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精神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路径研究
2019-09-10秦永亭周讯卫玉婵
秦永亭 周讯 卫玉婵
摘 要:周恩来精神是以周恩来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长期领导新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形成的优秀品质和美德。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将周恩来精神融入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有利于丰富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同时也有利于中国梦的顺利实现。当前,部分大学生在理想信念上存在着奉献精神较弱、现实努力不够等问题。为此,我们通过采取将周恩来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校园文化建设、新媒体和社会实践活动等措施,有效提高了我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效果。
关键词:周恩来精神;大学生;理想信念;路径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15-0162-04
Abstract: The spirit of Zhou Enlai is the excellent quality and virtue formed by the older generation of proletarian revolutionaries represented by Zhou Enlai in the long-term leadership of the new Chinese revolution and construction. Ideal and belief education is the core of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egrating Zhou Enlai's spirit into college students' ideal and belief education is conducive to enriching the content of ideal and belief education, helping college students to establish correct value orientation, and also conducive to the smooth realization of the Chinese dream. At present, some college students have some problems in their ideals and beliefs, such as weak dedication and insufficient practical efforts. Therefore, we have effectively improved the effect of College Students' ideal and belief education by incorporating Zhou Enlai's spirit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lassroom, campus culture construction, new media and social practice activities.
Keywords: Zhou Enlai's spirit; college students; ideal and belief; path study
周恩來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军事家和政治家,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新中国的成立及建设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周恩来精神是以周恩来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长期领导新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形成的优秀品质和美德[1]。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周恩来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提到:周恩来,这是一个光荣的名字、不朽的名字,每当我们提起这个名字就感到很温暖、很自豪。同时,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周恩来同志是不忘初心、坚守信仰的杰出楷模,是对党忠诚、维护大局的杰出楷模,是热爱人民、勤政为民的杰出楷模,是自我革命、永远奋斗的杰出楷模,是勇于担当、鞠躬尽瘁的杰出楷模,是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的杰出楷模。理想信念是一个人追求未来远大目标的坚定意志和持久动力,是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建设的重要力量,他们能否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直接关系到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更关系到“中国梦”的实现。新的时期,如何深入研究和弘扬周恩来精神,并将其融入到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中,已成为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热点。
