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创业,人才需求驱动下高校“电子商务概论课”课程体系的重构

2019-09-10赵需要刘佩李婷王小宁

电子商务 2019年5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课程改革电子商务

赵需要 刘佩 李婷 王小宁

摘要:目前,电子商务是较为热门的专业,为了满足当前社会对“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技能教育”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求。本文在分析电子商务概论课程体系现状的基础上,指出存在问题与缺陷,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在创新创业人才需求驱动条件下,重构电子商务本科专业课程体系。通过完善课程体系,优化教学方法,达到提高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电子商务、创新创业、课程改革

自2014年以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成为新的口号,在我国各个高校内被积极响应,旨在以创新和创业带动就业,带动我国经济发展。而且在2015年,由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了高校必须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由此创新创业教育得到了各高校的高度重視,特别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均开设了创新创业相关的课程。但是,要使创新创业教育在实践中落到实处,关键还在于优化课程体系,即科学合理地将创新创业核心内容和发展进程融入教学体系,培养出满足当代社会需求的高能力复合型人才。电子商务作为绝大多数高校必须设立的专业,具有应用范围广泛、技术革新速度快、商业模式层出不穷等特征,其特征也就决定了电子商务专业是高校内最适合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的专业。因此,对我国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基础课程《电子商务概论》进行体系改革这一过程必不可少。

1、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1.1 统筹地方经济的发展目标,明确教学优势的潜在需要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一理念是由李克强总理于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中提出的,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曾在2015年明确指出,坚持激励改革创新,深入贯彻创业思想,推动发展创造经济,凭借改革创新从而加快多维度、多样化创新型经济模式的发展步伐。大学是带动创新型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从而也是推动城乡区域化经济社会绿色发展的坚实后盾,是创新型成果研发,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技术文化基地。为了让高等教育的文化理念能够在实践中得到检验,我国各地本科高等院校积极采取了异于传统学术研究的课程教学模式。结合当今社会的人才需求,应该投入更多的精力在人才培养方面。高校教学的目的已经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学术型人才,而应该致力于挖掘复合型人才,所以大学生所学的专业应该与平时生活和实际工作息息相关。部分地方高校往往会选择树立正确的区域意识,从而凸显自己学校的竞争优势,然后通过科研调查,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现状和真实需求,为城乡区域化经济的快速发展培养符合创新型要求的多元化实用性人才。而基于此,高校坚持创新创业的教学理念就变得尤为重要,需要专业文化的学习与地方经济的发展紧密结合,高校人才的培养与企事业单位的人才需求相互契合,“三创”理念的系统教育与地方区域的经济特色彼此融汇,以培养高素质、高标准、高能力的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发挥独特的办学优势[2]。

1.2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改变传统型就业观念

伴随着科技高速发展,近些年来,我们发现市场上劳动力的成本也处于持续增加状态,高校毕业生会因为市场上有限的工作岗位争得“头破血流”。而我国各地高校的毕业生却与日俱增,就当前行情来看,如果只是单纯的想通过经济增长的加速来增加就业岗位的话,是无法实现高校毕业生都能稳定就业的,从而也无法改变我国的就业形势。目前的高校就业指导还无法实现“一对一”的职业规划,无法满足每位毕业生都能享有“定制版”就业指导的。通过调查国内部分高校,我们发现绝大部分高校都是通过宣讲会或者以面试的形式去指导学生,这种内容单一的方式,显然无法完全解决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而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出现正好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解决了这一问题。创新知识教育可以激发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开拓精神,使他们能够在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压力时从容不迫,发挥自己创新创造能力优势,从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创业技能教育,不仅可以让毕业大学生,也可以让高校低年级在校生能够尽早的接触社会层面,培养他们面对社会的勇气,然后针对大学生在校学习的不同阶段,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用来提升高校大学生的专业实践素养。

1.3 创新创业教育可促进其他专业发展

通过调查可发现,我国部分高校在选修课程中开设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就业指导》等创业类课程,但由于我国在创新创业方面的教育研究落后于西方,所以在设置课程类型方面比较单一,要形成一套完整的课程体系,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并没有科学化,要想将创新创业教育有效地融入专业课程体系,负重才能得以致远。目前,“互联网+”形式的经济指导战略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推行,电子商务应运而生,引起了各行各业的瞩目,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方面的竞赛活动也在热火朝天的举行着。利用电子商务进行创新创业的优点是:低成本,高效率。以高校电子商务专业为突破口,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高校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可有利于提升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教育与政府、用人单位人才培养的配合协作度,建立健全高校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增强校企合作水平,提升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带动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促进学生在专业方向的发展。

2、现有《电子商务概论》课程现有体系的缺陷

2.1 目前课程体系中章节内容的取舍问题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传统的电子商务本科专业课程体系像一座金字塔,强调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现下的《电子商务概论》课程章节内容包括电子商务基础知识、电子商务商业模式、电子商务引发的企业管理变革、网络营销、电子商务安全技术、电子商务支付技术、电子商务物流、电子商务法律法规和标准、电子商务系统建设等理论知识。这些理论内容没有按人才能力的培养进行实质要求,理论占比过大,没有实践基础,致使学生在就业后的工作中陷于理论的泥沼里,不会对自己的专业知识进行应用,从而给用人单位留下了大学生能力越来越差的印象。

