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青年教师与“课程思政”的耦联关系研究
2019-09-10谢晗进欧阳君璇李鑫
谢晗进 欧阳君璇 李鑫
摘 要:通过分析新时代高校青年教师的3种特质,即“年轻”、“科研”和“时事”,促进了专业课程思政化进程,分别从课外思政化、备课思政化和授课思政化三条思政化路径,探讨对高校专业课程思政化接受度高、融合度高和新鲜度高的优势和效果。同时“三全育人”要求强化了新时代高校青年教师特征,更加快促进了“课程思政”进程。再以作者讲授的《投资学》课程思政化实施具体方法为例,总结了4种措施:传递国家意志、树立民族自信、成为一名合格的“摆渡人”;散发正能量、润物细无声、温暖课堂内外;认真备好課、知识点融合、直击学生心灵;五分钟讲坛、第一手资讯、时政动态融合。最后,提出了5点建议:开展独特的青年教师的师德师风培训;开展“课程思政”示范讲堂,组织教师前往“三全育人”示范高校进行培训;由国家教育部高位推动课程思政化评价方法的顶层设计;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政化跟踪评价;课程思政化引入年度绩效考核工作中。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青年教师;课程思政;耦联关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15-0009-05
Abstract: By analyzing the three characteristics of young teachers in the new era, namely, "young", "scientific" and "current affairs". They promote the ideological andpolitical progress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respectively from the three paths including extracurricular, preparing and teaching. And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process in professional course makes the acceptance degree, fusion degree and fresh degree higher. At the same time, the "three-round education" requirements have strengthen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young teach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 and accelerated the process of "curriculous thinking and politics". Again with the example of Investment course,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four measures: passes national will, sets up the national self-confidence, becomes a qualified "ferry people"; sends out positive energy, moistens everything silently, warms inside and outside the classroom; prepares the courses well, makes knowledge fusion, directs to students' mind; Five minutes rostrum, dynamic integration of first-hand information, the current politics. In the end, five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to develop unique strengthen moral standards of young teachers' training; to launch Demonstration cla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professional courses, and to organize teachers to visit "All the three education" demonstration training colleges; to high drive the evaluation method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process in professional courses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China; to evaluate the degree and achieve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ith tracking the student-centered; to be changed into annual performance appraisal work.
Keywords: new Era; young University teachers; Ideologicaland Political in Professional Courses; coupling relationship