一、周恩来精神的内涵
(一)不忘初心,坚守信仰
周恩来少小离家,在少年时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中学毕业后,他先后赴日本和欧洲求学,探求强国之路。在欧洲学习期间,他接触了共产主义,在经过认真的学习和研究后,共产主义成为了他一生唯一的信仰[2]。对于共产主义,他是这么说的:“我认的主义一定是不变了,并且很坚决地要为它宣传奔走。”在以后的50年里,尽管遇到了白色恐怖、万里长征、十年“文革”等种种严峻复杂的情况,但他从未动摇过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可以说他的信仰坚如磐石。1938年,张国焘投向国民党后,有人谣传周恩来将成为第二个张国焘,甚至有人怀疑周恩来已经放弃了共产主义。周恩来听后非常生气,说:“如果离开了我们的党组织,我就毫无作用!”一些国民党政要曾提出要他加入国民党,周恩来以国民党内的各个阶层都已有仁人志士为由,婉言谢绝了他们的建议。
(二)对党忠诚,维护大局
周恩来善于处理个人和组织的关系,始终对党绝对忠诚,时刻把维护党内团结和党的政治大局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在战争年代,党内有部分同志不服从党的统一指挥,周恩来强调:党的领导作用要绝对的提高,红军中只能有党的领导。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自觉维护党中央的权威,服从党的统一领导,坚决抵制和反对不利于党的团结和损害党中央权威的言论和行动。“文革”期间,“五·一六兵团”将矛头指向周恩来,要求打倒周恩来。周恩来面对这些激进的年轻人,语重心长的说:“我为党工作多年,取得了一些成绩,同时也犯了不少错误,我在晚年要努力保持我对党的一片忠心。”“文革”期间,周恩来为了维持党和国家正常工作的进行,为了保护大批党内外人员,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周恩来一直是中共中央主要的领导成员。在面对王明等的“左倾错误”、罗章龙的分裂活动、张国焘的另立中央和“文革”中错综复杂的矛盾时,周恩来没有考虑自己的利害得失,而是坚持从党的团结这个大局出发,竭力维持党的团结,妥善处理各种矛盾,使党一次又一次避免了分裂和毁灭的危险[3]。历史已经证明,周恩来不是“和事佬”,而是保持党的肌肤健康运转的润滑剂。西安事变时,国内很多人要求处死蒋介石。面对这个曾经杀害过成千上万共产党人的刽子手,周恩来没有从党间恩怨出发,而是从全国抗战这个大局出发,在经过同中共中央领导人、张学良和杨虎城等一起讨论研究后,最终确定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
(三)热爱人民,勤政为民
周恩来自投身革命起,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人生的最高准则。在革命时期,周恩来就说过:我们要诚诚恳恳、老老实实的为人民服务。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更是明确指出:我们的工作都是直接或间接为改善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而服务的。“大跃进”期间,新中国遭遇了以粮食短缺为主的严重经济困难,全国各地饿死了不少人。周恩来知道后,心情十分沉重,为了筹集救命粮,他花费了巨大的时间和精力。他及时审阅粮食报表,精心计算粮食安排,并多次出京调查粮食状况,解决粮食的调拨问题。1966年,河北省邢台地区发生强烈地震,第二天周恩来就赶到重灾区,冒着余震继续发生的危险,逐村查看群众受灾情况。在灾区发表讲话时,他坚持让群众背着风听而自己顶着风讲,鼓励当地群众互相帮助,重建家园。当得知有位老人因失去儿子而悲痛不已时,周恩来安慰老人道:“您就把我当自己的儿子吧!”1975年,周恩来因病在接受大手术前,得知云南省锡矿工人中矽肺病发生率较高,手术后他把肿瘤医院院长叫到床前,要求马上派人去矿场做更多的调查。
(四)自我革命,永远奋斗
周恩来的一生是实践自我革命、永远奋斗优秀品质的一生。他热爱学习,通过学习不断地改造自己。他注重理论实际,反对迷信和盲从。在大革命时期,他就提出了武装工农的建议,并为此付出了积极的实践,从而为人民战争思想的成熟奠定了基础[4]。他认为共产党人就应该活到老,学到老。新中国建立之初,针对党内部分干部出现的官僚主义、傲慢和娇气等现象,周恩来提出领导干部也应参加体力劳动的建议,并带头下工地从事体力劳动,和工人们一起吃饭一起休息。他常说领导威信应该从改正自己错误和埋头苦干中培养起来。在战争年代,他常年奋斗在南京、上海等国民党的心脏地区。纵使环境险恶,但他依然坚定沉着,展现了共产党人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在建设时期,他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在他所领导的经济、外交、科技等工作中不断开创新局面。他平时工作累了就站起来走一走,困了就涂点清凉油,然后再继续工作。由于过度疲劳,他经常出现流鼻血的现象,但他仍然不肯多拿出时间去休息[5]。他常说:“一息尚存,就得奋斗!”
