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车辆工程专业课程设置研究
2019-09-10孔春玉孔令帅
孔春玉 孔令帅
摘 要:高校的课程体系建设是人才培养目标能否实现的基础。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我校车辆工程专业现有的课程体系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汽车行业和企业对于毕业生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要求。文章以广东技术师范大学车辆工程专业为例,对现有的课程体系进行了分析,挖掘存在的问题,并构建了新的车辆工程专业体系框架,旨在达成符合现代汽车工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车辆工程;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16-0090-03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system in universities is the basis for the realization of talent training objectives. As an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y, the existing curriculum system of Vehicle Engineering in our university has not been able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automobile industry and enterprises for graduates' engineering ability and innovation ability. Taking the vehicle engineering of Guangdong Polytechnic Norm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existing curriculum system, fou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constructed a new system framework of vehicle engineering, aiming at achieving the goal of talent training that meets the needs of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utomobile industry.
Keywords: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y; vehicle engineering; talent training program; curriculum setting
一、概述
汽車工业是我国现代制造业的支柱性产业,对于我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2016年,我国汽车产销突破2800万辆,连续8年位居全球第一。我国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大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现在中国汽车产业正处于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关键时期。为保障我国汽车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培养一批符合我国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需求的车辆工程专业人才。
近几年来,国务院提出要引导普通高等学校转型发展。采取示范引领、试点推动等方式,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向应用技术型高等院校转型,推动它们逐步培养更多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应用型本科最注重的是应用技能的培养,课程设置需要沿着提高学生能力,毕业后能直接就业于汽车企业为主线。为达到车辆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专业课程的设置就显得尤为重要,它是整个教学环节的核心部分,对于学生知识结构的形成、就业以及个人发展都将产生巨大影响。
我校地处珠三角地区,它是我国最重要的汽车产业集群之一。珠三角以广州为中心,现在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与此同时2018年度实现汽车产量321.58万辆,超越上海、吉林等,位居全国第一。新兴工业产品产量快速增长,新能源汽车同比上年增长206.1%,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意味着巨大的人才需求量。我校顺应汽车产业发展趋势,着重培养新能源汽车开发与测试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二、人才培养目标
(一)人才培养目标
我校车辆工程专业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综合职业能力和科学文化素养,掌握必备的新能源汽车设计制造、检测诊断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面向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从事开发、制造、应用研究、试验分析、检测维修与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重点在新能源汽车开发与测试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
(二)人才培养能力要求
本专业围绕“汽车动力及驱动”、“汽车能源优化控制”以及“整车智能化控制”三大部分,培养学生学习汽车设计与制造的基础理论、新能源汽车技术和汽车安全的基本知识,接受现代汽车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现代汽车产品设计制造、实验、检查、维修、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
本专业基础知识的要求:
1. 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素养以及正确运用中外语言、文字表达的能力。
2. 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力学、机械学、电工电子技术、汽车设计、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汽车驱动系统原理、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及应用、汽车能源控制优化技术及应用等基础知识。
3. 具有汽车工程领域所必要的专业知识,了解其科学前沿及发展趋势。
实践能力的要求:
1. 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计算、实验、测量、文献检索和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
2. 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及组织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汽车检测诊断知识及技能。
