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精神为路标的以研促教教学改革理念研究:源起、特征与体系构建
2019-09-10易魁许俊
易魁 许俊
摘 要:两会精神为路标的以研促教教学改革理念核心是通过两会精神指导下的科学研究理念特征为指南,影响并实现教学理念的新时代升华。以研促教活动开展于教学场域,发生于教师与学生互动活动中,该理念既是教师开展教学、科研工作的理念基础,也是学生进行学习、实践的方法指南。因此,以研促教理念要求高校教学改革应当树立起良好的教学人本观、科研价值观、学习发展观和实践实用观,实现以研促教理念中教学、科研、学习和实践维度的系统化建设,为新时期教学改革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以研促教;教学改革;两会精神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16-0001-05
Abstract: Guided by the spirit of the two sessions, the core idea of promoting education reform through research is to influence and realize the sublimation of teaching ideas in the new era throug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deas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two sessions' spirit. The activities of promoting education reform through research are carried out in the teaching field, which occurs i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is concept is not only the conceptual basis for teachers to carry out teaching and research work, but also the method guide for students to learn and practice. Therefore, the teaching refor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required by the idea of promoting education through research should establish a good Humanistic view of teaching, scientific research values, learning development concept and practice practical view, and realize the systemization of teaching, research, learning and practice in the concept of teaching and promoting education. Construction will provide new ideas for teaching reform in the new era.
Keywords: promoting education through research; reform in education; spirit of the two sessions
一、概述
2019年全國两会是建国70周年以来的一次举世瞩目的盛会,受到海内外高度关注。会上李克强总理对教学改革工作进行了报告,总结了我国教学改革发展取得的显著成就,划出了未来应当关注的重点,提出要继续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2015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提升我国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奠定长远发展基础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升科学研究水平”是双一流建设的主要任务。在“双一流”的方针政策影响之下,国内高校开始新的改革和发展,而处理好教学和科研的关系是重中之重(刘振天,2017)[1],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现实需求来看,科研和教学融合作为人才培养的一种有效方式,在我国高等教育政策文件中得到频繁体现(谢阳斌,2018)[2]。高等学校要谋划好“双一流”建设视域下科研和教学的融合贯通,实现加快“双一流”建设,统筹规划、合理分配、勤俭高效、科学使用好各方面办学资源,努力实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两会精神。必须在教学改革理念上开拓创新,充分发挥科研的引领作用,带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和产学研紧密结合,通过提升高等教育中的教学理念、科研理念、学习理念和实践理念,提高高校教育创新能力,为实现“双一流”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都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引导而来。发展理念不是固定不变的,发展环境和条件变了,发展理念就自然要随之而变。因此,本文将以两会精神为路标,对新时期高校科研与教学的相关政策与文献进行收集、分析和探索,以此理清以研促教发展理念的新时代背景、特点与需求。再深入各高校进行访谈、实地调查,具体了解当代高校对于以研促教教学理念的认知,发现现实困境。最后,结合政策、文献以及调研研究,总结并探索新时代以研促教发展理念体系与实践路径。
二、逻辑缘起:以研促教理念发展与时代需求
(一)理念缘起
