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揠苗助长”与“矮壮素”

2019-09-10茅卫东

人物画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词语教学

摘 要:就“理解词语”这一目标而言,在小学阶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把“理解词语”分为了三个能级,教师要清楚各个学段的能级水平,只有细读了《课标》,心里“真正”有了《课标》,课堂才能随心所欲而不逾法度。针对语文教学中“揠苗助长”和“矮壮素”这样两种常见现象我们该怎么办办?实践与思考告诉我们,可从以下两方面去应对:1、研读《课标》,把握各个学段的能级水平。2、重建课堂,在“对比教学”中找准“生长点”。

关键词:词语教学;年段目标;能级水平

一、案例描述一

(一)课堂回放:(苏教版第九册《飞向月球》中“失重”一词的教学)

师:同学们,知道“失重”是什么意思吗?

生:有的从字面上谈自己的理解,有的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着各自的理解。听起来都没有理解到位。

师:哦,老师知道你们还没有完全懂。那怎么办呢?有什么方法解决?

生:查字典。

师:好办法!那我们就来查一下字典吧。

生:(查字典后回答)物体失去重量。是由于物体在高空中所受地心引力变小或由于物体向地球中心方向作加速运动而引起的。如升降机开始下降时的状态。

师:现在,同学们知道“失重”的意思了吧。其实,还有一个好办法:那就是到课文中去找答案,你们到课文中找找看,哪些地方描写的是“失重”呢?

生:找课文中描写“失重”的句子,并进行了交流中。

师:“失重”给宇航员的生活带去了哪些不便?

生:交流,体会“失重”这个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

二、案例反思一

(一)问题诊断

上述的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为何会存在这样的现象?这是我们应思考的问题。细读《课标》,我们不难发现:出现问题的原因是老师对《课标》各个年段的目标不清楚,具体到语文课堂教学而言,就是在把握教学目标的能级水平上发生了偏差。

在小学阶段,《课标》把“理解词语”的目标分为了三个能级:1、第一学段(1~2年级):“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2、第二学段(3~4年级):“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3、第三学段(5~6年级):“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根据《课标》中“理解词语”的三个能级要求,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失重”这个词语,对于1-2年级的学生,只要他们知道失重是飘起来的感觉就可以了。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去读“这时,宇航员感到自己的身体轻飘飘的,无法在座舱里站稳,稍一抬脚,就会跳起三四米高。”这句话,学生能理解这句话就是描写的失重,也可以放宇航员在太空生活的片子,让他们亲眼看一下,感受一下。这样,正好符合第一学段学生的能级水平:“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因为低年级段“理解词语”的能级水平的关键词就是——“了解”与“积累”。如果对1-2年级段的学生也按上面案例那样去教就有“揠苗助长”之味道了。

可对于5~6年级的学生来说,老师如果还把主要精力放在通过查字典等“死”方法去理解词语的意思就是给学生施“矮壮素”了。很显然,这个案例中的教学目标落在了第二学段的(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教学过程给人蜻蜓点水的感觉,学生似懂非懂,教学目标显然没有达成。

(二)尝试策略

针对“揠苗助长”和“矮壮素”这样两种现象我们该怎么办?实践与思考告诉我们,可以从下两方面去应对:

1、研读《课标》,把握各个学段的能级水平。《课标》是语文教学的灯塔。通过研读,深刻领会《课标》内涵,拿捏住每个年段的目标内核,清楚地分辨并把握三個能级水平之间的的“细微差别”,只有真正做到《课标》了然于心,课堂才能随心所欲而不逾法度。

三、案例描述二

(一)重建课堂

依据上面两点策略,我对《飞向月球》中“失重”一词的课堂教学进行了重建。我是通过设计四个层次分明的问题来达成目标的。

师:你们看到过失重现象吗?描述一下好吗?

生:学生都能根据在电视中看到的宇航员在太空生活情景,或自己坐过山车的感受来描述。

师:你们可以想象一下宇航员是如何在太空吃饭、看书、行走的样子吗?相互交流一下吧。

生:学生用丰富的想象力描述了宇航员在太空吃饭、看书、行走的样子,有的学生还用表演的方式向同学们说明了什么是失重。

师:课文中又是怎样描写的啊?你们能结合课文中的描写和自己的理解来说一说吗?

生:学生在自我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课文中的内容描述出了宇航员在太空生活的情景。

师:是呀!在失重的环境中宇航员的生活、学习、工作是多么不容易!你们现在知道课文为什么把失重的情景描写得如此详细的原因了吗?