一、概述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因此,“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要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要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
如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强调立德树人是高校的中心工作,也是高校的立身之本。要把思政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由于高校课程设置中专业课程占据重要地位,使得立德树人由“思政课程”走向“课程思政”成为必然选择。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和鼓舞下,全国掀起了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的热潮,形成了学习宣讲十九大精神的浓厚氛围。为积极回应大学生期盼,全面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以期望专业教师能够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理论与专业课程相融合,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使得“思政课程”全面升华为“课程思政”,努力开创我院本科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那么,如何做好“课程思政”,成为了教育界重点关注的热点问题。习总书记指出“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表达了对青年一代的充分肯定。杨政(2018)认为,当前我国青年教师信仰呈现出多样化特点,现状不容乐观。还有对自己政治生活不上心,往往摆在旁观者的角度,对政治现象进行指责,显示出明显的功利性追求[1]。王迪钊(2018)也表示青年教师中存在理想信念模糊、职业道德淡化、师德师风欠佳等问题,主要有青年教师自身认识不清、工作缺乏有效载体、评价体系不健全及外部社会环境失衡等[2]。虽然,部分高校青年教师呈现出一些理想和信念问题会让思想政治工作陷入被动,但青年教师天然的亲切感、突出的科研能力、时事政治的敏锐度等是具有独占性的特质,而且长期生活和学习在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家庭教育中,具有先进的思想,也具有崇高的精神需求。在积极的引导、团队建设和课程思政化大环境下,新时代下的青年教师专业课程思政化工作会形成一种机制,是独有的特质、教育教学、科研工作的全面融合,将自主的、自发的、由内而外地立德树人。
二、新时代高校青年教师与“课程思政”的研究现状
高校青年教师是教师中的新鲜血液,是新时代教书育人的重要力量,担负着培养社会优秀人才的任务。他们的信仰状态直接关系着高校意识形态的形成,也在一定程度上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目前,高校青年教师差异较大,个性突出,有大量海归博硕士带来了国外思想和文化,也有接受传统教育具备先进思想的博硕士。刘家喜(2018)认为新时代国家对人才的渴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迫切,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尤为凸显。随着青年教师逐渐成为高校教师队伍的主力军,其师德建设是高校教师队伍素质提升的关键,是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可靠保证,是推动高等教育实现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抓手,并总结了近年来围绕高校青年教师师德的内涵及要求、重要性、现状及对策等问题展开了研究,主要围绕环境优化、高校制度建设、青年教师修养三方面进行研究[3]。在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师德师风方面建设具体表现有侯锡铭(2018)认为应加强和改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认识要到位,行动要跟进,原则要落实,方式方法要创新。同时要突出重点,抓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使他们真正做到“在马言马”、“在马爱马”;抓好教师党支部建设,把思想政治工作落到支部[4]。张立岩(2018)提出了实际工作中开展的具有建设性意见的师德建设方案,一方面要加强教师道德意识修养,一方面要健全师德建设责任制[5]。杨雪芬(2018)以华中科大为主要研究对象,深入实际地提出,从健全教学管理制度体系、教学热点、难点搜集解答制度和完善的分类业绩考核标准四方面入手,加强高校思政课青年教师队伍建设,让他们真正担负起培养时代新人的重任[6]。张帆(2018)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青年思想对青年地位、青年发展、青年工作做了系统论述,是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依据,为做好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诸多指导意见,包括加强党的领导、坚定理想信念、破除体制壁垒、创新工作方法等[7]。
