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教育理念下初中语文作业的有效性思考
2019-09-10丘艳红
丘艳红
【摘要】語文作业是语文生态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检查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成效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巩固知识、习得技能以及提升素养的重要方式,当前实现作业布置的有效性仍是我们努力追求的目标,避免造成使用“一刀切”的方式来布置作业,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主要是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和“最近发展区”理论,对初中语文分层作业的可行性和实施策略进行探讨,以期达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的目标。
【关键词】生态教育;初中语文;生态作业分层
生态教育(Ecological Education)是人类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创建生态文明社会的需要,而将生态学思想、理念、原理、原则与方法融入现代全民性教育的生态学过程。生态教育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涵盖各个教育层面,在这里我想谈一下有关生态作业的布置。两千多年前我们的大教育家孔子就已经提出了“材施教”的观点。在对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由于班级学生的语文水平不同,能力存在着差异,平行班和特色班的学生不论是从学习习惯还是从语文的基础来讲都存在着差异,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遵循全国因材施教的规律来布置作业,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的角度出发,采取作业分层布置,评语引导批改的策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习题,在教师的激励和引导下完成作业,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保护,个性得到张扬,能力得到展示,成绩得以提高。
一、根据学习能力水平,布置难度差异的作业
现今很多的公立学校里面,很多教育工作者都是根据班内学生们的学业成绩来判定学生们的分层,成绩好的称为“资优生”,成绩不好的成为“学困生”,其实学生的学习能力高低不仅仅是要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来判断的,还要根据学生们平时的学习习惯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只有这样,教师才能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真正有效地提高语文课教学质量。如果忽视这一环节,那么即使分了层次也往往是流于形式,难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根据这一分析,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学生的层次是动态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日积月累,学生的分层是会有变化。对有些学生还可采用隐性分层或自主分层,目标是求得学生主动的发展。
如C层次,这一类的学生大多基础不行,理解能力差,因此作业的题型多为比较简单的巩固性作业,如背诵、默写等;B层次这一类的学生基础较好,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因此作业的题型稍难一点,偏向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赏析,如内容的概括、诗歌的赏析、人物形象的分析等;而A层次这一类的学生基础扎实,对问题的领悟能力强,因此作业的题型灵活多样,偏重于理解、想象、运用,如文章主旨的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文章写作特点的概括。这样的作业布置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能力强的可选择较难的做,能力弱的可以做简单的。让学生自己根据情况选择,使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与此同时,我又给学生规定,只要能做到B层次的同学都能得到老师给予的优秀,这一做法对刚入学的学生来说效果显著。
例如,在学习完《河中石兽》这篇课文以后,根据平行班和特色班的差异,我在安排作业的时候就必须要分层,例如,平行班里面,因为有不少的学生基础比较差,在对这一篇的背诵和翻译以及理解文意这几个学习内容中,小测能够及时发现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问题,C层次的学生要求能够背诵课文,如果背诵不过关,就要再次反复的抽背,要求这一层次的学生能够顺利完成任务,顺利成诵。对于B层次的学生,这一类的学生必须要能够懂得翻译全文和理解课文大意,如果在小测过程中发现这部分学生翻译以及理解课文大意不过关,那么就要布置这一类的学生完成翻译和理解课文的作业,A层次的学生,要求这一类的学生既有基础知识的巩固,语言的积累,又有知识的创新和能力的训练,能够领悟作者在文中所叙述的哲理,更能引用到现实生活中去,这一组练习设计有难有易,满足了不同程度学生的需求。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既达到了教学目标,又发展了各自的个性。
在作业的设计上,要遵循不同学生的层次来设计,难度设计应略高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并且具有一定的思考价值。对于资优生应以提高为主,训练其创新思维和综合运用的能力。对于中等生要在完成基础作业的基础上,适当选择1~2道属于提高类别的作业,力争在打好基础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学习能力。对于学困生,设计基础题,旨在查漏补缺,培养学生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从而稳步提高学困生的成绩。
二、发挥自身优势,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作业
这一措施是把自主权还给学生,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学习能力和兴趣选择作业目标。在学完一篇课文后,应该让学生学会根据所学课文内容以及自己的学习水平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作业。语文知识水平较高的学生,往往他们的求知欲较强,有一定的学习自觉性,在听、说、读、写等方面都有较高水平;有的学生学习态度认真,但却总是无法提高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还有的学生或语文基础差或口头表达能力差或写作水平差或阅读能力差;有的学生主要是对语文产生厌学的情绪,在语文学习中缺乏兴趣,把自己的兴趣指向其他学科上,但却很聪明,也有一定的领悟能力和接受能力;有的学生反应慢、动作迟缓等。
不同的学生有自己学习的优势,如学习能力较强的孩子可以给自己选择“"积累、拓展、创造”性的作业目标;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可以给自己降低要求,根据自己学习能力的实际,把掌握课文中基本的生字词,熟悉课文,摘抄喜爱的段落,背诵优美的语句作为目标。这样的设计作业,不但能使学生扎实掌握了知识技能,而且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培养出语文的学习兴趣。
三、自主合作互评,建立分层次的评价激励机制
建立生态分层评价机制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保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
既然生态作业分层布置,在评价标准上也应分层设置根据学生的能力来评价,如果还是全班同学“一刀切”,则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同样是记叙文写作,教师根据学生写作能力的差异性,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如对C层次学生的评价标准是:写完整,即写满五百字,能完整记叙一件事,有一个中心,条理清晰,语句基本通顺;对B层次学生的标准是:写具体,即要求叙事有条理,语句较流畅,有一定人物描写,中心明确,有详略处理,情感真实;对A层次学生的要求是:写生动,即要求恰当使用修辞手法和人物描写方法,内容充实,详略得当,中心突出,情感真挚。只要学生能达到相应的标准,即可得到较好的分数。一段时间后,学生的写作水平有所提高,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提高要求。对于学生的分层,教师也应动态管理,如以半学期或一学期为单位,如果原本做A层次作业的同学感到吃力,在充分谈话尊重选择的基础上,可调整为做B层次作业里;相反的,那些原本是A层次的同学如果进步明显,就可以调到B层次,以此类推,来激励各类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最近发展区”,有所进步。
学生也可以自行在四人小组中进行互评,例如上述的作文的评价,对于同一个命题的作文,四人小组里面有成绩优异的A层次的学生,也有成绩处于中下游的C层次的学生,各自的写作能力水平参差不齐,学生们组成四人小组来评价自己的作文可以让写作能力不强的C层次的学生多多观摩学习写作能力强的A层次的学生的作文,通过学习他人的长处来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写作能力强的A层次学生之间也可以互相切磋交流写作的心得体会,从而会习得新的写作技能。
综上所述,生态教育理念下的分层作业是一种比较有价值的作业方式,它遵循的是“因材施教”的规律,既注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又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促进学生的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并且有利于教育公平的落实,有利于生态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当前生态分层作业的理论及做法尚不成熟,希望有更多同行能多给意见。
【参考文献】
[1] 谢平.从生态学透视生命系统的设计、运作与演化——生态、遗传和进化通过生殖的融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2]柳家容.浅谈初中语文作业的分层布置[J].读与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