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瑞舒伐他汀治疗血脂异常的临床疗效
2019-09-10王莹
王莹
[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分析瑞舒伐他汀在血脂异常上的治疗效果,并结合其他用药进行对比、联合说明,进一步协助患者改善病症。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8年7月-2019年12月前来本院进行心脑血管疾病治疗的患者为对象,参与调查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人,其使用5mg/d的瑞舒伐他汀,而观察组则为10mg/d的瑞舒伐他汀,分析治疗后不同时间下的血脂情况。结果:从改善质量上看,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均得到了下降。即对照组患者四周后LDL-C的下降率为96.7%(29/30),达标率为93.3%(28/30),观察组则对应为100%(30/30)和100%(30/30),(P<0.05)。在八周后的对比中,对照组的LDL-C的下降率为70.0%(21/30),达标率为73.3%(22/30),观察组则为86.7%(26/30)和90.0%(27/30)。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因瑞舒伐他汀使用而导致的不良反应。在用药治疗满意度上,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瑞舒伐他汀进行病情的改善治疗,其大剂量比小剂量更为适用,下降速度更快,与此同时,患者具有耐受性,且治疗安全。
[关键词]瑞舒伐他汀,血脂异常,心血管疾病,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58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22-0103-02
血脂异常指的是血浆中的甘油三酯升高,胆固醇指标异常,并称之为高血脂症。在我国的研究中,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是以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危险性因素的,由此,我们必须对血脂异常的患者进行临床关注和改善治疗。瑞舒伐他汀的主要作用在于强效降脂,与此同时,能够具有抗炎、抗氧化的作用,有利于稳定斑块,并具有逆转动脉粥样硬化的优势,从而得到了学术界的认可。当患者的血脂达标后,使用低剂量的瑞舒伐他汀是否可以帮助高血脂患者持续达标,这也是研究的新方向。本次实验选取前来本院进行心脑血管疾病治疗的患者为对象,经过回顾式分析,患者存在血脂异常的问题,且治疗后病情均得到了改善,而本文重点讨论了不同剂量的瑞舒伐他汀所产生的成效,分析对患者病情的控制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选取了2018年7月-2019年12月前来本院进行心脑血管疾病治疗的患者为对象,经过回顾式分析,患者存在血脂异常的问题,且治疗后病情均得到了改善,而本文重点讨论了不同剂量的瑞舒伐他汀所产生的成效。参与调查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对比实验,随后针对60例患者进行病情结果讨论。对照组30例患者中,男性]6例,女性14例,患者年齡在34-7l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5.6±3.5)岁。观察组30例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患者年龄在33。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7.3±4.1)岁。所有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与此同时,排除了三个月内新发心脑血管疾病,实施化疗、放疗等肿瘤疾病治疗的患者,在治疗期间患者能够依从用药方案,并对本次实验表示知情。
1.2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30人,其使用5mg/d的瑞舒伐他汀,而观察组则为10mg/d的瑞舒伐他汀,两组患者均在入睡前使用药剂,如果有漏服的情况,则在次日清晨服用对应该剂量,如果连续漏服两天则排除在本次实验调查外。在服药期间禁止使用抗真菌药物,其他他汀类药物。当患者出现不良反应,达到停药警戒值后停止并退出实验。患者治疗期间保持正常的生活饮食,防止其他因素对血脂代谢产生影响。
1.3评价标准本次实验需要对患者的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等水平进行测试,所有血脂标本的采集选择标准方案,即抽血前空腹12小时,并采集3mL静脉血标本,统一送检。在用药期间关注并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最后,进行治疗满意度的对比调查。
1.4统计方法在本研究中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讨论,在统计的过程中,以SPSSl9.0专业计算软件为基础,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在临床数据的对比中,首先要对两种方案的实际情况做好记录,在本次实验中,针对血脂指标采用计量统计,在满意率上则为计数统计,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从改善质量上看,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均得到了下降。即对照组患者四周后LDL-C的下降率为96.7%(29/30),达标率为93.3%(28/30),观察组则对应为100%(30/30)和100%(30/30),(P<0.05)。在八周后的对比中,对照组的LDL-C的下降率为70.0%(21/30),达标率为73.3%(22/30),观察组则为86.7%(26/30)和90.0%(27/30)。在血脂情况的变化上如表1所示.
在用药治疗满意度的调查上,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3.3%(28/3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0.0%(24/30),因此,我们认为观察组的方案更适用。除此之外,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因瑞舒伐他汀使用而导致的不良反应。
4讨论
在流行病的调查报告中,人们由于心脑血管疾病引发的死亡人数多于LDL-C水平具有正相关性,与HDL-C水平则有负相关性,而在多数临床实验调研报告中,认为强化血脂治疗,加强降脂有利于防止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对于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保障性作用。而血脂异常会导致高脂血症,其主要机制包括炎症反应、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的释放等,瑞舒伐他汀可以调节免疫机制,达到抑制炎症的效果。
对于脂代谢紊乱的患者,其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等水平往往存在异常,而瑞舒伐他汀则是降低LDL-C作用最好的药剂,其半衰期长,安全性高,得到了临床的广泛关注。在本次研究中,使用瑞舒伐他汀10mg,其有利于降低LDL-C以及TG的含量,并能够使得HDL-C升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更佳的理想。也有资料表明,采用高剂量的该药物,可以促使HDL-C水平提升8%左右,并高于同等剂量的其他他汀类药物,是一种高效、安全的降脂药物。
综上所述,采用瑞舒伐他汀进行病情的改善治疗,其大剂量比小剂量更为适用,下降速度更快,与此同时,患者具有耐受性,且治疗安全。由此,可以将这一方案推广应用。