以研促教理念最早起源于杜威(John Dewey)提出的“从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思想。杜威认为,教学过程与思维过程具有相同的影响要素与特征,教学过程可以借鉴思维过程设计与开展,就此提出“从做中学”理念(王务均,2018)[3],“从做中学”理念本质在于通过实践获取知识,倡导实践精神。然而,受限于小班式教学的必要性和局限性,该理念忽视了教学知识的系统化特征,难以开展大规模普适性教学,因此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J.S.Bruner)提出“发现法学习”(Discovery-learning)理念,以强调学习者的独立学习、独立思考和独立发现知识,以此牢固所学内容。在此基础上,教授施瓦布(J.J.Schwab)就“发现法学习”(Discovery-learning)理念中学习者学习过程的重要性,提出了“探究式学习”( Hands-on Inquiry Based Learning),并认为学生可从学科或生活中选择主题,在教学中建立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一系列探索活动,获取知识、学会学习(布鲁纳,1989;钟启泉;2003)[4-5]。自此,以研促教理念雏形已然形成,并开始受到了学术界关注,众多学者对其实践应用进行了深入探索与完善。
教育家厄内斯特·博耶(Ernest Boyer)将以研促教理念置入高校教育场域中,对高校出现的重学术、轻教学现象进行了反思,提出了“教学学术” (Scholarship of teaching)概念(Leibowitz B.,2018)[6],将大学的教学过程上升至科学研究层面进行探讨,首次尝试将教学与科学研究加以融合,对高校教学领域研究的开展起到了拉动作用(谢阳斌,2018)[2]。此后,美国博耶委员会(Boyer Commission)于1998 年发布《重建本科教育: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蓝图》,开启了美国一流大学建设的大门,提出了以研促教理念的经验和教训,并开始倡导以研促教教学模式。2001年博耶委员会发布教改评估报告,提出重建本科教学,将以研促教作为教学本位思想,使以研促教成为美国一流教育建设的主要潮流,再一次助推了美国高校教育快速发展。
(二)时代需求
相比教育业发展发达国家,我国关注以研促教理念较晚。到1993年,为促使教育改革适应人的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我国教育研究和关键性的教育指导进行了较大更新和完善,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高等教育要进一步改变专业设置偏窄的状况,拓宽专业业务范围,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和训练,发展同社会实际工作部门的合作培养,促进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开始受到我国教育发展的高度重视。自此高等教育规模开始快速扩张,1999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快速增长,2002年我国高等教育迈向大众化,并正向普及化发展。
然而我国高等教育在得到远快于其他各国发展的速度、适应了当今社会经济建设需求的同时,高速发展也为高校带来了诸多教学问题。一是教育目标发生了改变,随着大众化教育时代的到来,多数高校开始重视培养应用型、多样化的人才,学术型人才培养比重骤然降低;二是教学方式受到了禁锢,大学生数量的激增不但导致学生能力、素质的差异化,同时教育方法的实施必然局限于大班制授课模式,方法单一、内容枯燥、无效课堂问题逐一出现,高校教学质量整体堪忧;三是师生关系疏离,大众化教育导致师生互动减少,沟通交流、思想碰撞成为教学难题,教学质量受到严峻挑战(方云,2013;朱红,2016;李小平,2017)[7-9]。对此,我国教育改革正不断更新和完善。2010年7月,教育部工作小组印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促进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科技教育资源共享,推动高校创新组织模式,培育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团队。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与创新人才培养相结合,将强化科研与教学、教学促进人才培养,科研成果与教学产出对接,作为大学办学中长期教育发展目标之一;201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确立了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行动计划;2015年11月,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提出促进高校学科、人才、科研与产业互动,打通基础研究、应用开发、成果转移与产业化链条,推动健全市场导向、社会资本参与、多要素深度融合的成果应用转化机制,对研教理念做出了详细的方法指导。并强调双一流建设中改革任务的关键突破要求科研支撑拔尖创新人才教育,四位一体系统化促进研教融合;2017年1月,颁布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阐述了我国教育改革中的主要阻碍:科学的教育理念尚未牢固确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育人模式与环境有待完善,产教融合、科教融合的协同培养机制尚未形成,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有待加强。明确指出解决方法“全面提升高等学校的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创新能力,抢占世界科技创新制高点”。除此之外,有关于以研促教的文件频有出台,在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等中长期教育规划中都有体现(李永刚,2017)[10],同时在《关于推动高校形成就业与招生计划人才培养联动机制的指导意见(2017)》和《教育部2018年工作要点》等多份重量级的政策文件中,党和政府都进一步强调了高校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理念,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实施路径,并从制度上给予支持。
