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促进初中历史课堂深度学习的几点思考

2019-09-10程春霞

安徽教育科研 2019年13期
关键词:深度学习途径历史

程春霞

摘要:促进学生深度学习,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在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在历史课堂上,如何促进学生深度学习需要不断探索。

关键词:历史 深度学习 能力 途径 方法

深度学习是在近几年新课程改革中,我国学者引进的新概念。深度学习强调批判理解、内容整合、意义建构和迁移应用,是一种有利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高品质学习方式。我校于2017年成功申报并立项国家级课题《大面积促进初中生深度学习的教学行动研究》,笔者作为课题组成员对历史学科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深度学习,进行了大量研究和思考。

一、教師深入研读课标,精心编写导学案是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前提

目前,初中历史课本知识繁杂、内容多,导致学生普遍不喜欢历史课。这就要求我们一线历史老师在备课上多下功夫,准确把握教情和学情,学会取舍,减少无效工作。

1.教师要深入研读课程标准,准确掌握哪些是重点和难点。在新课教学中,教师做到精讲善学精练,而不是只要求学生背书。对于毕业班的复习课,则要深入分析考试纲要和历年中考试题,对比近三年的考试范围变化,从中找到出题方向和规律。

2.课堂的主体是学生,在日常教学中会出现很多生成性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和预设的能力。教师只有具备大量的阅读储备,以及对问题作好预判的准备,才能在课堂上应对自如。比如,历史教师案头要常备《中国史纲要》《全球通史》等书籍,并时常阅读。

3.教师课前编写导学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探究

(1)导学案的设计要依据学生的知识水平。七年级学生刚学历史,对历史比较陌生,设计时应尽量从简单提问入手,题型多以填空题为主。八、九年级应培养学生分析理解能力,多以简短的材料阅读为主。要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认识教材、理解教材,为课堂中的学习做好铺垫。

(2)导学案的编写要依据课文特点、知识结构的不同,分类编写,如可以分为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科技史、国别史等。讲授新课的导学案必须注重基础知识,可以用表格式或提纲式,将课文中较简单的内容直接写出来,将学生难掌握的、易错的部分编成“填空”;对于理论较多的部分可以用详解的方式表现,如“点拨精讲”。在上复习课时,要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及灵活运用。可以分成专题讲解和热点分析,通过古今中外,点、线、面地穿插复习,既能巩固基础知识,又能对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对于重点课文,可以在导学案后面附上练习题,当堂检测教学效果。练习题的设计应精练,注意梯度,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精选活用史料,能提升学生深度学习历史的能力

学生“史料实证”能力是历史学科重要的核心素养之一。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学会史料辨析的方法。历史教学中史料种类多,比如出土文物、遗产古迹,民间传说等,教师要精选史料资源运用到课堂中去,增加课堂感染力。学生阅读史料不仅能增强学习兴趣,还能提升自身修养,把握历史规律,提升深度学习历史的能力。精选的故事型史料,能通过生动讲述历史人物的故事情节,描述人物特点,提升学生对史料的认知理解程度。如学习《岳飞抗金》一课时,精选的史料有岳飞抗金的壁画,《宋史》的文字记载,郭沫若的评论等。一方面,其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通过对社会背景的分析,让学生认识到宋代政府的腐朽,更通过对岳飞抗金的客观评价提升了学生深度学习历史的能力。

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是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有效途径

初中历史课文内容比较枯燥,而创设一个带有情绪色彩的具体生动的场景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教师可以将抽象的文献史料转换为历史场景,让学生亲身感受,身临其境,这样能化繁为简,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更有利于教与学。

1.注重角色扮演,还原历史场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主动参与其中,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让枯燥的史料变成“能说话”的史料,让历史课更有趣、更有历史味,能吸引学生参与课堂。比如学习《汉武帝大一统帝国》一课时,就可以让一位学生扮演汉武帝,另三位同学扮演大臣。汉武帝提出:“三大治国之忧,诸位大臣谁能替朕分忧?”三位大臣分别提出三大治国之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颁布推恩令;统一铸币,盐铁官营。”通过生动的人物对话表演,把汉武帝巩固大一统措施一一表现出来。像这样将抽象的内容融入到鲜活有趣的情境当中,能有效激发学生兴趣。

2.创设多媒体教学情境,增加课堂吸引力

历史课文中的诸多史实故事被改编成影视剧或音乐作品,教师可以节选其中的片断进行教学。把复杂的内容用电影、动画、音乐等形式展现给学生,再现历史情境,吸引学生融入课堂。比如在学习《甲午中日战争》一课时,教师可播放影片《甲午风云》片断,让学生直观了解当时清政府挪用军费的史实和邓世昌视死如归的决心和勇气。通过观看视频和对比学习,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3.创设语言情境,激发学生情感

历史课堂中,要想学生主动融入课堂,教师可以为学生营造有意境的学习氛围。发挥语言艺术的魅力可作为一种重要的手段。教师可发挥自己的语言魅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如学习《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一课时,重点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维护两岸统一的情感。教师可以自己朗诵余光中的《乡愁》,用富有情感的语调烘托出浓浓的爱国意境。

四、制作思维导图,是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重要方法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是新课程改革的难点,也是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突破点。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基于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创造性学习的方式之一便是学会制作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一种简单而又有效的帮助思考和记忆的工具,它用“画”的方式来协助记忆和思考,能化繁为简,将复杂的事物变得具体直观。

1.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就是深度学习的过程

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只有对课文知识有深入的分析、对课堂讲解有深入的理解并掌握,才会有制作思维导图的可能性。学生在学习稍难知识时,思维是混乱的,而在尝试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会认真阅读课文,并对课文内容进行分类整理,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当看到自己创作的五彩缤纷的线条和箭头时,他们会有成就感和愉悦感。对于稍简单的知识,学生直接上手画思维导图,制作完成后学生会对记忆的知识形成一个清晰的线索和脉络,提纲挈领,比抄课文死背书效果好得多。

2.在具体的制作中,要以学生为主,以教师点拨为辅,培养学生多种素养

创造的过程一定是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和参与的过程,传统的课堂上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不会主动参与和自己动手去做。在课堂上制作思维导图几乎完全需要学生动脑动手,教师只作简单的点拨。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总结概括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在展示的过程中,也能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而这正能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以《第一次工业革命》一课为例,教师可以提示核心词汇:背景,历程,影响,启示。学生经过小组合作讨论得出主干知识有四条线,每条线下分成若干条子目。这样层层分析,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思维导图,思路更清晰,知识更能融会贯通。

在当前素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我们初中一线历史教师不仅要更新教育观念,更要创新教与学的方法,给学生提供一个发挥创造性思维的舞台,探索一条符合初中生心理特点的深度学习模式,以大面积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历史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3).

[2]王大新.对历史教学情境创设的几点思考[J].安徽教育,2003(9).

[3]LangGoodfeIIow.深度学习[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4]东尼·博赞.思维导图[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5.

[5]朱世光.中学历史教学行与思[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1(5).

责任编辑:赵潇晗

猜你喜欢

深度学习途径历史
求解含参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三种途径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新历史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