2.2 忽视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传统的电子商务本科专业在设置课程方面,并没有专门的实践实训课程,忽略了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例如对于武汉大学电子商务专业,《电子商务概论》课程总课时为36学时,其中理论授课的课时为32学时,而实践、实验、上机的总课时仅为4学时。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课时仅达到总课时的11%左右。但是只有人才培养方案的实践课时只有达到总课时的30%以上,才符合教育要求,学生才有时间有可能去接受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在传统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对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培养尤为缺乏,从而学生综合素质也难以得到提升。

2.3 未涉及到创新创业知识教育

按照教育部对应用型本科专业的基本要求,电子商務专业的学生不仅应掌握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还应该具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5]。然而传统的电子商务专业开设的课程很少甚至几乎没有关于创新创业方面的知识,在对国内所有985高校的创新创业课程调研中,我们发现,北京理工大学、东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9所高校目前并没有开设电子商务专业,在开设了电子商务专业的学校中,如吉林大学、中大学等高校,并没有针对该专业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只是在选修课程或者部分创业论坛中涉及到创新创业的教育。

3、《电子商务概论》课程体系的重构

从34所985高校中抽取5所设立有电子商务专业的高校,对他们现有的《电子商务概论》课程体系进行比对,见表1:

通过比对,根据目前《电子商务概论》课程体系中存在的缺漏,结合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对照电子商务教学框架体系以及电商企业工作岗位要求,严格以“理论知识扎实,应用技能熟练,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思路来确定《电子商务概论》的教学内容,以大学生“互联网+”、三创等电子商务大赛为基础,总共分化了6大学习模块,同时结合利用20个学习任务来循序渐进地推动课程实施,通过“理论知识的讲授一实验实践的教学一创新思维的锻炼一创新活动的施行”四个大阶段,实现从理论知识到应用实践,从课堂教学到模拟实战,从课本到实验的有序转变,具体表2:

单从课程内容的角度来进行分析,《电子商务概论》课程所涵盖的知识范围广泛,包括电子商务运作体系、网络技术基础、电子商务安全、电子支付、网络营销、电子商务与物流管理以及电子商务客户关系管理甚至电子商务法律等多方面的内容;而从知识层次进行分析,该课程与互联网经济及电子商务的前沿理论知识紧密结合,紧随时代发展步伐,着力于展现电子商务最新发展动态;再从课程要求进行分析,该课程在要求学生理解掌握专业理论知识,了解专业背景、革新技术、发展前景等内容,从而对电子商务的知识概论和应用现状有一个完整的理解的同时,也对学生的实践技能进行符合要求的培养。通过电子商务上机课程的教学,让学生熟悉对Business to Business、Business To Customer、Customer To Customer、Online to Offline等典型的电子商务商业模式的基本操作,对HTML、网络营销、广告制作等技能同样要熟练掌握。理论与实践是电子商务概论课程的两个主要方面,两者同等重要,相辅相成,不可偏废;最后从教学方法来进行分析,该课程不适合继续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而需要将案例讲解、实践操作、团队协作、挖掘探究等各种形式的方法引入课程,结合教学。

4、创新人才需求驱动下的《电子商务概论》课程体系重构思路

4.1 点面结合,重构《电子商务概论》课程的教学知识体系

(1)采用“点”、“面”相结合的方法来构建《电子商务概论》课程的知识体系。“点”指的是电子商务管理(比如:网站编辑、网店装修、网站管理、电商运营等)、电子商务技术(比如:网页制作、网站开发、技术维护等)、电子商务策划等具体的工作岗位要求。“面”指的是专业理论知识,包括市场营销、管理学、计算机技术、法学等。“点”是技能突破,“面”是学习上的基础保障。让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选一个“点”,在选择过程中,可以结合自身兴趣特长、本学科师资特长、社会对各岗位人才的需求状况等条件。“点”的选择最好可以在专业课程开设之前完成。

(2)以创新创业人才需求为驱动。电子商务知识内容的全面性、交叉性决定了电子商务学习的复杂性和艰巨性,电子商务实务工作对其知识的要求是有确定规律可寻的。全面调研创新创业类岗位的特点、岗位要求及需求状况,归纳总结出创新创业类人才需求对电子商务行业的影响,继而采用上面所指的“点”“面”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电子商务概论”课程内容知识体系的设置、教学方法创新以及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的接轨等。

4.2 深入强化电子商务课程地位,普及电子商务创新创业教育

在“互联网+”时代,我国高校普遍开始重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电子商务以其便捷、成本低等特点,能够较好地满足这种市场需求,因此除了电子商务专业,经济管理类及相关专业也应将《电子商务概论》课程设置为专业基础课程,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将“互联网

的新思维运用到电子商务专业教学实践中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值得深思的问题。以培养“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促进创新创业新业态形成[8]。

4.3 转变陈旧就业观念,为学生创业提供服务

在各个创业行业中,电子商务的创业成本属于较低的一类,但是同时该行业却有着较高的创业成功率,因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对其将来的就业和创业都十分有利。

(1)引导学生转变就业意识,培养全新的创业观念。如今,世界经济开始进入缓慢增长的模式,互联网+的出现让人们开启了新世界的大门,很多同学对于此现象采取漠视的态度,面对这种情况,“Sharing"的方式未尝不是一种好方法,通过开设相应的专题讲座,利用网络及其它媒介进行创业宣传,可以帮助学生去了解电子商务创业环境以及成功人士如何开启他们伟大创业史。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课程改革电子商务
辽宁大拇哥农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电子商务法草案首审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2013年跨境电子商务那些事儿
电子商务: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