大学承载着培养人才、传承国家文化的使命,是知识生产的中心。早期大学教育类属知识生产的传统模式,为满足专业化工作需要而构建的单一学科教学。但随着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各组织开始表达更多的知识诉求、渗入知识生产过程,公司、研发中心、政府及智囊机构等组织开始形成知识生产新方式。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开始得到社会簇拥,自主学习和实践动手成为高校教育培养的关键能力。研究性教学改革已成为时代发展需求的必然措施,以研促教理念成为新时代教育改革实施的方法指南。
三、特征分析:以研促教多维视角与现实表征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升科学研究水平”是两会精神中“双一流”建设的主要任务,即明确未来教学活动的主要目标为提升教师科研水平、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该目标的实现应开展于教学场域,发生于教师与学生互动活动中,以研促教理念是目标指导。该理念既是教师开展教学、科研工作的理念基础,也是学生进行学习、实践的方法指南(Kreber C,2015)[11]。因此,两会精神为路标的以研促教理念特征应表现在教学、科研、学习和实践过程中(Leibowitz B,2016)[12],教学、科研、学习和实践理念呈现出典型的时代特征。
(一)教学人本观
由教学理念引领的教学行为在一个时期具有进步性、科学性、富有教育性,其结果符合社会发展潮流(刘庆昌,2010)[13],伴随着现代教学理念的发展,教学越来越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主导作用。如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教学活动的个性化、多元化是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分层差异教学、分组合作学习、任务驱动式教学理念的主要目标(梁小帆,2018)[14]。通過教学人本观认识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H1:新时代教学理念应当坚持以人为本思想,注重个性化、多元化和差异化协调发展。
(二)科研价值观
科研价值观是高校科研素质持续提高的基础。所谓科研价值观,就是科研人员在科研过程中所形成的对科学研究职业价值、社会价值以及科研工作与其他生活领域价值关系的看法和观点(崔巍,2014)[15]。正确的科研价值观是科研工作者端正科研态度、规范科研行为、提高科研能力的根本动力(方晓春,2017)[16]。在科研价值观的主要特征中,创新性对于科研工作至关重要,唯有不断地创新,科研才能成为源头活水,才能保证科学技术在竞争中处于主动、立于不败之地;科学诚信性是科学研究者的首要责任,也是科学研究者的道德底线。在学术界,诚信会获得尊重,虚假将遭到唾弃;科研客观实践性是科研创新的价值保障。科学实践观是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物质的唯一特性就是客观实在性,科研活动作为一个求真务实,探索客观世界的过程,只有深刻认识这种客观性,科研活动才有现实实践的根基(王芳,2017)[17]。通过科研价值观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H2:在科学研究中,学术价值的实现需要以创新性为源泉、诚信性为基石、实践性为保障。
(三)学习发展观
在新时期,学习资源进一步信息化、网络化,学习媒介终端与内容正呈现出微型化特征,学生开始需要更好更快的打破时空限制、掌握学习(高翠,2015)[18]。与此同时,学习资源的共享便利也进一步要求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理念,要求学生能够高效、全面、独立的学习、能够主宰自己的学习过程。因此,以研促教学习理念的出现能够为新时期高校学生学习带来全新科学发展观,即帮助学生确立良好的学习动机,迅速、充分、有效地选拔、存储和获取所需的知识单元,快速将知识单元转化为自身需要的信息,以及打破常规重新组合利用知识单元解决问题、创造新点子。从历史演进的脚步来看,未来社会缺乏的人才将不是掌握了一大堆知识的硕士、博士,而是具有极强想象和创新能力的高级人才或顶尖人物。高校学生需要学习的不单是知识,而是如何运用知识及创新的特殊本领。通过学习发展观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H3:新時代高校学习理念的科学发展观将进一步向高效性、全面性和独立性发展。
(四)实践实用观
自主实践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面对21世纪对人才的新要求,中国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不足以满足社会需求。究其原因,在于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实践中。在被动实践的框架中高校学生难以产生创新思想,在基本规定的路径中他们无法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在这种教育模式下,高等教育需要加强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的结合与融合,进一步加强科研与实践之间的联系,深化创造性教学理念,实现现代教育培养创新、专业型、复合性人才的基本目标(Grise-Owens E,2016)[19]。通过实践实用观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H4:新时代高校实践理念的自主实用观明确新时代高校学生应当掌握创新能力、专业能力和复合能力。
四、体系构建:以研促教理念定位与体系构建
(一)以研促教理念定位
