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互联网对学校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的影响
2019-09-10王念
摘要: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始终是我国精神文明社会予以重点践行的基础性工程,同时也是学校教育予以重点践行的教学任务。可以说,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如何,将会关乎到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建设情况以,并且关乎到整个国家的前途与民族命运。其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教育作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水平的基础前提,必须立足于当下形势发展,积极迎接互联网时代赋予的机遇与挑战,打好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的攻坚战。
关键词:互联网;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影响
前言: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主要利用知识传授、观念养成以及性格培养等途径,加强对小学生思想观念、政治意识以及行为规范等方面的素质培养。以提高小学生认知社会、参与社会的实践能力为教学目标,使其尽早成为具备高度责任感、道德认知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当前,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全面来临,信息、知识的获取方式发生明显转变,人们可以借助网络平台获取大量信息资源,满足自己的求知需求。然而,网络信息通常具有良莠不齐、真假难辨的特点,部分虚假信息充斥着小学生头脑,给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及判断能力造成不良影响,亟需通过加强自身思想道德品质规避网络不良信息的干扰。
1 互联网环境对学校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的具体影响分析
从客观角度上来看,互联网时代給学校教育工作带来的不全是负面影响,正面影响不占少数。我们应该本着理性、公正的心态面对互联网时代给学校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工作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1.1 正面影响
一方面,互联网环境为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拓宽了教学途径。在互联网环境下,教师人员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多可以利用网络平台方式实现与学生在线交流,有效打破了传统教学空间的限制。通过利用这种教学方式,教师人员可以及时掌握小学生的思想动态,并第一时间帮助学生解决困惑问题。如此一来,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基本上可以实现社会、家庭以及学校三方的有机协调目标,利于促进小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1]。
另一方面,互联网环境为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提供了海量教学资源。一般来说,课本提供的教学资源比较有限,如果教师人员仅按照课本提供的教学资源实施教学,那么长期以往,学生很容易觉得教学过程索然无味,再加上教材内容往往多年才更改一次,且教学内容大致相同,无法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而网络环境为学生提供多元化、包容性的学习资源。教师人员可以利用多媒体实施教学,在利用原有教学资源的基础上,结合网络教学资源进行充分拓展,提高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1.2 负面影响
互联网环境催生海量信息资源的迅速发展,然而,在实际发展阶段,网络信息逐渐呈现真假难辨、良莠不齐的特点,很容易给人造成舆论性误导或者价值观方面的认知偏差。对于小学生而言,身心尚未发展成熟、事物认知能力及评判能力较低,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诱导而出现行为不规范、认知偏差等问题。
部分小学生过早接触网络平台,很容易被网络平台散播的色情信息、暴力信息所影响,给学生个体的成长过程带来不良影响。再加上部分教师人员课堂教学效率低或者过于依赖多媒体教学,在培养小学生思想道德品质方面显得不够用心,会进一步加剧小学生被不良信息的诱导程度,给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带来严重影响[2]。
2 基于互联网环境下学校思想品德教学的发展路径分析
为防止小学生价值观、道德观被误导,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应该正视网络环境带来的积极影响与负面影响,加强学校德育教育方面的活动力度,培养小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道德品质。以下本人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总结与归纳的关于互联网环境下学校思想品德教学的发展路径,以供参考。
2.1 构建生活化教学环境,规范、培养学生日常行为与习惯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利用知识传授、观念养成以及性格培养等途径,加强对小学生思想观念、政治意识以及行为规范等方面的素质培养。以提高小学生认知社会、参与社会的实践能力为教学目标,使其尽早成为具备高度责任感、道德认知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针对以往课堂教学效果不佳的问题,建议教师人员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如多媒体技术,构建具有生活化特点的教学环境[3]。
如在课堂教学当中,以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让诚信伴随着我》为例。教师人员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制作相关PPT内容。正式上课时,放映PPT内容并伴随着音乐,渲染教学气氛。教师可以让几名学生上前演练与诚信有关的小品或者游戏活动,最好以生活中常见的事情为例。以期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明确诚信的意义,加强自身诚信品质。如此一来,学生基本上可以深入明确诚信等思想品质的核心意义,规范与约束自身行为,防止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误导而出现行为偏差现象。
2.2 课堂教学渗入心理健康教育,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
面对网络上良莠不齐的信息内容,身心尚未发展成熟的小学生很容易受到舆论以及倾向性信息的影响,而出现道德认知能力受限以及判断失误的问题。再加上部分学生的家庭教育可能存在偏差,往往会进一步加剧小学生价值观偏差程度。针对于此,作为典型的育人课,小学思想品德课理应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贯彻其中,推动思想品德课的进一步发展。在正式讲课环节当中,教师应该主动带动小学生了解生活中的真善美事物,帮助其培养正确的认知能力与判断能力。或者可以利用互联网多媒体教室,观看与良好道德品质、真善美有关的电影,加强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
2.3 构建良好互动、共同进步的师生关系
教师作为学生的学习引路人与指导者,不仅应该充当教育者角色,同时还应该充当陪伴者角色。也就是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应该具备良好互动、共同进步的师生关系。面对互联网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教师与学生应该共同应对,加强自身的抵抗能力与道德水平。在课堂教学当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说出自己心中所想或者最近一段时间的心理困惑,由同学进行互动交流,共同解决。在此过程中,通过师生之间的友好互动,学生基本上可以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利于培养学生道德品质。
结论:作为培养小学生良好道德品质与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的引导者,思想品德教师理应肩负起自身的教学重任,规范自身的教学行为与提高自身的道德认知水平,加强对小学生思想品质的培养,消除互联网对其的诱导影响。与此同时,思想品德教师应该积极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充分利用网络环境的教学优势,以高度责任感与无私爱心走进学生内心世界,帮助学生改进自身道德认知与行为判断存在的不足问题,自觉规范自身的道德行为,以期从根本上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发周. 新媒体环境下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7.
[2]张娜. 基于“互联网+教育”的创新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方式[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8(24):50-51+60.
[3]卢玮. 新媒体环境下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D].吉林大学,2014.
作者简介:王念,性别:女,出生年月:1992.07,籍贯:广西百色,单位:田阳县第二小学,研究方向:小学学科教育。
(田阳县第二小学 533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