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36生本课堂”模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19-09-10孔志群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19年13期
关键词:生本课堂高中语文核心素养

孔志群

【摘要】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笔者学校进行了新一轮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提出了“136生本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更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教学模式 生本课堂 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13-046-02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总结之前教改经验基础上,通过调整和完善“高效课堂”措施,根据笔者学校校情和学生学情,笔者学校在2017年4月开始进行了新一轮的改革与创新,提出并开始实施“136生本课堂”教学模式。

“1”是指教学的宗旨:帮助学生学习,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成长。它包括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3”是指三个目标:激发兴趣,让学生想学;培养良好习惯,让学生好学;探索规律与方法,让学生会学。“6”是指课堂教学的六个环节:①兴趣导入:创设学习情境,明确学习的目标。②学生自学:学生根据助学稿的导引,阅读学习内容,完成自学任务。③合作探究:小组成员互助互学,针对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交流、探讨,通过小组之力,达到初步解决学习问题、初步完成学习任务的目标。④分享交流:分享或展示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互学成果,在此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展示情况进行点评,并作出适当的拓展和归纳小结。⑤测评反馈:学生完成课堂测评,教师根据课堂检测反馈的情况,升华课堂。⑥总结提升:师生共同进行课堂小结,教师布置课后作业。

这一新的教学模式实施一年多来,笔者学校教学成绩显著提高,论文将以笔者执教的《扬州慢》一课为例来具体阐述“136生本课堂”教学模式。

一、兴趣导入(3分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导入的有趣与否将很大程度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学习目标和学习重点的明确,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在《扬州慢》的教学中,考虑到很多的学生没去过扬州,对扬州的了解基于所学的诗词,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播放一段介绍扬州的视频作为课前导入,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感知扬州,教师接着设问“那我们南宋时期词人姜夔笔下的扬州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同时明确本课的学习重点:通过诵读、感知词的意象,感悟意境等来把握词人的情感。

二、学生自学(5分钟)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一文指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包括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其中自主发展就包括学会学习,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学习,体现在学生能依据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进行自主选择,学习进程能自我调控,学习结果能自主评价,从而保证学习目标的实现。

在《扬州慢》的教学中,笔者要求学生自学的内容有:积累有关扬州的诗句、“红药”意象的积累、“黍离之悲”的典故积累、背景介绍、作者、解题、诗词朗读指导(这些内容在助学稿“知识链接”部分提供)、课文注释。学生根据助学稿的导引,完成自学任务。

三、合作探究(5分钟)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一文提到了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与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就是学生自我管理,学会合作,能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社会的关系。创新能力就是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而合作探究这一环节恰恰为学生提供了合作与创新的舞台。

在《扬州慢》的教学中,因是高二的学生,他们已有一定的诗词鉴赏能力,结合本单元学习任务: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所以本环节的合作探究就从意象入手,让学生通过对词句中意象的把握,来感知意境,进而理解词人的“黍离之悲”。

由此,笔者设计了以下合作探究环节:全班46人,分为6个小组:导演组2个小组:假如让你导演一个战后场景,你会选取哪些镜头?该环节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又能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赏析组2个小组:全词中哪个词最能体现扬州城现在的特点?有哪些意象体现?表达出词人哪些情感?该环节引导学生通过对文本的分析和意象的赏析来理解把握词人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朗读组2个小组:小组成员自由朗读全词,讨论朗读要点(节奏、韵脚、轻重缓急),并选出代表朗读。该环节通过学生对朗读要点的探讨把握,进一步理解文本,把握情感,着重学生朗读能力和文本鉴赏能力的提升。

四、分享交流(14分钟)

学生将学习成果进行分享或展示,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语言表达能力;根据学生的展示,师生共同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能及时地做出评价,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导演组的2个代表向同学们描述了他们所选取的战后镜头,将大家带入到了战后萧条的场景中,很有现场感,赢得了同学们的一致赞扬。赏析组的2个代表通过赏析词中的青青荠麦、废池、乔木、二十四桥、无声冷月、红药等意象,让同学们感受到了全词所营造出的一种凄清、破败的氛围,也让大家深切地感知了词人因国家昔盛今衰的伤感之情。朗读组2位同学的朗读能把握好词人情感,读得比较有感染力。

在整个分享交流的环节中,教师及时发现问题,比如学生对意象的理解不到位,“荠麦青青”学生理解上有困难,不能与空城的萧条对应起来,此时教师及时引导点拨。比如朗读组的展示,对于“过”“自”“纵”“念”这些“逗字”,没有注意到,教师及时指导提示。还有朗读时注意这首词作为慢词的特点以及感悟基調要把握好。教师做出点评后再播放名家的范读,最后师生一起带着词人的这种“黍离之悲”。

五、测评反馈(10分钟)

实践证明,当堂测评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笔者设计的测评题为:从意象的角度,缘景明情,赏析苏轼的《新城道中》(其一)这首诗。笔者抽查了一位同学赏析,基本上能抓住意象的特点来赏析,情感把握也很到位,学习效果较好。

六、总结提升(3分钟)

课堂小结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所学知识结构,有利于促进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课后作业有助于学生巩固理解所学知识。

在《扬州慢》课堂中,师生共同总结:在诗词鉴赏中,我们要通过对作品意象的把握,缘景明情,理解作者情感,最后布置课后作业以巩固所学。

“136生本课堂”教学模式真正做到了以生为本,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核心素养也得到了提升,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是一种值得积极践行的课堂教学模式。

[ 参  考  文  献 ]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猜你喜欢

生本课堂高中语文核心素养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课堂教学结构改革”主题调研及反思
构建生本课堂为主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
循循善诱,实施生本化初中语文课堂提问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