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比分析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的调脂、非调脂作用及对动脉粥样硬化的逆转作用和安全性

2019-09-10李波涛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19年13期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冠心病

李波涛

[摘要]目的:研究比较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的调脂、非调脂作用及对动脉粥样硬化的逆转作用和安全性,为后期临床治疗该疾病提供依据。方法:以我院与2018年9月-2019年9月期间收治的20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病例单双号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数量均为100例,研究组患者采取瑞舒伐他汀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阿托伐他汀治疗,研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血脂各项指标比较,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逆转动脉粥样硬化各项指标比较,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指标比较,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调脂作用、逆转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均优于阿托伐他汀,治疗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瑞舒伐疼痛;阿托伐他汀:冠心病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19-0035-02

冠心病是临床高发疾病,主要病因为冠状动脉功能及结构异常引发血液供应不足,进而导致心肌梗死及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症状。冠心病发病原因与动脉粥样硬化、血脂异常有关,临床治疗冠心病主要采用他汀类药物,其主要作用为调节血脂,稳定粥样斑块,控制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及血管内皮细胞的炎性反应,调节血管内皮组织生理功能。瑞舒伐他汀及阿托伐他汀属临床治疗冠心病的常用药物,二者临床效果存在差异,本次研究以我院收治的20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样本,研究比较瑞舒伐他汀及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收治时间为2018年9月-2019年9月的冠心病患者共计200例开展本次研究,依据病例单双号对患者进行随机平均分组,组别命名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样本数n=100,研究组男性患者数量为62例,女性患者数量为38例,年龄为45~74岁,平均年龄为(60.28±5.39)岁,病程为1~6年,平均病程为(3.04±1.28)年,对照组男性患者数量为64例,女性患者数量为36例,年龄为42~73岁,平均年龄为(60.22±5.31)岁,病程为1-8年,平均病程为(3.09±1.24)年,常规资料(年龄、性别、病程)两组患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本次研究结果无影响。

纳入标准:符合冠心病临床诊断标准,治疗前4星期未服用过调节血脂类药物,签署治疗研究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高胆固醇血症、肝肾功能不全、精神类疾病患者及其他无法配合研究的患者。

1.2方法入院后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治疗方法,医护人员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及饮食干预,给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抗血小板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药物。对照组患者口服阿托伐他汀治疗,每日睡前服用1次,每次服用剂量为10mg,持续服药时间为12个月。研究组患者口服瑞舒伐他汀治疗,每日睡前服用1次,每次服用剂量为10mg,持续服药时间为12个月。

1.3评价标准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后胆固醇(TC)、三酰甘油(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等血脂指标。统计两组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颈动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逆转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指标。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不良反应发生率使用%表示,X检验,血脂指标、逆转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指标使用(x±s)表示,t检验,利用SPSS23.0软件进行本次研究数据分析,如P<0.05,则两组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两组患者血脂各项指标对比分析治疗后血脂各项指标比较,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

2.2两组患者逆转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指标对比分析逆转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指标比较,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

2.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分析 治疗后胸腔疼.痛、恶心、眩晕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指标比较,研究组患者为5.0%(5/100),对照组患者为12.0%(12/100),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心脏疾病,主要病理特征为冠状动脉狭窄及供血不足,患者脏器产生实质性病变,心肌功能产生严重障碍,主要临床症状为眩晕、寒战、昏厥、恶心、胸腔疼痛等,部分病情危重患者受心力衰竭等因素的影响死亡。临床治疗冠心病主要采取他汀类药物治疗,其中瑞舒伐他汀及阿托伐他汀应用广泛,二者临床效果存在差异,为此需结合患者病情合理选择。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经瑞舒伐他汀治疗后逆转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指标及血肿指标优势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指标两组患者无显著差异。他汀类药物是临床治疗冠心病的常用药物,其临床效果已得到广泛证实,主要功效为降血脂、抗炎、保护血管、恢复心脏功能,也可促进心肌缺血再灌注。阿托伐他汀属临床常用合成类药物,可对胆固醇在肝细胞内合成产生抑制作用,通过降低体内胆固醇指标达到降血脂的临床效果,服药后患者CRP水平显著降低,可预防冠脉风险事件发生,其主要缺陷為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偏高,部分患者无法耐受。瑞舒伐他汀属于全新降脂类药物,肝脏选择性强,亲脂性低,其生物利用度超过20%,整体半衰期超过12h。瑞舒伐他汀是具有极高选择性还原酶抑制剂,与其他类型他汀类药物相比,其临床降脂作用更佳,服药后可对动脉硬化斑块产生逆转作用,在人体肝脏、肾脏、肌肉组织的耐受性及安全性方面优于其他药物,无需通过细胞色素P450完成代谢,可通过肠道及肾脏完成代谢,药物亲水性较强,可有效降低服药后不良反应。瑞舒伐他汀具有突出的非调脂作用,可抗氧化、抗炎、调节免疫功能,对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及不稳定型心绞痛均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通过本次研究结果分析可知,两组患者采用相同剂量的瑞舒伐他汀及阿托伐他汀,研究组患者调脂效果及逆转动脉粥样硬化均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提升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均优于阿托伐他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由此可知,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的调脂、非调脂作用及对动脉粥样硬化的逆转作用和安全性优于阿托伐他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同时,本次研究选取样本量不足,缺乏同类医疗机构数据对比分析,瑞舒伐他汀及阿托伐他汀的临床效果需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阿托伐他汀冠心病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茶、汁、饮治疗冠心病
警惕冠心病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的效果与药理解析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临床分析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阿托伐他汀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分析
阿托伐他汀、辅酶Q10联合应用治疗冠心病早期心功能减退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中医治疗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