3. 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
就业方向的要求:可以直接从事整车及零部件的结构设计、分析、生产及质检等工作,亦可从事汽车服务企业的市场销售、保险及鉴定,或者是机械工业领域的相关教学、培训和科学研究的工作。
三、课程设置研究
(一)现有的课程设置情况
车辆工程专业现有课程体系如表1所示。其中,通识教育平台41学分:其中必修课35学分,占22.2%。主要包括:大学英语、体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选修课合计6学分:包括自然科学类、人文社科类、经济管理类、艺术类课程、大学语文各2学分,任选三门。
专业大类平台79学分:其中学科基础课程39.5学分,数学3门14学分,包括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普通物理3学分;工程制图及CAD 6学分;工程力学、电子电工技术、机械设计基础各4学分;液压与液力传动、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各2学分;专业概论(车辆)0.5学分;专业核心必修课程23.5学分,学分占14.9%,其中汽车设计制造类课程包括:汽车构造、汽车设计、汽车理论。汽车服务类课程包括: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及应用、汽车能源控制优化及应用、汽车专业英语、单片机原理与应用。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有C语言程序设计。专业选修课16学分,主要有:科技论文写作与文献检索、有限元分析与应用、汽车安全、新能源汽车技术、汽车震动与噪声、汽车CAD技术、车载网络技术与智能汽车、传感器与测试技术、技能考模块。
创新创业类平台10学分:其中必修课4学分,包括: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就业指导。选修课6学分,包括4门课程,任选其三。
实践教学平台27学分,共11门专业相关的实践课,主要有:专业实习、毕业设计、机械零部件测绘实践、汽车构造拆装实训、工程训练、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实训、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综合实训、汽车设计课程设计、汽车能源控制优化、汽车电器装置开发实训。
(二)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及优化
1. 新能源汽车类的课程设置不足
课程的设置是为了达成培养方案中的培养目标。在本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中明确提出要掌握必备的新能源汽车设计制造、检测诊断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面向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从事开发、制造、应用研究、试验分析、检测维修与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重点在新能源汽车开发与测试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无疑新能源汽车是本专业的主要培养方向,然而课程设置中并没有很好的表现出这一方面。只在学科基础课程中设置了《电工电子技术》专业课程必修课中设置《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汽车能源控制优化》《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及应用》选修课中设置一门《新能源汽车技术》。虽然设置了5门课程但是并没有形成一条系统完整的课程体系,还需要增设课程。
在原有的课程基础之上需要增设《新能源汽车构造》《动力电池与驱动电机》两门课程,以此完善新能源汽车的课程体系,做到课程在电学、能源知识、新能源汽车构造和电气自动化等方面都有所涉及。同时在授课过程中《新能源汽车构造》《汽车构造》两门课程可以相互结合。实践模块为配合新设课程因此增设《新能源汽车技术综合实验》。
2. 个别专业课程缺乏基础课程的铺垫以及专业课程适当延伸
学科核心专业课程需要专业基础课程的铺垫。在本培养方案中,个别课程的开设时间需要做出调整,其次个别专业课程需要增设基础课程,个别专业课程也要适当延伸,以完成培养目标。
在讲授《单片机原理与应用》之前的第四学期开设《微机原理》,在讲授完数学门类课程之后的第五学期增设《MATLAB程序設计》,另外在第三学期增设《工程材料及热处理》。
将《有限元分析及应用》调整至第五学期,将《汽车CAD技术》调整至第六学期,将《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及其操作实验从第四学期调整到了第三学期,以平衡学期之间的课程量。
(三)新课程体系框架
新课程体系框架图如图1所示,通过可以清晰地看到各个学期所开设的各类课程,以及相关课程之间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联系。新课程体系能够较完整地覆盖了从事新能源汽车行业所需要的电机、电路和电池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丰富的实训、实习经历和通识教育课程也达到了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专业人文素质的要求。
四、结束语
基于重点培养新能源汽车开发与测试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原则,培养方案增设了《新能源汽车构造》《动力电池与驱动电机》《微机原理》《MATLAB程序设计》《工程材料及热处理》五门课程。对实践环节做出了调整,新增了综合实验课程《新能源汽车技术综合实验》。为保证课程体系的完整性,将个别选修课程调整为必修课程。根据毕业要求,对课程的教学内容、课时以及开设时间进行了调整,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金华明.车辆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及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35):281.
[2]闫法义,吴亚兰,郑忠才,等.车辆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5(05):500-505.
[3]卢剑伟,张代胜,张良,等.中德车辆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比较分析及启示[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18(06):126-129.
[4]李红梅,江志斌,郑益慧.强化工程能力培养的高校课程体系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5):140-144.
[5]王玉群,林妙山,李柏林.汽车类专业工程能力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3(27):98-100.
[6]向立明,王书贤,邓利军.英国伯明翰大学车辆工程专业课程设置分析[J].大学教育,2017(12):193-195.
[7]张凤娇,孟浩东,廖旭晖.应用型本科院校车辆工程专业课程设置的研究[J].求知导刊,2016(11):146-147.
[8]刘建军.基于闽台合作办学下应用型本科院校车辆工程专业课程设置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3(19):14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