洪堡指出:“大学的任务仅仅是教学和传播科学,科学原则是发展科学,这对大学显然是不公平的。”教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学研究的过程。教师只有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解决教学问题,致力于科研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才可能具备学者型教师的素质。提倡研究型教学理念,要求以科研促进教学,促使学术和教学水平高的教师走上本科生讲台,以学生为主体性地位,积极为学生提供参与科研的条件(邱学青,2010)[20],这就是所谓科教融合,是指把教学和科学研究紧密结合在一起。一方面,要求把教师的研究成果转变为课程内容,转变为教案和讲义,为学生提供最前沿的学科知识(Flavell H,2018)[21];另一方面,强调把科学研究作为人才培养的一种有效方式,鼓励本科生参与科学研究,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周光礼,2014)[26]。科教融合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改革理念,但由于管理主义的倾向、忽视价值的多元性、过分强调改革的科学范式,对学生的主张、焦虑、意见和争议缺乏应有的关注,因此科教融合这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并未达到改革者的期待目标(周光礼,2016)[22]。
道不远人、教学相长,在2019两会精神路标中教学改革应该基于研、始于教、终于学、实于践,进一步促进科研、教学的融合,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具有研究价值的科研理念、科学发展的学习理念、自主实用的实践理念,将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倡导自主教育、快乐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习惯,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和发展,该思路在以研促教理念中得到了较好实现。以研促教理念强调科研对教学的拉动、教与学的互动、实践对科研的验证以及学习成果的社会实践,致力于突破知识传授型的传统教学方式,强调科研为载体、教学为核心的协调统一作用(尹虎2015)[23]。就“研”与“教”而言,要求教师要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研”要融入“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教师要具有研究问题的素养和能力,教而不研则虚,研而不教则空。教师不能仅仅是个教书匠,而要成为一个学术研究者,并积极参与教学实践咨询,以“研”促“教”,以实践咨询促“研”促“教”。(吕振奎,2013)[24]。
(二)以研促教理念体系构建
以研促教理念,坚持研究促进教学工作全面开展理念,以研究过程的价值观和思考模式为教学的开展提供参考,助力学生实践与学习活动有机结合,协同育人提高社会回报率。在以研促教理念中,学习是教学的前提基础,只有夯实基础知识,明确了学习科学发展观,才能进一步开展教学活动;实践是教学的验证,自主实用的创新能力、专业能力和复合能力将为社会输出大量的可造之材,其成就可验证高校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有效性;科研是教学的指南,研究思路可带动学生进行实际问题的思考,研究内容可加深知识体系的广度和深度,研究方法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虽然以研促教理念主要强调的是科研与教学二者的关系,但是学习与实践对二者同样产生了深刻影响,故应当结合学习与实践的特征,根据研究假设,综合构建以研促教理念体系,具体维度如图1所示:
在教学方面,根据教学的时代特征和传统模式可知,教学的过程应当具体到以学生为主导-调动学生能动性-丰富教学全过程-需求引导四个过程,结合过前文以研促教多维视角分析可知,以人为本是教学的核心理念,个性化、多元化和差异化是新时代教学模式的要求。
在科研方面,根据科学研究的本质可知,科学研究的过程应当具体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个部分,又结合前文分析可知,学术价值是科学研究的目标所在,创新性、实践性和诚信性是新时代科学研究的要求。
在学习方面,根据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可知,学习应当包括学习动机-知识为单元-信息获取-解决问题方式四个过程,结合研究结论可知,时代要求科学发展观是高校学习理念的核心观念, 高效性、全面性和独立性是当代高校学生学习的现实要求。
在实践方面,根据高校学生实践的过程可知,实践应当包括社会需求引导-自我需求满足-综合素质提升-自我价值实现四个步骤,又根据前文研究可知,自主实用是高校学生实践过程的核心,创新能力、专业能力和复合能力将决定高校学生未来社会实践的效果与表征。
综上所述,以研促教理念将进一步指导融合科研、教学、学习和实践,使教学内容与经济、社会及学科发展紧密结合,保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前瞻性,实践理念的成果将反馈于科研教学,促使双一流建设视域下的学科建设更趋同社会,趋同与市场需求。在双一流建设视域下,科研促进教学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融合以研促教理念,系统产出教学成果,使科研促进教学理念有机结合、互相渗透、协同发展,促进内部理念不断更新与发展,可形成良好的可行、有效的教学改革理念体系。
五、结束语
不容否认,以研促教理念秉承着两会精神,贯彻了教育改革中统筹规划、合理分配、勤俭高效、科学使用好各方面办学资源,努力实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要求。但不可忽视的是,诞生于西方从做中学理念的以研促教理念,需要高校兼备良好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并置于严谨、有效的科研教学环境。因此,我国各高校应当密切结合自身能力与社会发展现状,在两会精神为路标的指导上因地制宜的开展以研促教活动,实现我国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同时,以研促教理念应当融入研学思想,体现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学习与实践活动的协同开展。除此之外,以研促教教学改革理念应当不以加重教师、学生负担为原则,定位“以实践探索和研究为中心”的教学制度及课程规范,建设一流本科教育,汲取教育改革的核心动能,以两会精神为路标开创教学改革新时代。
参考文献:
[1]刘振天.教学与科研内在属性差异及高校回归教学本位之可能[J].中国高教研究,2017(06):18-25.
