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探索与思考

2019-09-10陈学飞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19年13期
关键词:探索研究语文核心素养小学教育

陈学飞

【摘要】  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更重要的是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思想品质和文学素质。本文将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展开探索研究,希望通过文中的几点思考,能够为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提供参考。

【关键词】  小学教育 语文教学 语文核心素养 探索研究 思考总结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13-114-01

一、简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

语文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播的主要课程,是展示民族精神和人类文明的重要窗户。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的构建和运用、思维的发展和提升、审美的鉴赏和创造、文化的理解和传承四个方面。其中,语言的构建和运用与思维发展与提升注重的是汉语的工具性和思考性,它们属于概念程序能力素养,而审美的鉴赏和创造与文化的理解和传承主要注重汉语的思想性和文化性,属于策略创新能力素养。在我国传统教育体系中,语文教师更加注重的是语言的实用性,缺乏必要的审美创造和文化传承,难以真正吸收文化的精髓,不利于学生的更高层次发展,不同的核心素养蕴含着不同的内容,教师应该根据这些内容有针对性的制定教学策略,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二、研究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实践出来的真理,而乐学也被列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基本要点。语文教师应该积极转变观念,明确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一切教学活动和目标都应该围绕学生展开,根据小学生不同年龄段的性格、心理、情绪、习惯等方面的特点,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核心制定教学计划,从而发挥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从根源上激发语文学习的动力。比如,在小学人教版语文《孔融让梨》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到“孔融让梨”的现实意义,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来表演情景剧。通过情景剧的表演,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到谦让的重要意义,并自觉将这种谦让意识应用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提升自己的语文综合素养。?另外,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自控能力不高,情绪稳定性较差,所以语文教师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同时规范学生日常行为,及时纠正那些所谓的小习惯、小毛病,避免发展成更大的问题,影响学生的思想行为和未来发展,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养成教育的作用,提升学生文化素质和道德品质。

(二)加强语文阅读学习,提升学生领悟能力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方式。由于小学生的认识能力和理解能力不强,教师应该充分发挥组织引导作用,结合教学大纲,为学生们筛选价值观正确、充满正能量的文章进行阅读活动,提升文章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可以推荐他们阅读《伊索寓言全集》、《爱的教育》、《草房子》等,同时,对于一些晦涩难懂的文章,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的作用,灵活运用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多种展示形式,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激发了他们的情绪,从而更好的理解文章的内容和蕴含的深意,这样才能更好的融入到文章角色中,把握阅读的节奏和情感,让思想自由的在文学的海洋中遨游,有利于激发学生们的文学思维,提升鉴赏能力。

(三)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提升小学生综合素质

小组合作学习是小学语文课堂中经常运用的形式,不但可以调节课堂气氛,提升学生们的参与感,而且有效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效果,培养了沟通协作能力。语言的应用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目标,也是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语文教师应该为小学生进行语言实践提供机会,根据学生性格特点、行为习惯合理设置小组,避免一个小组内同类型的学生过多引发争执,影响同学感情和日后学习。以《只有一个地球》为例,当接触到新的课文时,教师可以用分组的形式,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文章,在此之前由各个小组提出不同的问题,哪个小组的问题新颖,贴近主题,读出作者的心境,诠释文章的涵义,哪个小组就获胜,这样一来抓住小学生争强好胜,不甘示弱的心性。达到让小学生自己理解文章的涵义,更加深刻地记住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有感情的朗读文章,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在玩耍比赛中诠释文章的涵义。勾起了小学生对语文素养培养的兴趣,同时也激发了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四)积极开展语文课外活动,拓展小学生眼界

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不应该局限于课堂教学活动,教师应该利用学校资源开展课外活动,引导有兴趣的同学参加阅读小组、朗读小组、写作小组等兴趣小组,充分发挥他们的兴趣特长,提升文学素材积累和写作表达能力。同时,语文教师可以利用社会资源提升小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积极组织同学们参加主题教育展览、爱国主义电影、先进人物事迹报道等充满正能量的各种形式社会活动,拓展小学生眼界,提高他們明辨是非的能力,为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奠定基础。

三、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首先了解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然后从激发学习兴趣、规范行为习惯、加强阅读练习、小组合作学习、开展课外实践等方面进行了阐释,希望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国家和社会输送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 参  考  文  献 ]

[1]巩庆伟.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7(52):171.

[2]段竞华.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培育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初步探索与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8(30):60-61.

猜你喜欢

探索研究语文核心素养小学教育
从学情认知“思辨”教学内容
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
基于期待视域理论确定诗歌教学内容的研究
语文核心素养的知识基础研究
供电企业社会责任的探索与研究
论如何面对未来图书馆员的角色
高职院校平面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研究
探究“学讲计划”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素质提升探索与研究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