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情境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新授课中的应用
2019-09-10雷训福
雷训福
【摘要】 情境教学法的优势在于,能够在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代入情感探索新知、解决问题。因此,情境教学法应用于高中数学新授课中,更受学生的青睐,能够取得更加高效的教学效果。对此,本文就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如何应用情境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展开了论述,提出了几点见解和思考。
【关键词】 高中数学 情境教学法 新授课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獻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13-158-01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不少学生认为数学学科知识抽象难懂,言简意赅的概念和逻辑性强的知识都给学生以更多的挑战。为了化解学生的学习难点,减弱数学知识的抽象性,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入生活化模型的方式深化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在培养学生兴趣的同时,帮助学生借助直观的生活化情境深化认识。例如,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这一基础知识的认识中,为了更便于学生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和相交、相切、相离等概念,教师在教学中便可以以太阳落山这一情境引导学生认识,让学生将太阳看作是圆,地平线看作是一条直线。此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地平线和太阳之间都有哪几种位置关系?分别是什么关系?此时,借助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学生也就直观认识了相交、相切、相离。此后,教师将以上模型什么时候相交?满足什么关系时相切?满足什么关系时相离?经过学生的分析和思考,学生也就直观认识到d
二、问题情境,引发深思
数学知识的连贯性和逻辑性强,学生在新知学习中,需要教师的步步诱导和逐层深入,才能帮助学生建立对新知的深刻认识。对此,在新授课教学中,教师便可以通过分层设置不同难度的问题帮助学生逐步深化认识。例如,在《函数与方程》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为了训练学生的模型思想,教师引入情境化教学资源,设置问题如下:
某生物探测器在水中逆流行进时,所消耗的能量为E=cvnT,其中v为进行时相对于水的速度,T为行进时的时间(单位:h),c为常数,n为能量次级数,如果水的速度为4km/h,该生物探测器在水中逆流行进200km.
(1)求T关于v的函数关系式;
(2)①当能量次级数为2时,求探测器消耗的最少能量;
通过设一情境化问题的设置,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条件用函数关系表示情境中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学会分析和表示函数关系,最终再通过函数关系式表示出函数关系,写出函数解析式。
在以上问题解决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②当能量次级数为3时,试确定v的大小,使该探测器消耗的能量最少?这一问题的设置,则要求学生能够应用函数和不等式的知识进行解决问题,该题目的求解是在第一个问题设置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探析,考察了学生对新知的应用能力,要求学生既会列函数解析式,更要学会应用函数的性质和应用求解分析实际问题。该题目的设置深化了学生的思想,更让学生的新知认识得以拓展。
三、活动情境,引发探索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在新知获取时,更希望通过主动参与和探索的方式感知新知的产生过程,让自己的思维充分融入到新知获取的过程中,从而提升学生对新知的学习效果。对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情境活动的方式开展教学,以引发学生的探索和学习欲望。例如,在《排列与组合》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认识排列与组合两个概念,深化对两个概念的理解,教师在教学中便可以通过活动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究分析。首先,教师构建活动教学情境:请同学们在a、b、c、d四个字母中,任意选择出三个元素进行组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将会在构成的组合如下:abc、abd、acd、bcd四个。而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在组合之后,请同学们继续探索:若果要求从这4个字母中取出3个不同的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成一列,又会有多少种排列方式呢?这一问题提出后,学生将通过手动排列的方式进行分析,在abc这三个元素的排列中,便有abc、bac、cab、acb、bca、cba等六种排列方式,而其他的abd、acd、bcd三种组合也分别有六种。所以,共计有24中组合方式。在以上情境教学活动的组织下,学生亲身经历排列和组合的过程,学对于排列组合的计算过程更加清晰。经过学生的分析过程后,学生也就明确了排列组合的计算顺序,可以先计算共有多少中组合方式,然后再按照顺序进行排列。这种活动教学的优势在于,学生能够通过亲身计算和亲身的经历,在活动中主动探索。当学生在探索得出答案后,学生会发现,还有更加简便的方式进行求解。此时,学生也就会主动求解问题的答案,主动归纳问题求解的方法。此时,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也就在活动中主动生成,不需要教师的过多赘述,新知也就印刻在学生的脑海中了。这种新授课教学方式下,放缓的教学节奏和教学进度,让学生充分认识、体验、感知、总结、归纳、演绎,新知学习效果也就随之逐步增强。
总结
在新授课中,引入生活化的情境或者活动情境,既能够点燃学生的热情,也能激发学生对新知的好奇心,让学生的学习动力增强,学习主动性增强。对此,教师在教学中便可以通过情境引入、设置问题情境和构建活动情境的方式开展教学,以促进学生新知学习效果的优化。
[ 参 考 文 献 ]
[1]李晓莉.情境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学周刊,2019(11):49.
[2]冒文文.高中数学问题情境教学策略实探[J].数学教学通讯,2018(36):46-47.
[3]尹洪涛.小构造,大智慧——高中数学中情境教学的有效开展[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