(五)勇于担当,鞠躬尽瘁
周恩来的一生是勇肩重任、勇挑重担的一生,是呕心沥血、任劳任怨的一生。遵义会议上,周恩来主动承担责任,指出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主要原因是军事领导的战略战术错误。他批评了博古和李德的军事错误,并做了自我批评。同时,他还全力推荐毛泽东领导红军今后的行动,所有这些都为遵义会议的成功召开和毛泽东成为实际领导核心起到了重大作用[6]。新中国建设时期,当“大跃进”的严重后果出现后,他主动承担责任,在大会上率先做检讨,并鼓励大家团结一致,战胜困难。有的同志替周恩来打抱不平,认为有些错误不是他的责任。周恩来说:“我是总理,中央和国务院决定的事情我都有责任。”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改变国家贫穷落后的面貌,为了让人民过上富裕的生活,他夜以继日的工作,奉献了自己的一切。周恩来几乎每天的工作时间都超过12小时,当身边的人敦促他休息时,他会说承担大量工作是应该的,这样可以给毛主席留出更多的时间去考虑一些重大问题。在三年困难时期,为了解决全国人民的的吃饭问题,周恩来日夜操劳,精心计算粮食的安排。在现存的32张粮食报表中,他的笔迹多达994处。周恩来晚年因病动手术多达14次,在住院期间他同中央和有关方面负责人谈话233次,会见外宾63次,开会47次。
(六)严于律己,清正廉洁
周恩来虽贵为一国总理,但他从不谋取私利,坚持严于律己,廉洁奉公。平时,他因私事用车,一律自付汽油费。凡是以个人名义赠送给外国友人的礼物,他都自己付钱,从不动用公款。有一次,周恩来到杭州去视察工作,临行前请随行人员到饭店吃饭。饭后结账时,省里同志说由地方报销,但周恩来不同意,坚持由自己付钱。周恩来故乡的官员为了表达对他的敬意,给他寄来一点土特产。周恩来将它们捆好,并附上一份国务院颁发的禁止收受礼品的规定,一起寄了回去。对于周恩来的故居,地方上多次提出要进行修缮。针对此事,周恩来指示:不到万不得已不要修缮,不要让人去参观,也不需要让里面居住的人搬迁[7]。周恩来生活上也十分勤俭节约。他的伙食和平常人家一样,都是两菜一汤。他用的洗脸巾坏了后,他把它改做成了一条擦手巾;后来,擦手巾用的不能再用时,他又用它来擦鞋。周恩来的睡衣是1950年买的,即使穿的颜色都褪了,但他也不舍得丢,还依然每天穿,直到逝世。周恩来不仅严格要求自己,也对他的亲属制定了“家规”:要求他们不准公开与自己的关系,不准利用他的关系搞特殊化。周恩来的侄儿在北京上学和工作十年,周围的朋友始终不知道他与周恩来的关系[8]。
二、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现状
为了真实、全面了解我校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现状,我们对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調查,问卷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理想信念基本情况、生活理想信念、职业理想信念、理想信念奋斗计划等内容。调查问卷的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大学生是有理想信念的,而且理想信念大多是积极向上的,但少部分大学生理想信念存在拜金主义、奉献精神弱等问题。
(一)对理想信念有较明确的认识,但缺乏具体行动
在“如何看待一个人的理想信念?”的调查中,81%的学生认为理想信念对于一个人的未来发展很重要,15%的学生对理想信念的概念不清楚,4%的学生认为理想信念没什么用。在“你的信仰是什么?”的调查中,67%的学生选择马克思主义,24%的学生选择其他,9%的学生选择没有信仰或不明确。在“你是否有理想?你有没有为理想制定计划?”的调查中,92%的学生表示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8%的学生表示没什么追求;64%的学生表示为自己的理想制定了相关的计划,36%的学生没有制定任何计划。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认识到了理想信念的重要性,主动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信仰,对未来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并制定了相应的计划,但仍有一部分学生对理想信念缺乏认识,对未来没有理想或缺乏相应的计划。
(二)注重个人理想的追求,但奉献精神较弱
在“实现理想的目的是什么?”的调查中,59%的学生选择实现自我价值,30%的学生选择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11%的学生选择其他。在“你认为哪个理想更重要?”的调查中,51%的学生选择生活理想,36%的学生选择职业理想,13%的学生选择道德理想。在“你愿不愿意到农村或边远地区工作?”的调查中,56%的学生选择不愿意,30%的学生选择看情况,14%的学生选择愿意。由此可见,当前大学生更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和生活质量的提高,而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较弱。
(三)有崇高的职业理想,但现实努力不够
在“你最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的调查中,41%的学生选择公务员,33%的学生选择事业单位,26%的学生选择医务工作者。在“毕业后的计划是什么?”的调查中,38%的学生选择升本,49%的学生选择参加公务员、事业单位、医院入职考试,13%的学生选择计划不明确。在“你愿意拿出多少课余时間去为你的理想奋斗?”的调查中,有32%的学生选择愿意拿出60%以上的课余时间,50%的学生选择愿意拿出30%~60%的课余时间,18%的学生选择愿意拿出30%以下的时间。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在职业选择上有崇高的理想,对毕业后有较明确的计划,但仍有一部分学生不愿意付出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
三、周恩来精神融入高职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路径
