阴肌力对比会阴肌力四到五级的概率,乙组低于甲组(P<0.05)。见表1。

2.2总结漏尿次数对比漏尿次数,乙组大于甲组(P<0.05)。见表2。

2.3总结尿失禁对比尿失禁发生率,乙组高于甲组(P<0.05)。见表3。

3讨论

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18岁~20岁之间,发生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概率特别低,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此病的概率成线性增加,在20多岁左右的时候,女性怀孕就是造成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怀孕的时候,随着胚胎的不断增长,会不停的给盆底增加压力,同时,怀孕以后人体的力学也会发生改变,正常情况下,我们是通过四个生理弯曲传导到骨骼、膝盖、腿,再传导到地面,但是在怀孕以后,腰区和骶区就会往前,过度前倾,压力就会往前,反射到盆底上,在分娩时,就会对盆底的筋膜韧带及肌肉产生剧烈的影响,甚至撕裂,造成盆底功能障碍。

产后盆底康复治疗是通过产后盆底康复仪进行治疗,通过个体化电刺激和生物反馈疗法,激活、唤醒盆底肌,加快产后阴道和盆底肌张力和弹力的恢复,以此来达到治疗产后阴道松弛、尿失禁、子宫脱垂等盆底障碍性疾病。盆底康复治疗主要包括两部分,即电刺激和生物反馈,电刺激是指通过低频电流对阴道进行刺激,使盆底神经和肌肉自主的进行收缩,增加盆底肌肉的强度和弹性,预防肌肉萎缩,并使盆底肌力尽快恢复。同时电刺激还能对膀胱的兴奋性进行抑制,减少尿失禁现象的发生。生物反馈是利用现代生物科学仪器,通过人体内生理或者病理信息的自身反馈,使患者经过特殊训练后,进行有意识的“意念”控制和心理训练,从而消除病理过程,恢复身心健康的新型心理治疗方法。通过生物反馈,能够使产妇了解并掌握自己身体内生理功能改变的信息,进一步加强放松、训练的学习,直到形成操作性条件反射,达到自身调节的目的。本次研究结果说明:给予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盆底康复治疗后,使患者的会阴肌力得到显著的提高,且减少了患者的漏尿次数,并降低尿失禁发生的风险,而充分证实了经盆底康复疗法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治疗是有效的。值得注意的是: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的盆底康复治疗中,应按照产妇的实际情况来选择电刺激的强度和频率,确保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总之,给予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盆底康复治疗,可有效提高其盆底肌力,减少漏尿次数,降低尿失禁发生风险。

猜你喜欢

盆底功能障碍产后
女性产后便秘怎么办
产后出血并发症的输血治疗及预后
产前宜凉,产后宜温
如何避免产后大出血
缘何会出现产后“漏尿”
提高产后盆底康复治疗依从性的护理干预研究进展
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在促进女性产后盆底功能恢复中的效果
生物刺激回馈仪结合经会阴超声诊治阴道分娩后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
爱自己从产后护理开始
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女性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