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促进高校教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9-09-10洪家芬

高教学刊 2019年15期
关键词:高校教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洪家芬

摘  要:高校教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高校教师为人民服务的需要,又是高等教育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需要,也是地方普通高校向应用型转型成功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高校教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15-0145-03

Abstract: The cultivation and practice of core socialist values by college teachers is not only the need for college teachers to serve the people, but also the need for education to serve the great caus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also an important guarantee for the transformation of local ordinary universities into practical ones.

Keywords: college teacher; cultivate and practice; core socialist values

一、概述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升高校教书育人水平,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关键在教师。2016年1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1]。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多元文化交流融合,高等教育大众化、国际化与利益多元化已势不可挡。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既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又要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教师作为党的教育工作者,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加强自身建设,更好地承担起大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切实担负起“灵魂工程师”的神圣使命。

二、高校教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角色分析

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永续发展。高校教师的价值观念、精神品质、道德规范、行为准则能对大学生产生巨大的正面能动作用,国家和社会对高校教师抱有很高的期望。

(一)党执政的拥护者和支持者

高校教师作为党的教育工作者,要始终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拥护党的领导,支持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高校教师还要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认真履行人民教师对国家、对社会、对教育事业的神圣使命,以培养人才、推动社会发展进步为己任,努力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先进思想文化的践行者和传播者

高校教师是先进文化的践行者,要运用科学的理念、精神和方法去武装大学生头脑,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同时,高校教师还是先进思想的传播者,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学、教育学、历史学等学科专业知识与方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三)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灵魂与灵魂的交融,人格与人格的对话。高校教师要秉持中国知识分子的职业操守,修身立德、自尊自律、为人师表,以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品德去影响人、感染人、塑造人。高校教师还要积极关心、爱护和帮助每一名大学生,以真诚和爱心去团结人、关心人、鼓舞人,用实际行为引导和呵护大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三、高校教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不足之处

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教师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对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高校教师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还存在不少问题。

(一)理論武装有待加强

培育核心价值观贵在知行合一,知是前提和基础,内心认同才能自觉践行[2]。以“三个倡导”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和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简短而不简单的24个字,却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体现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价值和精髓。高校教师只有不断坚定理想信念,深入系统全面地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性质、核心内容和基本特征,联系实际学,结合工作学,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学,才有可能具备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认识基础和知识储备。但在现实中,一些高校教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不足,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停留在表面,照搬照抄,人云亦云,不愿花时间、下功夫,缺乏必要的理论知识和文化涵养[3],使得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肚里没货、心里没底,说服力不足,影响工作成效。

(二)思想境界有待提升

当今时代,社会快速发展,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思想交织、思潮涌流,意识形态阵地的争夺日趋激烈。大学生具有开阔的视野、发现问题的敏感性与分析问题的片面性、偏激性,很容易受到社会发展变化带来的各种影响,如高校教师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并引导大学生认识和分析问题、帮助大学生解决问题,就没有很好地尽到教书育人职责。当前,高校教师在总体上是积极向上的,但少数高校教师的思想境界令人担忧,主要表现为:思想不纯,理想信念观念淡薄,缺乏奉献精神;不愿在教书育人本职工作上投入过多精力,职业情感淡化,得过且过;眼中只盯着论文与课题,只关注学术成果有没有效益,忽视立德与育人;放低追求,偏重物质享受,令腐朽意识形态、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乘虚而入;行为不正,不能恪守学术诚信、学术规范;言行失范,存在“台上他说人,台下人说他”等不良现象[4],严重损害了高校教师的整体形象。

(三)工作方式方法有待创新

在科技发展异常迅速、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创新是一个民族振兴的希望,一个国家持久发展的动力源泉。伴随社会变化发展,科学技术在不断丰富发展,越来越多的交叉学科、边缘学科不断产生;与此同时,科学技术知识也在不断更新。高校教师应紧跟时代发展,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为知识的迁移、整合和创造提供必要的前提和基础。但是,一些高校教師的表现却差强人意。一方面,他们的知识面比较狭窄,知识结构单一,对学科专业发展前沿动态、教育教学规律及大学生思想发展规律缺乏必要的了解,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和水平较低,无法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历史学等学科专业的科学理念、精神与方法指导教育实践。另一方面,他们的创新动力不足,墨守成规,教学内容陈旧单调,教学形式简单死板,照本宣照,课堂沉闷,缺乏求异思维能力,无法变换思维角度灵活解决问题,不具备勇立潮头、与时俱进的朝气,影响培育质量。