(一)将周恩来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堂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的主要场所。周恩来精神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堂的主导作用。首先,高校应加强对周恩来精神的理论研究,将周恩来精神的内涵、周恩来的奋斗历程和感人事迹编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材。其次,高校还需改进课堂的教学方法,有效运用多媒体,将周恩来的奋斗历程、感人故事等以图、文、声、像等多种方式展现给当代大学生。最后,高校还可以开设以周恩来精神为主题的选修课,从而健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
(二)将周恩来精神融入校园文化
将周恩来精神融入校园文化,既要注重校园硬环境,又要注重校园软环境。在校园硬环境方面,可以在道路旁、广场上设置路牌或放置雕塑以倡导周恩来精神。在校园软环境方面,可充分利用周恩来诞辰日开展各种学习和传承周恩来精神的校园文化活动,比如:开展以周恩来精神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歌咏比赛等[9];鼓励大学生创建周恩来社团,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和研究周恩来精神;举办以周恩来精神为主题的公寓文化大赛,美化寝室,倡导节约,营造学习周恩来精神的良好氛围;邀请知名专家来校讲述周恩来事迹,让周恩来精神触及大学生心灵深处,助推校园文化建设。
(三)将周恩来精神融入新媒体
近年来,互联网、QQ、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的出现,导致大量学生成为“低头族”。针对这种现象,高校应当加强对大学生的正面引导,借助新媒体对学生的强大吸引力来宣传周恩来精神,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一方面,高校可以将与周恩来精神有关的文字、图片、视频等上传到校园网、QQ、微信等新媒体,使学生对周恩来精神的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从而营造出良好的周恩来精神学习氛围。另一方面,高校可以在校园网上建立关于周恩来精神学习和交流的论坛,鼓励广大学生在论坛上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感想,而且教师还可以在论坛中与学生进行互动,从而使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四)将周恩来精神融入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可以拓展和延伸大学生课堂教育的效果,是塑造大学生理想信念的重要载体。将周恩来精神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既应注重理论的传授,又要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可以组织大学生参观周恩来纪念馆和周恩来故居,感受伟人生活和工作的真实场景,观看反映周恩来生平事迹的照片和资料,让大学生更深层次的去领悟周恩来精神的内涵;可以组织大学生开展以周恩来精神为主题的三下乡活动,让大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提高对周恩来精神的认识;可以鼓励大学生拍摄以周恩来精神为主题的微电影,用年轻人的角度去解读周恩来精神的时代内涵。
四、结束语
周恩来精神是周恩来同志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具有永恒的价值和魅力,我们世世代代都要去学习和弘扬。将周恩来精神融入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不仅能传承和弘扬周恩来精神,更能让当代大学生了解周恩来,了解历史,也能让大学生深刻认识到自己身上所承担事业的艰巨性,激发大学生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激情,鼓励他们成为新时期实现中国梦伟大征程的坚定实践者。
参考文献:
[1]陈答才.论周恩来精神的当代价值[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7(3):85-89.
[2]包天强.周恩来精神融入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问题探讨[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9(4):345-349.
[3]张寿春.“周恩来精神”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价值[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0(2):153-160.
[4]胡庄方.论周恩来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2,24(7):89-92.
[5]邵广侠.论周恩来精神的崇高地位[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7, 24(6):74-76.
[6]赵云钦.试论周恩来精神对实现中国梦的意义[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1):43-45.
[7]迪克·威尔逊.周恩来传[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13:287.
[8]冯正清,袁文伟.周恩来精神的时代价值及当代启示[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3(3):13-18.
[9]柏嫱.周恩来精神对于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3(6):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