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锦2-14-0011井区于楼油层二次研究及应用

2019-09-10刘鹤

石油研究 2019年13期
关键词:剩余油

摘要:锦16块于欢喜岭油田中部,其锦2-14-0011断块,由于长时间开采导致于楼油层边底水侵入,油层水淹严重,且存在层间差异水淹现象,通过对区块油层发育情况的重新落实,落实水淹规律,对区块进行重新认识,选取兴隆台油层无潜力油井上返于楼油层,改善区块于楼油层低产、停产的现状,实施有效挖潜,取得较好效果,值得推广和借鉴。

关键词:剩余油;水淹严重;VSP;

一、油藏基本情况

锦16块位于欢喜岭油田中部,总体构造形态为两条近东西向断层所夹持断鼻构造。开发目的层为兴隆台油层,含油面积3.92km2,地质储量2523×104t,锦16块西部合采区位于锦16块分采区西南边,北与欢17块相连,西部为锦45块,东南边与锦2-6-9断层相接,南边为锦24块。锦2-14-0011断块,是锦16块西部合采区一部分。主要开发层系有两套:兴隆台和于楼油层。

二、区块目前存在的问题

1、于楼油层油水分布主要受构造因素控制,高部位分布油气,低部位为水,经过长时间开采,边底水侵入,油层水淹严重,且存在层间差异水淹现象;

2、锦2-14-0011井区,目前多口油井因高含水、套变等情况停产,挖潜潜力较小;

3、测井系列单一,孔隙度测井系列只有声波时差,没有补偿中子和补偿密度,而补偿声波不能够准确反映储层的物性,因此水淹层水淹级别很难准确确定。

三、对策实施及效果分析

1、油层发育情况落实。根据13口井油层有效厚度统计,锦2-14-0011块于楼油层单井有效厚度最大58m(锦2-14-0211井),最小1.8m(锦2-15-210井),一般在3.9-47.6m之间,单井有效厚度平均20.85m。纵向上看,油层集中发育在于Ⅰ油层组,平均有效厚度20.56m,原始油水界面为-1290m。于Ⅱ于Ⅲ油层组油层发育程度较于Ⅰ依次变差。于Ⅱ油层组油层平均有效厚度16.6m。原始油水界面为-1310m。

于Ⅰ和于Ⅱ组油层砂体均较薄,其中以于Ⅱ2小层砂体较为发育,在锦2-14-2110~14-0010~14-211井一带砂体厚度较大,一般6~10m。

于Ⅲ油层组砂体较厚,其中以于Ⅲ4和于Ⅲ6小层砂体较为发育,工区西部的锦2-14-111C~14-211井一带砂体厚度较大,砂岩厚度大于6m。

2、采出程度低,区块水淹规律清楚。从各油层组的采出程度看,于Ⅰ、于Ⅱ油层组还具有一定潜力。

从剩余可采储量看,只有于Ⅰ还具有比较好的潜力。(参照锦45兴Ⅰ40%的采收率,于Ⅰ剩余可采储量为9.65×104t于Ⅱ剩余可采储量为2.41×104t。

主要从:(1)不同时期新井电测解结果(2)老井堵水效果(3)根据最新油水界面对老井实施堵水后的效果说明该块水淹规律以及目前油水界面位置。

3、建立油层识别标准。选择层位补层措施时借鉴锦16主体部位潛力层射孔模式,优化射孔层位,应用锦22块四性关系图版,选取电阻率值大于8Ω·m,时差大于315的油层,且与锦16主体部位只射油层顶部不同,该块部分井液量低,为避免投产即不出的情况发生,投产时增加了射孔厚度。

4、典型井。锦2-14-310井,该井于2017.11.13高含水停。平面上,该井区低部位已水淹,剩余油主要集中在高部位断层边部等局部区域;纵向上,于Ⅱ油层已水淹,于Ⅰ油层水淹较弱。应用时差、电阻率等曲线特征,优选射孔层位,射开于Ⅰ油层18.1米/11层,初期日产油16.0t/d,含水20%,目前日产油5.12t/d,含水86%。

四、结论

1、通过储层发育特征的进一步研究,同时结合动态监测资料,对区块水淹规律进行重新认识,认为区块于楼油层还具有一定潜力。

2、借鉴主块特色射孔模式,建立适合西部合采区的射孔模式,建立油层识别标准,根据标准进行选层及射孔,取得较好效果。

3、通过对兴隆台油层油井上返于楼油层,充分发挥油井潜力,使高含水井重获高产。

参考文献:

[1]吴朝容,郑荣才;辽河油田西部洼陷沙河街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特征[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2]焦养泉,周海民,庄新国,刘少峰,杨生科,马美媛;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及其与油气聚集关系[J];沉积学报;1998年01期

[3]李维锋,高振中,彭德堂,王成善;库车坳陷中生界三种类型三角洲的比较研究[J];沉积学报;1999年03期

[4]于兴河,王德发,孙志华;湖泊辫状河三角洲岩相、层序特征及储层地质模型──内蒙古贷岱海湖现代三角洲沉积考察[J];沉积学报;1995年01期

[5]董焕忠;河流-三角洲储层沉积微相的模糊识别[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4年06期

[6]赵翰卿;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与我国的小层对比[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5年01期

[7]何宇航,于开春;分流平原相复合砂体单一河道识别及效果分析[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5年02期

[8]赵永胜;剩余油分布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1996年04期

[9]薛良清;W.E.Galloway;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与三角洲体系的分类[J];地质学报;1991年02期

[10]于兴河,张道建,郜建军,雷明,吴乃苓,孟卫工,孙洪斌;辽河油田东、西部凹陷深层沙河街组沉积相模式[J];古地理学报;1999年03期

作者简介:

刘鹤(1986-),女,工程师,2011年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专业,现在中油辽河油田公司锦州采油厂地质研究所从事开发地质工作。

猜你喜欢

剩余油
锦607块蒸汽吞吐后期剩余油及挖潜配套技术研究
加强水淹状况分析,评价剩余油分布状况
井—地电位成像技术在剩余油分布研究中的应用
卫22块注采调整及挖潜研究
一种基于SOM网络预测剩余油分布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