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法知识渗透之我见
2019-09-10陈丹美
陈丹美
【摘要】语法是语文的基础,没有基本的语法知识,就不能对文章进行深度理解。自新课程标准改革后,强调语文教学的人文性,逐渐淡化语法教学。学生掌握不了基本的语法知识,也不能深入地理解语言与应用语言。本文从语法教学被淡化的背景、现状及影响等方面入手,阐述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语法知识。
【关键词】语文教学;渗透;语法知识
一、语文语法教学被淡化的背景
语法教学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九十年代一直是中学语文的教学重点,考试时还会单独命题,但由于语法知识纷繁复杂,林林总总,枯燥乏味,学生难于接受学生普遍得分很低,更重要的是学习这些语法知识,对写作、阅读等表达作用不是很大。从此,初中语文课堂开始“淡化语法教学”。
二、语文语法教学的现状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至二十一世纪初语法知识在初中语文教材里的地位从主到次,慢慢淡化,考纲也明确语法知识不再作为考试内容,即使语文老师知道它的重要性,但也慢慢遗忘了。学生本身就对生涩难懂的语法排斥,特别是乡镇学生语文基础普遍较差,这样一来,老师不教,学生不学,个个避而远之,视而不见,皆大欢喜。2016年部编版教材开始使用,语法知识从零星出现到几乎每个单元都有,可是依然没有引起语文老师的重视,课堂里依然没有语法知识。殊不知,语法知识的缺失,会给学生的语文学习带来极大的影响。
三、淡化语法教学给学生带来的影响
因为小学老师不提语法,初中老师也不提语法,学生没有一些必备的基本的语法知识,致使语文教学受到了一定的阻力,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对病句和压缩语段题型无法入手
针对中考“病句的辨析”题型, 其中一个复习专题便是“病句的辨析与修改”,通过“提取主干法(也叫紧缩法)”来检查句子成分是否残缺、搭配不当、语义重复等病因。可是因为语法教学的淡化,导致学生语法知识的缺失,连“主”“谓”“宾”都搞不清楚,更无法辨析病句。中考第一大题第五小题仿写题,2018年增加压缩语段考点。仿写题就已經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语法知识才能做好,压缩语段题型就更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法知识才行,不然根本无法把握重点内容,现在的学生普遍只能凭语感来估判,没有方法,久而久之对这个题型产生了畏难情绪,导致这一题的失分现象很严重。
2.令学生对文言文学习望而生畏
初中语文教材中文言文的篇目共37篇,中考不仅考课内文言文,还考课外文言文,占21分值,但是老师最怕教文言文,学生最怕学文言文,基本上是老师生搬硬套,甚至直接把文意塞给学生,学生则是死记硬背,容易遗忘。究其最主要的原因则是语法知识的缺失,导致学生无法理解文章,疏通文意,更谈不上理解文言文中出现的语法知识: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各种不同的特殊句式用法等等,最终,形成学生普遍怕学文言文,不愿学文言文的现象。课内文言文都学不好,更谈不上课外文言文了。
四、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语法知识
语法系统庞大,林林总总,条条框框,纷繁复杂。那么,我们该如何在日常教学中渗透语法知识呢?
1.在现代文教学中渗透语法知识
部编版教材几乎每个单元都有相关的语法知识点,而且由浅入深,环环紧扣,如七年级上册包含: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等等,笔者认为,应该结合每个单元相关的语法知识点随文而教,课文大多选自名家名作,在课文的教学中渗透语法教学,能让学生了解语法知识,也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如,讲授七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语法知识点“名词”时,笔者结合朱自清的《春》重点讲解什么是名词: 如“娃娃”“姑娘”是表示人的;“绿萍”“水藻”“铃铛”是表示具体的事物;“精神”“传统”是表示抽象的事物;就这样让学生在阅读中掌握了名词这个知识点。 又如,讲授八年级上册的第四单元语法知识点“句子的成分”时,结合朱自清的《背影》中的“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这个句子,“他”是主语,“给我”是状语,“拣”是谓语中心语,“定”是补语,“靠车门的”“一张”都是定语,“椅子”是宾语中心语。如果把状语、补语和定语压缩掉,剩下的就是句子的主干了。让学生了解句子都是由主谓宾组成。初中三年,如此随文而教,只要老师持之以恒,学生定会在语法知识方面有所收获,在遇到病句辨析、压缩语段的题型时,自然迎刃而解,不在话下了。
2.在文言文教学中渗透语法知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具备浅易的文言能力,就必须让学生懂得一些语法知识。”因此,我们在文言文教学中也不能忽视语法教学。有的老师就简单地让学生疏通一下课文大意,理解课文内容,即囫囵了事,遇到语法点时则死记硬背,这种学习文言文的死方法,连课内文言文都掌握不了,更别说迁移到课外文言文上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才能真正掌握文言文知识,做到融会贯通。只有打破这种局面,针对文言文中出现的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语法知识点,每课都要求学生掌握,针对各类文言文特殊句式如倒装句、省略句等要及时进行归纳、总结。只有这样,文言文的教学才能取得实效,课外文言文阅读才能得心应手。
3.把语法知识与语文其它基础知识结合起来
语言的艺术不仅有语法知识,还包含各种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等,我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可以将语法教学与其它基础知识教学相结合,使它们融为一炉。如在讲授朱自清的《春》中的句子“小草偷偷地从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那么,“嫩嫩的、绿绿的”两个词本应该放在小草前面,作者为什么要放在句末呢?“偷偷地”和“钻”两个词又有什么效果?这个句子不仅包含了拟人修辞的知识,使小草的形象更加生动,也蕴藏了形容词后置的语法知识,更好地强调了小草的色彩,比放在前面更有趣味。初中语法教学就是要将语法知识和其它基础知识结合起来,让学生有一个系统性的语文基础理论体系,做到活学活用。
只要我们时时提语法,处处讲语法,坚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语法知识,为学生初步构建语法知识体系,不仅可以学好语文,提高中考成绩,还能为学生高中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
参考文献:
[1]叶如兰.语法知识如何渗透到初中语文教学中[J].都市家教.2013.
[2]李国美.文言语法知识在文言文教学中的渗透[J].新课程·中学.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