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产生问题的根源与相应教学手段

2019-09-10董晓玲

学习与科普 2019年14期
关键词:根源教学措施数学课堂

董晓玲

摘 要:数学学科的特点是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实用性,在学生的学习目的和思维拓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小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起始阶段,也是打好数学学习基础的关键时期。但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许多学生存在着习惯、兴趣、智力方面的问题,影响数学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数学课堂,问题,根源,教学措施

一、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1.学习习惯问题

我们都知道,不管是什么学科,良好习惯的培养对学生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决定了学生的努力程度和学习结果。对于数学学科来说,需要培养的良好习惯主要就是学生的倾听习慣、书写习惯、计算习惯以及思维习惯,只有这些方面的习惯培养好了,对于今后的学习可以说是水到渠成的事。由于小学生活泼好动,自制力较差,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而导致注意力不够集中,出现好动、走神、说话等不好的现象,从而影响课堂倾听效果。给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带来了严重的困扰。

2.学习兴趣问题。

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小孩子,兴趣都是他们学习和努力的动力。尤其是小学数学学习,兴趣是促使学生学好数学的主要动机,对于提高学生数学能力具有很大的辅助和推动作用。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也就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活动,也不会在课堂教学中配合老师的教学,影响了自己的学习和老师的教学。再加上学生刚刚学习数学知识,还没有感到学习数学的快乐,也不能激发学习的积极性。这样,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和教师的教学压力,困扰着数学教学的发展。

3.思维智力问题。

虽说每个孩子的先天智力差异性不是太大,主要取决于后天的努力程度。但是人的思维和智力总是有差异性的,有的孩子空间想象力好,逻辑思维方面较强;有的孩子语言天赋较明显,表达能力较强;还有的孩子语言和逻辑思维都很一般,但是在音乐或者美术方面较为突出,这都是由于孩子的一些天赋条件所决定。就是因为孩子之间存在这些先天性的差异,所以在学习数学方面就出现了一些问题:有的孩子善于表达,逻辑思维却较差。简单的问题还可以解答,不用说自主探究了,对于稍有难度的题就“不知所措”了,久而久之,对数学学习也就失去了兴趣。

二、应对问题所采取的教学措施

1.耐心引导,培养良好习惯。

对于学生数学学习习惯方面的问题,是由于各种主管因素和客观因素造成的,教师不能操之过急,应该耐心引导,让学生慢慢适应你的教学要求,长期坚持,就会见成效。如,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不会认真听讲,教师可以在教学语言和方法上 上进行改进,用生活化的、趣味性的语言讲解数学知识,引导方法新颖有趣,也会吸引孩子认真倾听。对于书写习惯和计算习惯,主要是老师要求一定要严格,作业量不能太多,这样学生才能认真书写,认真计算,长期坚持,就会养成良好习惯。思维习惯方面,有的孩子是先天逻辑思维较差,不管你怎样引导,他(她)也想不到那儿去,只能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题目,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题目,就只能是看他自己的解题能力了,不能强求,如果一味要求每个孩子都达到一样的效果,只会适得其反。但是有一部分孩子,基础知识掌握得教扎实,逻辑思维较强,就是有点懒,不愿意动脑思考,只想等到最后老师订正讲解。对于这些孩子,老师在练习时,要耐心引导,让他一边做题,一边说一说自己的思路,然后在黑板上给其他孩子做示范讲解。这样就会激发他的学习自信心,从而喜欢思考,喜欢探究,养成良好思维习惯。所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孩子,要求也不一样,这样才能让他们都能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

2.评价鼓励,激发学习兴趣。

我们的数学课堂,不仅需要教师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来活跃课堂氛围,也需要严格的要求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更需要一些客观、准确、温馨的课堂评价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灵活、温馨的课堂评价语言,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助燃学生的智慧,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之一。如,当学习上有困难的孩子,偶然一次的作业,不仅计算全部正确,而且书写整齐,老师可以这样对他(她)说:你的计算准确无误,书写整齐干净,希望其他同学也要向你学习。这样的评价对于一个一直处于“低谷”的孩子来说无疑是一种无以言表的肯定和鼓励,对他今后的学习会产生巨大的推动力。对于优秀的学生来说,当他经过思考、探究,终于解答出了一道难题时,教师不妨这样对他说:你的爱动脑让你的思维一直处于灵活运转状态,希望你能持之以恒,给老师和同学展示更简便、快捷的解题思路。这样的评价,对这个孩子来说,只会促使他更加积极地学习数学,更加主动地解答一些有难度的题型。所以说,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也需要老师丰富而准确的评价语言。可以说,也许老师一句不经意的话语,对一个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影响一生。

3.分层教学,兼顾每个学生。

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性,所以我们的教学就要针对这种差异性进行教法上的调整,尤其是在数学教学中要进行分层教学,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孩子的学习。让他们虽然习惯和智力有差异,但是学习过程是相同的,只是学习内容略有所不同而已。如,对于学习能力一般的孩子,就让他完成最基础的学习任务,慢慢提高要求;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孩子,基础性的题目已经没有多大意义,就让他完成有难度和挑战性的学习任务。这样,让每个层面上的孩子就都能达到自己所能达到的目标,真正实现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实现教育最佳效果。

所以,我们的数学教学面对的是有个体差异的孩子,在他们身上存在着各种问题,这就需要老师针对这些问题,采取不同的有效措施,让每一个孩子都能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实现学习数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淑霞.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与对策[J]. 中华少年, 2019(7):168-168.

2.罗想.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对错误资源的应用分析[J]. 学周刊, 2016(27):155-156.

猜你喜欢

根源教学措施数学课堂
“已死”还是“回归”?绘画在西方当代艺术界的困境以及根源探究
公共政策中社会排斥的产生根源及其防范对策
追课本知识本意,溯解题思维根源
MOOC在高职公选课教学中应用的思考
新课改背景下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措施
彝汉双语教学的现状和策略
初中语文活动式教学分析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