[2]谢阳斌,桑新民.如何在“双一流”建设中促进科研与教学协同发展——国际教学学术运动的深层反思与战略谋划[J].教育发展研究,2018,38(07):8-15.
[3]王务均,王洪才.高校研究性教学改革的逻辑源起与深化路
径——基于知识生产模式转型的推进框架[J].教育发展研究,
2018,38(01):61-68.
[4][美]布鲁纳.布鲁纳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33.
[5]钟启泉,安桂清.研究性学习理论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24.
[6]Leibowitz Brenda,Bozalek Vivienne.Towards a Slow scholarship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the South[J].TEACHING IN HIGHER EDUCATION,2018(08):981-994.
[7]方云,王冰,魏珍吉,等.大众化教育背景下选择性精英教育的思考与探索[J].江苏高教,2013(04):59-60.
[8]朱红,马莉萍,熊煜.“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模式效果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6(01):42-47.
[9]李小平.高等教育发展中的占有与体验——后大众化时代我国高等教育的困境及其超越[J].高等教育研究,2017,38(02):14-19.
[10]李永刚.高校教学与科研结合的政策困局与破解路径——基于科教结合政策文本(1987-2016年)的分析[J].教师教育学报,
2017,4(04):84-92.
[11]Kreber Carolin.Reviving the ancient virtues in the scholarship of teaching, with a slight critical twist[J].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 DEVELOPMENT,2015(03):568-580.
[12]Leibowitz Brenda,Bozalek Vivienne.The scholarship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from a social justice perspective[J].TEACHING IN HIGHER EDUCATION,2016(02):109-122.
[13]刘庆昌.论教学理念及其形成[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3(06):91-97.
[14]梁小帆,赵冬梅,庞元博.现代教学理念视域下的高效课堂教学探析[J].教学与管理,2018(30):99-101.
[15]崔巍,陳姝宏.中国梦引领下科研价值观的重塑——以哲学社会科学青年学者为对象[J].社会科学战线,2014(05):275-276.
[16]方晓春.科研价值观教育与大学生科研诚信评价机制构建[J].社会科学家,2017(09):70-75.
[17]王芳.教育哲学观对大学生科研素质培养的启示[J].中国高校科技,2017(03):22-24.
[18]高翠,胡凡刚.MOOC蕴涵的学习理念[J].现代教育技术,
2015,25(09):44-50.
[19]Grise-Owens Erlene,Owens Larry W.,Miller J. Jay.Conceptualizing the Scholarship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for Social Work Education[J].JOURNAL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2016(01):6-17.
[20]邱学青,李正.加强本科生科研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10(06):36-37.
[21]Flavell Helen,Roberts Lynne,Fyfe Georgina,Broughton Michelle.Shifting goal posts: the impact of academic workforce reshaping and the introduction of teaching academic roles on the Scholarship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J].AUSTRALIAN EDUCATIONAL RESEARCHER,2018(02):179-194.
[22]周光礼,黄露.为什么学生不欢迎先进的教学理念?——基于科教融合改革的实证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02):48-56.
[23]尹虎.学研教协同理念下的工业设计实践教学形式[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35(21):50-51.
[24]吕振奎.“学研教”协同与市场营销学课程改革[J].教育评论,2013(05):117-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