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2019-09-10万舒全
万舒全
摘 要: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带来新的挑战。移动互联网影响马克思主义话语权、课堂的抬头率和教师的理论自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要与时俱进,适应学情的变化和教学手段的变化。构建基于互联网思维的教学理念、鲜活生动的话语体系和与移动互联网深度融合的教学手段是移动互联网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方法创新的可能途径。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思想政治理论课;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15-0077-03
Abstract: The mobile Internet technology has brought new challenges 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obile Internet affects Marxist discourse power, classroom growth rate and teachers' theoretical self-confidence. The teaching methods should keep pace with the changes of learning conditions and teaching contents. Constructing the teaching idea based on Internet thinking, vivid discourse system and the teaching means of deep integration with mobile Internet are the possible ways to innovate the method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in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 of mobile Internet.
Keywords: mobile Interne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Countermeasure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带来新的挑战,导致大学生成为思政课堂上的低头族,严重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要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的先进技术和便利条件,实现教学方法的转化,以适应时代的新要求。学术界对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创新有了一定的研究,但是对于移动互联网新时代的到来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影响以及应对方法的研究还不够充分,需要进一步加强。
一、移动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影响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产生了重要影响,主要体现在影响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影响课堂的抬头率和影响教师的理论自信。
(一)影响马克思主義话语权
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建构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内容,高校思政课就是通过马克思主义话语的传播,使大学生能够树立起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伴随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大学生们的生活、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很大改变,网络化生存成为大学生新的存在方式。他们获得信息的方式也主要通过移动互联网进行。而网络环境是异常复杂的,今天的互联网已经成为各种社会思潮争夺的主战场,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在网络传播,寻找新的载体,大学生成为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争夺的对象目标。由于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不够成熟、坚定,极易受到多元社会思潮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高校思政课就会面临较大的挑战,学生的大脑并不是一张白纸,而有可能是受到各种社会思潮影响的大脑,在高校思政课上,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就会受到严重地削弱,影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的确立。
(二)影响课堂的抬头率
“抬头率”是指学生在听思想政治理论课时的听课效果,有多少学生愿意抬头听讲。[1]课堂上的抬头率是评价课堂效果的重要指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首先就要想办法提高课堂的抬头率。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对提高课堂的抬头率带来不利影响。移动互联网问题就是手机问题,智能手机已成为大学生的必备装备,可以说今天的大学生已经离不开手机,通过手机获得资讯,通过手机与人交流,也通过手机学习知识。即使在课堂上,也存在着严重的手机问题,学生在课堂上不时地关注手机信息,像微博、微信等,也有个别学生在课堂上利用手机打游戏,手机一直牵引着学生的注意力,如果不能有效改革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模式必定无法激发学生的学生热情,因此,手机严重影响了高校思政课堂上的抬头率。没有抬头率作为保证,高校思政课很难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三)影响教师的理论自信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其主渠道,思政课堂上能否说服学生、能否使学生树立起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思政课教师的理论自信起到重要作用。只有思政课教师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才能把理论讲清讲透,才能具有真情实感,也才能真正说服学生。移动互联网不仅对学生具有重要影响,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也会产生重要影响。高校思政课教师也利用移动互联网获得信息,也会经常浏览微博、微信,也会关注各大论坛。多元社会思潮在网络环境中的传播,个别思政课教师就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非马克思主义社会思潮的影响,甚至使其产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怀疑,影响高校思政教师的理论自信。由于缺乏理论自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课堂上就很难说服学生,影响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要与时俱进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担负着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的重任,要使高校思政课具有实效性,就必须根据每一时代的特点来调整教学方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要做到与时俱进。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要适应学情的变化
每个时代大学生的群体特点都会被打上时代的烙印,都有其时代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提高实效性就必须要关注学情的变化,了解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学情分析有利于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能够更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2]学情的变化首先表现在学生的知识结构的不同。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都要求每一时代的学生继承掌握知识的不同,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也会随着时代发生一定的变化、调整,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就要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来确定教学方法,因为学习心理学的一条基本规律就是要用已有的知识来理解新的知识,由此以帮助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和信仰。学情的变化还表现在学生接收知识方式的不同。学生接收知识也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例如,在互联网发明以前,学生学习的方式主要是阅读纸质书本或者课堂听课的形式进行,互联网发明以后,学生学习的途径增多了,通过互联网可以更加自主地获取知识,获取知识的方式也正在由文字转变成图片、视频资料。在这一变化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就要努力跟上时代的步伐,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活动。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要适应教学手段的变化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教学手段的先进程度。教育技术的发展与现代化对教育活动提供了有力支撑,能否充分运用先进的教育技术往往成为教学改革的关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改革要关注教育技术的新发展和新成果,积极吸收采纳先进的教学手段。教学手段的发展更有利于教学内容的传授。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已经很难适应时代的要求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不能有效地传达教学内容和帮助学生理解。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点是要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传统的教学模式更是顯露其诸多弊端。高校思政课必须要与时俱进,充分地借鉴科学技术的发展成果和教学技术的新发展,提升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程度。