四、高校教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改善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四个统一”为高校教师如何促进大学生党建工作指明了方向。

(一)加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政策导向

1. 坚持党的领导。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党委要保证高校正确办学方向,掌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导权,保证高校始终成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各级党委要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加强领导和指导,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各部门各方面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高校要立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制高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对大学生价值引导的核心内容。

2. 构建长效机制。当前,教育部和中国政研会正着手研制《高校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测评指标》。高校要以此为契机,积极探索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长效机制,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坚持师德为上,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把个人政治立场作为教师的准入条件和任职要求,将教师立德树人的表现纳入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测评体系,引导广大教师自觉增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3. 完善涵育机制。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高校党务部门要定期研判教师思想政治状况,有针对性地加强培训、研修和交流,引领教师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引导教师客观全面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不断深化教师对党的理论、国情社情的认知认同。高校还要为教师学习深造创造条件,提供必要的组织保障、时间支持与培训经费支持,帮助教师学习理论、感受文化、提高认识。

(二)提高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师素质

1. 坚定理想信念。只有高校教师努力成为有理想信念、纯洁精神的人,高等教育才会更有内涵、更有品位、更有魅力。高校教师要强化历史使命感,坚守理想,为国育才,不断坚定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高校教师还要强化社会责任感,以推进社会进步为己任,主动投身社会实践,自觉把个人理想和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事业,不辜负党和国家的重托。

2. 加强自身建设。“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教育者表率作用强,方能树立教育威信,所以说,教育者应先受教育。高校教师要崇尚科学精神,坚持不懈地探索完善知识结构和工作方法,严谨笃学,精益求精,不断用新知识充实自己,把最先进的方法、最现代的理念、最宝贵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以适应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高校教师还要自尊自律,端正作风,培养高尚的生活情趣和精神追求,不断提升思想境界。

(三)创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思路

1. 把握时代脉搏。面对教育工作中不断出现的新形势、新情况,高校教师要具备开阔的视野、活跃的思维,要及时把握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征及发展规律,积极将视点聚焦于大学生普遍关注的现实问题和社会热点,了解和掌握大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和期待。高校教师还要尊重和保护大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和创造力,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大势,坚定道路自信。

2. 创新教育思路。教师是兴教之源,有一流的教师,才有一流的教育、一流的人才。高校教师要立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紧跟社会进步与文化发展,勇于创新,主动探索新时期、新形势下教书育人的新思路,不断拓宽教育思路和工作方法,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改革,随时代而行,与时代同频共振,积极提高教书育人的时代感和亲和力,增强教书育人的影响力、说服力、凝聚力。

3. 弘扬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高校教师要积极传递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梳理和萃取中华文化中的思想精华,挖掘传统文化中蕴藏的丰富教育资源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使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适应,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不断发扬光大,为大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丰厚滋养,坚定文化自信。

(四)增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实效

1. 引导大学生实践。投身实践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必由之路,也是激发大学生创新潜能的重要源泉。高校教师要从民族发展复兴的高度,带领大学生把远大抱负落实到勤奋学习和实际行动中,帮助大学生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并运用科学的理念、精神和方法去指导实践,通过实践砥砺品质,实现思想转变和升华,促进大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的全面提升。

2. 注重言传身教。“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师的理想、道德、才能等内在品质蕴含了丰富的教育价值,是言传身教的宝贵天然资源。高校教师要始终坚持为人师表,光明磊落,以身作则,身体力行,以高尚的师德凝聚人,以高雅的才情鼓舞人,以深厚的学养塑造人,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感染人,用榜样力量激励大学生自觉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五、结束语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为师之道,端品为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人师表,任重道远。高校教师要心怀天下,砥砺奋进,以精进的态度、创新的意识、多元的格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立德树人的全部过程和各个环节,为中华民族前行培育绵绵不绝的新生力量,切实担负起“灵魂工程师”的神圣使命。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EB/OL].http://www.moe.edu.cn/jyb_xwfb/s6052/moe_838/201612/t20161208_291306.html,2016-12-08.

[2]刘云山.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求是,2014(2):3-6.

[3]房正.推进高校教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中国高等教育,2014(17):40-42.

[4]段永清.高校教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7):60-61.

猜你喜欢

高校教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幸福从“心”开始
高校教师党建参与的“四度”模型研究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做合格的高校教师
花钱评高校教师让学者斯文扫地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研究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内化及其促进机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