在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工作提出的指示,思政贯穿全过程教育教学,标志着思想政治工作从思政课程融入专业课程当中,强调“课程思政”。在理论层面,石书臣(2018)认为正确把握二者的关系,既要认识到二者的本质联系,又要明确二者的区别,充分发挥二者各自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和育人优势,形成协同效应,增强育人合力[8]。高德毅、宗爱东(2018)认为树立“课程思政”理念,强调学校教育应具备360 度德育“大熔炉”的合力作用。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养课程、专业课程三位一体的高校思政课程体系。发挥思政课的“群舞中领舞”作用,实现所有高校课程的“共舞中共振”效应[9]。因此,胡洪彬(2018)认为高校教育要从建立课程思政体系开始,高校在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应解决意识缺失、能力不足、资源短缺和协同乏力4个层面的问题,必须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指引下,从推进课程发展科学化的角度出发,着力形成理念引导制度、责任落实制度、协同配合制度、资源整合制度和动态评估制度等五大制度体系,为课程思政的深化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10]。江颉、罗显克(2018),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可从明确思想政治工作目标体系、协调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强化“课程思政”特色专业群建设、突出课程教学内容的“思政”功能以及打造特色校园文化5个方面进行路径探究[11]。
在实践方面,赵艾凤(2018)为了培养新时代的财税人才,构建“大思政”的新格局,文章介绍了财政学科的特点,分析了财政学课程思政的目标,提出财政学课程思政改革的实现路径,包括课程设置是基础;教师主导是关键;整体规划是核心[12]。金丽霞、朱金玲(2018)以浙江中医药大学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为例,探讨了大学专业课堂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协同育人效应的措施与途径,提出专业课堂可从链接名人轶事、联系实际和注重实践等角度出发,帮助学生树立“中国梦”理想信念,建立“专业梦”人生规划,实现全面自由发展的“个人梦”[13]。彭自然等(2018)分析了環境评价课程开展思政教育的教学目的、教学原则和教学内容,为生态环境类专业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提供了借鉴和参考[14]。杨晶凡、王利丽、陈随清(2018)总结并归纳了作者近年来在中药商品学教学中积累的关于在专业课中融入思政教育所做的探索与实践,着重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在中药商品学教学中的融入点,具体教学方法和载体途径及实施感悟等内容[15]。
根据研究发现,我国高校青年教师存在一些问题,但严重忽略了新时代高校青年教师自发传播的正面能量和进步思想,这是青年教师更高境界的精神追求而非物质追求所带来的边际效应。这种正面边际效应是课程思政化可行性的内在基础,二者相互促进对于师德师风建设和立德树人效果将是“1+1>2”。高校青年教师有着独特的特征和个性,而且在科研方面具有较大优势,从而其在专业课程思政化过程中需要有专业思维,也具有思政思维,但是目前大量文献研究缺乏对高校青年教师的课程思政化机制的总结和分析,而实践方面更是缺乏。
三、高校青年教师与专业课程思政化的耦联关系
新时代高校青年教师进入高校所授课程大部分与自己本身专业相关,而其独有的特征是其专业课程思政化路径的关键点。同时,在我国“三全育人”要求之下,能够强化新时代高校青年教师特征与专业课程思政化之间的内生耦联性。
(一)新时代高校青年教师特征促进专业课程思政化
新时代高校青年教师具有三种特质,“年轻”、“科研”和“时政”,其促进专业课程思政化路径,独有的新时代高校青年教师特质,“年轻”、“科研”、“时事”,从专业课程体系融入思政元素、信念与理想元素、道德元素等,以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形式在课堂上进行“显性课程”与“隐性思政”融合教育教学,如图1所示。通过三种特征融入专业课程的具体措施包括以下三部分:
第一,“年輕”促进课堂内外思政化接受程度高。青年教师与学生们之间能够产生零距离亲切感。而这种“师兄师姐式”的思政有如人生道路上的经验教训,让学生“听得进”也“愿意听”,从而无论课堂内外,无论是青年教师自发行为还是学生解惑需要,青年教师思政工作一直在进行,从而形成专业课程内外与亲切感融合的思政化路径。而且通过对政治的把握,时事的追踪,巧妙地、隐性地、动态地融合于每次专业课程中,经典案例写入教案并逐步完善。
第二,“科研”促进教育教学思政化融合度高。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强,对国家政策把握准。而这种优势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社科类项目,都是紧跟党中央精神和国务院政策,青年教师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有创新思路,而其申报国家级、省级课题的前提是对政策把握较为准确,能够在国家政策引导之下完成科研工作,推动国家科研、创新实力提升。这就意味着,青年教师对政策的研究有一定见解,从而在其科研相关的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与政策产生较大关联,从而形成专业课程与政策融合的思政化路径。