三、移动互联网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方法创新途径
移动互联网新时代的到来,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带来了挑战,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机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紧随时代发展的步伐,抓住移动互联网的巨大机遇,努力创新教学方法,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
(一)构建基于互联网思维的教学理念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应对移动互联网的挑战,就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建构基于互联网思维的教学理念体系。“互联网思维”这一概念的出现是伴随互联网技术对人类社会产生深刻影响这一时代背景下的,是人类对互联网的认知以及对人类在互联网背景下生存样态的关照。互联网思维中的用户、角色、语言、关注点等概念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借用互联网思维中一些有特色的思维运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值得探索的。[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理念应该借鉴互联网思维,实现教学理念的转变。实现传统教学理念的主客关系向主体间性教学理念的转变,努力塑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借鉴互联网思维中的用户性、创新性、参与性和数据性等特征,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人本化、数据化、信息化和互动模式。通过这种教学模式的转变,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主动参与者,努力激发学生自主的学习热情,以期取得更佳的教学效果。基于互联网思维的教学理念是对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理念改革出路的探索,是对传统教学以灌输为主模式的克服与超越。在构建基于互联网思维的教学理念的过程中,要注意的是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互联网思维要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热情,做到以学生为本,但不能忽略了教学的重要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始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监督者,没有教师的正确引导,教学活动就不可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二)构建鲜活生动的话语体系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是通过话语得以传递的,话语是内容的载体,话语也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正是通过教学的话语使学生树立起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权的必然要求。[4]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应对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挑战,就要努力超越传统教学话语模式,构建鲜活生动的教学话语体系。高校思政课传统的话语体系更多地表现出正统的、单调的、严肃的特点,这种话语是远离学生的、远离生活的,当然也是远离网络的语言形式。这样就会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构筑一种语言障碍,也会影响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吸收和认可。为了提高教学的实效性,高校思政课就要改革传统的话语形式,代之以鲜活生动的语言形式。鲜活生动指的是教学话语要贴近学生的实际,要是活的话语而不是死的话语,要能使学生产生共鸣,而不是要学生经过努力的话语转化才能理解。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教师就要多关注网络语言形式,可以借鉴和选择一些网络语言运用到教学过程中。可以选取互联网上的典型案例来帮助教学,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构建鲜活生动的话语体系对于增强教学实效性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避免传统教学语言的枯燥性,是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重要维度。在构建鲜活生动的话语体系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不能为了话语而话语,话语是为内容服务的,不能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使教学话语哗众取宠,而应对教学语言严格选取、认真把关。这样才能使高校思政课既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又不失思政课内容的崇高性、庄严性。
(三)构建与移动互联网深度融合的教学手段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应对移动互联网新时代的挑战,就必须努力构建与移动互联网深度融合的教学手段。对待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政课不能回避,而应积极地回应,对移动互联网应该积极地加以利用。互联网时代,学者们提出“互联网+”的概念,通过与互联网平台的对接来增强教学的效果。“互联网+”时代为增强高校思政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带来了新契机。[5]移动互联网时代,也应该关注“移动互联网+”的可能性。移动互联网具有更加便利的条件,其可以进一步摆脱时间、空间的束缚,能够更好地融入到教学实践过程中。当前,像对分易、学习通等教学辅助APP已经开始逐渐进入高校教师的视野,并尝试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加以运用。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思政课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移动互联网平台开展课堂小组讨论,增强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学习的兴趣。在课堂管理方面,移动互联网教学平台也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如签到功能,这样就可以省去教师点名的时间。教师也可以通过在教学过程中相关软件的随机点名功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课程考核考试方面也可以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平台的便利条件。而且在后期的成绩总结、分析等方面,这些学习辅助软件也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思政教师还可以利用移动互联网平台发布教学相关的辅学材料,以扩大学生的视野,加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移动互联网教学平台只是教学活动的辅助环节,其起到的只是辅助的作用,以便于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高校思政课在与移动互联网融合的过程中,要处理好主次关系,不能喧宾夺主,忽视了教师课堂讲授的重要意义。通过构建与移动互联网深度融合的教学手段,能够更好地增强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顾晓英.提升思政课课堂学生“抬头率”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高等教育,2018(02):39-41.
[2]许传红,程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困境与学情反思[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07):46-49.
[3]刘双胤,耿明月,徐士博.基于互联网思维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若干问题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5,31(06):57-60.
[4]张志元,周雪雪.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创新与传播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34(06):72-75.
[5]张阿兰.“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路径[J].高教论坛,2016(10):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