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三“置”,突破低年级识字难点
2019-09-10李淑仪
李淑仪
【摘要】 微课是浓缩的课堂,是最精彩瞬间的集合,是课堂浓缩的精华,是课堂上的闪光点。微课识字教学有利于在渗透和整合教学内容中开阔学生的视野,通过多种感观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让学生去感受汉字的魅力,使我们的识字教学课堂更加高效、活跃,富有生机。
【关键词】 微课 识字 高效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13-179-01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也是一年级的教学重难点。新课标明确指出,低年段语文识字教学要以“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为目标,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多花心思,课堂教学上多利用各种教学媒体,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努力挖掘学习汉字的趣味性。微课的应用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更有利于在渗透和整合教学内容中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去感受汉字的魅力,使我们的识字教学课堂更加高效、活跃,富有生机。
一、一“置”微课前置,提高学生兴趣
好的导课能够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识字教学中,利用微视频通过简笔画、动作、语言等,创设情境,能有效地提高识字效率。比如教学《日月水火》,开始上课的时候,我就跟学生说,这节课跟着老师回到古时候,一起验证“日月水火”这些生字的演变过程。小朋友一听回到古时候就感兴趣了,一个个都能坐好,睁大眼睛一副好期待的样子。我就播放了一段微视频,首先是象形字的来源——仓颉造字的动画,然后就分别出示“日月水火”象形字,学生一眼就能辨认出“日”和“月”,还说出“月”字为了能更好地与“日”区分,象形字就画成了弯弯的月牙。“山”和“火”的古汉字特别像,我引导学生先认真看图,再借助字源,发现“山”“火”和古汉字的联系,接着视频播放“山”和“火”的演变,最后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说说带“山”和“火”的词语。利用了《日月水火》的微课视频,可以巧妙地向学生展示象形字的形成过程,不仅让孩子们乐于识字,在体会到了象形字演变的奇妙同时也让他们对学习祖国的文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二“置”微课中置,生字复现突破难点
生字复现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氛围,使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多次与生字见面,达到识字目的的教学策略。低年级孩子无意注意占优势,生字复现符合孩子学习的心理特点。学生在读中初步感知字形、字音,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反复多次与孩子见面,在读中逐步巩固、加深记忆、理解字义。音形义结合在一起,整体识字,符合孩子的记忆规律。
(一)微情景,加深生字的音形
喜欢看动画、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在教学过程中适合时宜的播放课文视频能收到不错的效果。例如:教学部编版一年级下册《小蜗牛》,发现学生课堂上出现疲惫的神情,我就播放课文情景把学生带入到一个童话故事的世界。学生一边看着情景故事,一边感知生字的音、形。播放课文情景,生字词反复多次出现更利于学生辨认识记。
(二)微配乐,反复诵读识记生字
比如:教学《对韵歌》时,我找了不同风格的音乐,有柔和的、快板的、欢快的甚至京剧的音乐,让学生在不同风格的音乐背景中自由反复诵读,同桌合作读,表演读,加上动作读等,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课文,以及多次生字的复现,让学生进一步巩固了生字字音、字形。
(三)微课游戏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低年级的学生自控能力差加上爱玩喜欢做游戏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微课,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在识字教学中扦插游戏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摘苹果识字法。老师用微视频提前画好一棵挂满生字词的苹果树,教师读词语也可以学生读词语,然后请另外一个学生到讲台操作电脑,把带有这个词语的苹果摘下来,然后全班同学一起认读。生字词多次反复出现与学生见面,学生在无意注意达到识字目的。
2.微课魔术识字变变变。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利用微课,能让学习直观化,让课程趣味十足,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大”字时,我会说:“今天老师请来一个魔术师傅。”然后就播放了微课“大字加一笔”,学生一下来兴趣了,有的说是“大”,有的回答是“个”。一个小小的课堂游戏就能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学生对文字的记忆。
三、三“置”微课后置,便于复习巩固
识字本身是枯燥的,如果学生一味机械被动地识字,不仅识字效果不理想,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束博了思维的发展。因此,利用微课在课堂后半部分播放“微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消化学习内容,起到加深印象巩固记忆的作用。
1.微练习
低年级学生到了课堂的后半段就有点心不在焉,课堂的后半段及时出示微练习,学生疲惫的状态马上满血复活。微练习由图到文,从生活到文字,这样也改变了以教师分析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使学生迅速进入动态的教学环境,及时得到启发,从而学得兴趣盎然。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巧妙地化解了对生字的难理解问题。
2.微总结
利用微课归类总结,由于低年级学生对于事物的细微差别缺少辨析的能力,因而有些学生容易写错别字。为了区分“已”和“己”,课堂上就播放了微课《如何分清“已”和“己”》。学生通过微课很轻松地就能找出了“已、己”不同的部分。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辨别“已”和“己”,还编了朗朗上口的儿歌,开口“己”,自己的己,半口“已”,已经的已。
总之,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运用,充分利用微课教学,能更好地诱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有效吸收和感受课文要求认识的字,让学生真正受到学习汉字的乐趣,从而促进语文课堂教学的优化。
【注:本文系广东教育学会教育科研规划小课题“利用微课资源的小学语文低年級高效识字教学策略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DXKT16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