第三,“时事”促进教育教学思政化新鲜度高。青年教师对于时事政治的敏锐度较强。由于信息化速度加快,青年人都喜欢在网上获得资讯信息,对时事政治的关注,好奇心是科研的基础,新颖的事件又是激发好奇心的重要依托,每天动态更新的时事是学术理论背后呈现的现象,又可以是未来科研的导向,将专业课程理论与当天时事结合教学,不仅教学内容创新,理论联系实际也推动教学上升了一个高度,学生每天对教学内容具有新鲜感和好奇心,这是驱动学习的原生动力,从而形成专业课程与时事融合的思政化路径。青年教师对新颖事物的敢于尝试、敢于挑战,在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基础上,专业课程拥有了“新鲜血液”和“新的活力”。
(二)专业课程思政化强化高校青年教师新时代特征
专业课程思政化是国家“三全育人”要求的必经之路,新时代高校青年教师的3种特质与“三全育人”提出对教师的要求是具有紧密联系的。不论是新时代高校青年教师自发地进行专业课程思政化,还是国家政策要求的,这都是对专业思政化过程的一个强化,一个巩固和加强。
四、高校青年教师专业课程思政化具体做法——以《投资学》为例
以《投资学》课程为案例,从新时代高校青年教师三种特质展开研究:
(一)青年教师的师德师风:传递国家意志、树立民族自信、成为一名合格的“摆渡人”
作为教师,不仅要提供专业的知识,而且要传递中央精神。为此,《投资学》课程的投资环境章节,重点对比了传统投资在美国与中国的主要区别。在政治体制上讲述中国政治制度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是优于美国两党制,表现在基础建设投资上所创造的高铁奇迹,“华龙一号”、“墨子号”、C919等。以BAT三大资本巨头投资项目,如蔚来汽车和换电站创新服务为例阐述我国新能源汽车制造技术以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指导下“互联网+制造”引领我国工业技术腾飞的事实,鼓励大学生参与“创青春”等创新创业比赛。
课程中以泽熙私募基金总经理徐翔操纵证券市场、内幕交易犯罪,以及原证监会主席助理张育军受贿罪等反面案例告诫学生,要引以为戒,要有作为金融人的职业精神和道德底线。而且,金融行业是生产性服务业,应该始终清楚金融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行业,不论身处银行、券商还是VC或PE,都应该以服务实体经济为职业操守。
在学期结束前一次课,用20分钟做一个主题演讲,关于《投资学》专业还需要自我完善之处,关于做一个善良的、温暖的人,关于努力,关于梦想。
(二)年轻:散发正能量、润物细无声、温暖课堂内外
通过教师本身榜样作用和巧妙利用心理学上方法因势利导,而不是利用惩罚手段加以约束,真正做到润物细无声,从心灵深处做到“德育”。对于大三金融专业学生,是就业、是出国还是保研或考研,对于未来是迷茫的、是彷徨的,更加需要专业教师从专业角度以及过来人经验为学生答疑解惑。《投资学》课程偏向于量化投资,课堂上作者以类似于“脱口秀”方式去讲课,让学生们在轻松快乐氛围中把课听明白。讲述量化模型及作图过程中结合本科工科背景的画图技巧,即看准目标点就能画直线的本能反应,由此炖煮“心灵鸡汤”。即认定了目标,努力就能直达目标,并以此引申自己考研的迷茫和困惑,是以何种心境去决策、去坚持,最后读完博士。因此,《投资学》课程虽然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课程,但很多要点均蕴含着思想教育意义,值得去挖掘和深思,传递其中正能量,鼓励学生努力并快乐着,在浮躁的社会中,去指引学生们方向。
课堂之外,像学长、师兄或前辈一样,不仅是《投资学》专业课程答疑解惑,包括指导参加创新创业等各类竞赛、学术问题、国家大事、考研决策甚至还有心理辅导。而且在学生向我请病假时,会多关心下病情,如有需要可以建议和帮助其选择更优的医疗资源。
(三)科研:认真备好课、知识点融合、直击学生心灵
在对《投资学》各个知识点梳理过程中,要详细做好教案和备课,对每个知识点形成知识导图,例如有效市场假说,意味着股票价格包含了所有可获得的信息,只有新信息才能对股价产生波动。为了紧跟市场脚步,通过学生感兴趣话题以及与课程相关案例授课,会更有吸引力。沸沸扬扬的红黄蓝幼儿园事件,这一新消息刺激了红黄蓝美国股价的剧烈波动,而且伴随着动量效应,与同学一同探讨其背后是否还存在着反转效应。除了技术层面的交流,对于职业精神方面也与同学分享作为大学教师的想法,幼儿园教师是真正能够对小孩子未来产生巨大影响的职业,不论清贫还是富贵,都应该要有一颗将所有小孩子视如己出的爱心,去呵护去保护,这是职业精神也是维护这个社会爱和正义的基石。由此去引导学生去思考人性和善良,在每个学生心中种一颗善良的种子,以期待日后能够盛开善良的花,从而再去影响身边的其他人。
(四)时事:五分钟讲坛、第一手资讯、时政动态融合
课堂上利用5-10分钟以类似于“百家讲坛”形式,分享前次课程到即期课程时间段发生的热点新闻,通过平常积累的研究视角和分析方法讲述该案例,并尝试挖掘“德育元素”。而之后的课程可以由学生进行5分钟讲坛式分享和分析,再由本人进行5分钟点评分析和“德育元素”挖掘。在吸引力和配合度上高度参与提高学生积极性和吸收专业知识,同时也考验教师日常积累和对实事把握。
授课期间正好出现了一只股票产生了重大新信息,对股价产生了剧烈波动。首先是于美国新上市的公司趣店,即前几年处于风口浪尖的经营“校园贷”业务公司,在同时遇到三季度财报净利润增长300%以上的“好消息”和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文件《关于立即暂停批设网络小额贷款公司的通知》“坏消息”的两个新信息时产生的反映,下跌幅度大于20%。并且,以此话题分析趣店公司爆炸式增长的消费贷历史以及“校园贷”毫无底线的扩张市场策略,以此教育大学生要有自己的理财观、要与父母多交流沟通、遇到事情要冷静处理等等心理上的引导。
五、政策建议
新时代高校青年教师具有“年轻”、“科研”和“时事”3个明显特质,能够自发形成对课程思政化的提升和改革,体现在课外思政化、备课思政化和授课思政化,从而对学生产生显性专业课程与隐性思政工作的较好融合,使得思政工作的接受度、融合度和新鲜度有所提升,在教书育人,尤其是培养社会主义人才的道路上具有创新价值。根据研究结论,总结5点政策建议:
1. 开展独特的青年教师的师德师风培训。针对不同学院或者不同专业系所,专业课程授课方式和授课内容均有较大差异,以院系为单位的师德师风教育,尤其是对于新进博士青年教师来说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展开青年教师的师德师风教育,有助于刚脱离学习,完成角色转换的青年博士能够迅速加入课程思政的工作;另一方面,也有助于院系听取每一年新进博士的心声和思路,不断更新和改进对于当前大学生心理动向的把握,融入课堂,让当前大学生更加容易接受课程内外的内容。
2. 开展“课程思政”示范讲堂,组织教师前往“三全育人”示范高校进行培训。以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重庆大学成为首批试点高校为改革参照高校,邀请“三全育人”相关教授到高校进行“课程思政”的讲座和培训,也可以同时进行调研和组织青年教师学习和培训,这样有助于各高校青年教师群体的先进性和“三全育人”的实践性。
3. 由国家教育部高位推动课程思政化评价方法的顶层设计。专业课程思政化不仅仅是专业课程与思政工作的融合,更是传递国家意志、树立民族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奠基之石。因此,专业课程思政化程度的评价方法不应该是在学术层面,而应该是处于政策层面,由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主要推进高校专业课程思政化评价,而评价内容主要包括高校教师的师德师风、备课思政化程度、授课思政化程度和课外思政化程度,从高位推动我国课程思政化进程。
4. 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思政化跟踪评价。从大一入校开始,每年度对每位學生的课程思政化效果进行评价研究,直到毕业后2年内依然进行追踪调查,可以有效分析专业课程思政化的“隐性”作用逐步“显性”,相信这与谨遵老师谆谆教诲的作用是不谋而合的。而且,跟踪评价还能够实现重要的反馈机制,由学生反馈的意见和建议能够促进教师在教授专业课程中不断提升思政水平。
5. 课程思政化引入年度绩效考核工作中。全国高校教师薪酬体系都在进行绩效工资改革,旨在激发高校教师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为所属高校、为地区和为国家产出高质量的教学成果和科研成果,更是为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人才培养。因此,课程思政化与绩效工资关联,将极大地推动课程思政化进程,加速“三全育人”。
参考文献:
[1]杨政.增强党对高校青年教师信仰吸引力的路径思考[J].学周刊,2018(27):188-189.
[2]王迪钊.新时代下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状况分析研究[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4):116-122.
[3]刘家喜.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回顾与展望[J].高校后勤研究,2018(08):65-67+71.
[4]侯锡铭.论新时代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8,37(03):67-72.
[5]张立岩.新时代视阈下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体系建设[J].课程教育研究,2018(42):35.
[6]杨雪芬.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探究[J].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04):78-81.
[7]张帆.习近平新时代青年思想对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启示[J].文教资料,2018(17):109-110.
[8]石书臣.正确把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关系[J].思想理论教育,2018(11):57-61.
[9]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01):43-46.
[10]胡洪彬.课程思政:从理论基础到制度构建[J].重庆高教研究,2019:1-8.
[11]江颉,罗显克.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探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32):84-87.
[12]赵艾凤.财政学课程思政改革的路径分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9):61.
[13]金丽霞,朱金玲.高校专业课程思政化的路径研究——以浙江中医药大学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为例[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8(24):60-61.
[14]彭自然,李娟英,邵留,等.环境评价课程思政教学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8(33):248-249.
[15]杨晶凡,王利丽,陈随清.课程思政在《中药商品学》教学中的实践探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33):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