生:学生根据课文对失重的描写和原有的“知识”储备,感受到宇航员工作的艰苦和认真负责的精神,还表达了自己对他们的敬佩之情。(让学生体会这个词语的表达效果。)

师:对啊!正是由于课文对“失重”进行了详细而生动的描写,我们读了课文后才能体会到宇航员在太空生活的“艰难”。

……

(课后,我给学生布置一项作业:在日记里给宇航员写一封信,与宇航员交流学习了课文《飞向月球》后的体会。从作业反馈来看,教师调整后策略是有效的。)

四、案例反思二

(一)再次把脉

由于《飞向月球》是高年级的课文,所以对于“失重“一词的教学如果还停留在“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与“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这两个能级水平上显然是低了,这样会让学生学习词语,理解词语的水平停在低、中年级段。表面上看似乎学生对“失重”这一词语掌握得很牢固,甚至有的学生都能背出词语的解释,但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并没有得到“生长”。故此,称这样的教学是给学生施“矮壮素”。

在重建的这个课堂教学片段里,我对第三学段(5-6年级):“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表达效果。”这一能级目标进行了细致地解读,对教学活动进行了科学地设计——用了四个有层次的问题来作为教学的线索。1、你们看到过失重现象吗?描述一下好吗?2、你们可以想象一下宇航员是如何在太空吃饭、看书、行走的样子吗?。3、课文中又是怎样描写的啊?你们能结合课文中的描写和自己的理解来说一说吗?4、在失重的环境中宇航员的生活、学习、工作是多么不容易!你们现在知道课文为什么失重的情景描写得如此详细的原因了吧?有步骤地引导学生先描述再结合课文展开想象,最后请学生谈自己的感受,写日记。学生在老师一步一步地引导下不仅对这个词语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同时对宇航员工作的艰苦和认真负责的精神有了认识,体会了“失重”这个词语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使学生不仅在知识层面学有所得,在学生的精神层面也受到了生动的教育,有机地渗透了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教学中我始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生在说、想象、谈感受、写日记中,语文的素养得到了提高,在交流中学生的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得到了培养。对于“失重”这个词语的教学,表面上看时间多了,但学生得到的更多,“时有所值”。这一切教学效益的产生,都得益于研读《课标》后对能级水平的准确把握和对课堂的重建。

如果《飞向月球》這篇课文是低、中年级段的,那么我重建的课堂又无疑是在“揠苗助长”了。所以,“研读《课标》,把握各个学段的能级水平。”既是“重建课堂,在‘对比教学’中找准‘生长点’。”的基础与前提,也应是融合其中的一个因素,两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也是一个不断整合的过程。同样,对于《课标》中三个年段能级水平的要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决不能孤立地、僵化地落实,而是要结合学生学情和教学内容合理地选择教学策略。

本案例探究的是词语教学中因为对课标把握产生偏差导致教学设计和实践偏离目标,其实,反观我们的日常教学,“眼高手低”,“眼低手高”还少吗?由此及彼,我们应该努力的方向是研究课标多一些,研究学情多一些,有的放矢多一些!

《可见的学习》一书的作者约翰·哈蒂认为,教师要看得见自己的教对学生的学所产生的影响,为此,教师要成为自己教学的学习者,而学生要成为自己学习的教学者。简言之,就是教学者及学习者要知道自己的影响,这才是有效的教和有效的学之本源,即所谓可见的学习。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作为教师,只有心中有课标,眼里有学生,教学有实招才能使教学有效,让学习可见。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2]《可见的学习》 [新西兰] 约翰·哈蒂    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年12月

[3]《如何学习》 [美] 本尼迪克特·凯里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7年7月

作者简介:

茅卫东(1971—),男,江苏大丰人,中小学一级教师(小学高级教师),曾多次荣获区“先进教育工作者”、“优秀党员”及 “江苏省科技教育先进工作者”等称号。

江苏省南京市复兴小学,江苏 南京 210011

猜你喜欢

词语教学
优化词语教学 夯实语文基础
苏教版小学语文词语教学方式解读
“三多”,构建词语教学的精彩
浅谈低年级词语理解的教学策略
穿越词语樊篱,直砥词语内蕴
深度开掘,探寻词语深邃的内在世界
比较,打开词语教学的另一扇窗
词语教学,窥探整体文本意蕴的一扇窗
妙趣横生,让词语教学灵动起来
应用视角下词语教学的应然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